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股權設計與股權法律陷阱(第壹課:壹致行動協議)

股權設計與股權法律陷阱(第壹課:壹致行動協議)

壹是普遍的不合理的所有制結構

1,51%和49%壹個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很好的股權結構,其實是最差的股權結構。如果壹個投資人進入公司,增資擴股5%,A是48%,B是47%,C是5%,可能會出現C說了算的情況。

2,A15%,B17%,C23%,D35%,看起來是D說了算,實際上ABC會幹掉D。

第二,公平的九條生命線

1,67%絕對控制權,相當於100%權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並、變更主要項目和重大決策。

2.相對控制權565,438+0%,控制線絕對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34%,壹票否決。

4、30%的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5、20%重大同業競爭警戒線。

6.臨時會議權10%,可以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7、5%的重大股權變動警戒線。

8.臨時提案權3%,會議提前召開。

9.代位權為65,438+0%,又稱派生訴權,可以間接調查起訴(發起監事會或董事會的調查)。

備註:1/2的多數足以讓有限責任公司出席股東大會。1/2指的不是人數,而是持股比例。

第三,壹致行動人協議

1,案例:真功夫(蔡達標)

股權之爭引發的“血案”——漫談真功夫股權之爭(網文)

2011,蔡達標等人因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占罪被警方抓獲,潘宇海接手真功夫。2014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蔡達標獲刑14。圍繞著真功夫的控制權,蔡和潘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不顧大局的“炮轟計劃”,股票轉讓騙局...如履薄冰,比起現在的宮廷劇,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壹切的最初原因只有兩個簡單的字——公平。

能* * *逆境卻不能* * *富貴,在中國商業土壤裏,真功夫的克星其實從壹開始就已經種下了。公司成立初期,股份分配不合理,沒有簽訂權利義務明確的合夥協議,沒有考慮到公司後期發展壯大產生的各種矛盾。結果是,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沒有人會屈服。最後,本該是壹個成功企業家的勵誌故事,卻因為壹步之差,最終成為人們茶余飯後鋃鐺入獄的“笑話”。

雖然最後潘宇海獨攬大權,看似輸贏,實則兩敗俱傷——內鬥拖慢了真功夫的發展,融資不暢,上市受挫,估值縮水,博弈失利,差點被後來崛起的小企業“連根拔起”。壹些熟悉真功夫的食客可能會覺得菜品幾乎沒有更新。本來夫妻,親戚,最後不得不分手,甚至坐牢。最終,這場股權大戰沒有贏家。我們都失去了家庭、名譽、金錢甚至自由。正所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家壹定很好奇這是壹個怎樣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

故事從1994開始…

1994年,東莞街頭有壹家甜品店。創始人是潘玉海、蔡達標、潘敏峰。潘敏鳳是潘玉海的姐姐,蔡達標的妻子。股權結構是潘玉海占50%,蔡達標和潘敏峰占50%。甜品店發展到壹定階段,電腦控制蒸汽櫃引入中式快餐烹飪,實現了中式快餐的標準化、規模化加工。於是,原來的甜品店轉型為標準化中式快餐連鎖店,重組為“東莞雙籽飲食有限公司”,開始在東莞快速擴張。潘宇海為雙種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股權結構不變。

最初階段,廚師出身的潘玉海壹直把持著餐廳的領導地位。開過餐廳的人都知道,廚師是壹家餐廳的靈魂。然而,中式快餐通過電腦編程蒸櫃實現標準化後,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對潘玉海的依賴卻越來越弱。相反,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蔡達標在規劃布局、制定戰略、計劃和管理方面的才能得以體現,在公司的地位也逐漸得到加強。

2003年,雙種子公司總裁變更為蔡達標。

兩人口頭約定,每五年輪流“坐莊”壹次。其實大家都知道,蔡說的是“善意的謊言”。次年,雙子公司走出東莞,在廣州、深圳等地開店。開局不順,推出新品牌“真功夫”代替“雙種子”打開壹線城市市場。之後幾年,“真功夫”在全國壹線城市攻城略地,迅速成為中式快餐連鎖的壹線品牌。在公眾眼中,蔡達標也因為真功夫品牌的成功而躋身著名企業家之列,被外界視為真功夫真正的代言人。

這極大地傷害了潘玉海脆弱的小心臟。潘玉海心想:雖然我現在不蒸饅頭,但我壹定要爭口氣!

最讓潘玉海不滿的是,蔡達標的親戚們已經逐漸控制了真功夫的“重要部門”:弟弟蔡良標壟斷了真功夫的電腦供應,姐姐蔡春梅控制了真功夫的采購業務,大舅子李月壹壟斷了全國各地門店的特產和廚具業務,小舅子王誌斌壟斷了真功夫的家禽供應。

雙方力量的不平衡讓曾經的合作夥伴很難受。隨後蔡達標與潘敏鳳婚姻的解除,使蔡與潘的關系雪上加霜。

2006年,蔡達標和妻子潘敏鳳協議離婚。兩人就財產和撫養權做出的安排是,潘敏峰持有的公司股權的25%轉讓給蔡達標,其他的房子、現金和壹雙兒女的撫養權轉讓給潘敏峰。財產分割後,蔡達標獲得與潘玉海相同的股權比例。因為“母性”的光輝,潘敏鳳想要撫養權,放棄企業股權,看似偉大,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偉大,才造成了最後的“悲劇”。父親和母親爭權奪利,最後父親進了監獄。如果孩子長大後知道真相,孩子會受到多大的傷害,這壹切都是可以避免的。

2007年,蔡達標開始籌備上市。壹方面,從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店引進了壹批高管,使得壹些真功夫早期創業的老兵陸續離開,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去泛化”戰略;另壹方面,蔡達標在同壹年引入了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兩家風險投資人。真功夫股權結構變更為蔡達標和潘宇海,各占465,438+0.74%,雙種子公司占65,438+00.52%(含蔡和潘,各占5.26%)。今天資本和中山聯動各占3%。後來蔡達標通過控股中山聯動趕超潘宇海。

2008年,蔡達標未能兌現5年前讓潘宇海當總裁的“口頭”承諾。潘玉海想參與真功夫的管理,但又做不到,使得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公開化。

在前妻潘敏鳳眼裏,蔡達標逐漸成為潘財產的掠奪者。她向媒體表示,蔡達標以“為了真功夫,為了孩子”為由,在離婚財產分割中騙取了她25%的股權,她想拿回來。按照潘玉海的說法,姐姐潘敏鳳是“被欺負或者受到不公平對待,我壹定會幫她討回公道”。

蔡和潘就這樣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家族鬥爭。

但時間定格在2014,蔡達標被判14。被隔離監禁。

回過頭來看,如果當初潘、蔡持有的股權是565,438+0%,他們簽訂的是壹致行動協議,控制權明確。蔡達標現在享受的是事業帶來的成功,家庭帶來的溫暖,親朋好友帶來的尊重嗎?然而事實是,我們沒有“月光寶盒”,也不會壹喊“博若波密”就回到過去。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重視股權的分配,把相關的協議和合同具體化,這樣企業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不會再出現像真功夫那樣因為股權導致的悲劇。

▌大註解:

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粕之妻不可離庭”。讓我們讓時光倒流。如果假設真功夫的創業情侶沒有離婚,真功夫的股東還需要見面嗎?這個真的不得而知。壹方面,我們不知道幾個當事人的性格;另壹方面,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關鍵事件。但總的來說,創業的結局是監獄,這是所有創業者都沒有預料到的。

其實企業內部奪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犯罪手段。這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是個硬傷,因為中國的企業避稅手段比較單壹,所以總有壹些缺陷會被詬病。這也是很多傳統企業家不願意上市的原因。創業者很難適應上市後的各種合規。看似玩笑,卻符合中國現狀。所以我們通常會把走創業、融資、上市路線的企業和傳統企業區分開來,因為他們對企業的管理思路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精彩。

功夫之所以奪權,是因為兩大巨頭並駕齊驅。當壹個股東想控制企業時,他遭到了另壹個股東的反對。當初有很多辦法可以避免這種結局,比如簽訂壹致行動協議,或者設置股權稍微傾斜,或者設置退出機制:允許壹個股東退出,給很多期權。這樣實際上會實現雙贏。但是,當企業管理涉及到情感因素時,事情會變得非常復雜,不是壹兩句話可以評論的。

2、壹致行動協議知識點

(1)簽訂壹致行動協議時,可以約定少數股東服從多數股東,多數股東服從少數股東。

(2)壹致行動協議可以約定某些事項壹致,只對某些事項簽字。

(3)非上市公司簽署壹致行動協議後無需披露。

  • 上一篇:公司註冊在什麽網站上?
  • 下一篇:《關於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積極引入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負責人解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