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的根源來自:“怨”來自內心,“恨”來自怨恨;“欲”生“煩”,“怒”生煩。被“五毒”侵蝕是什麽效果?
從心理學上講,“怨恨”是壹種病態的變態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充滿負能量。他們只怨天尤人,把自己的不幸福歸結於命運不好、出身家庭不好等外在因素,卻從不反思自己:因為不努力,所以懶惰、懶惰、無能,導致生活窘迫,也抱怨世界的不公平。有些極端的人會失去理智,冷酷殘忍地傷害別人。這樣的人看不到別人的好,看到別人開心快樂,心裏就會堵得慌。
而人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它是所有動物最基本的本能。欲望本身沒有善惡對錯之分。關鍵是怎麽控制得當。如果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或者是違反法律違背道德,那麽欲望就結束了。另外,心理學對“欲望”還有另壹種解釋,叫做“需求”。對於貪婪的人來說,“需求”永遠無法滿足。當妳有權力的時候,妳會想:如果妳有更多的錢就更好了,等等。如果不加以約束,壹個需求就會衍生出無數新的需求。
欲望過高甚至膨脹到貪得無厭的地步,就會把自己推向深淵,無法回頭;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官場上暴露出來的貪官不計其數,地方公司、企業的老總、中層管理人員受賄斂財有恃無恐,甚至壹個銀行、公司的普通出納,為了個人私欲鋌而走險挪用公款,最後走上犯罪道路。
上面說的“五毒”,其實就是佛教中的“貪、嗔、癡、慢、疑”。這“五毒”是我們內心的惡魔,是壹切疾病的根源,心臟病必須用心藥治療。《太上老君說常·景清經》說;“人總可以清靜,天地必還。”“我妻子精神清明,但心神不寧,內心寧靜。如果她想拉的話,可以經常發欲望,但是她內心是平靜的,內心是清醒的,頭腦是清醒的……”發送和刪除的意思。澄清就是澄清。也就是說,人如果能擺脫世俗的欲望,保持元神,內心自然會安靜清醒。
要真正了解“五毒”之毒,最好的藥就是和“五善”結緣,修行。
翻譯
(1)擅長走路的人不會留下痕跡。換句話說,懂得遵循客觀規律的人做事細致透徹,不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善於說話的人,是指語言表達能力強,有文學修養的人。他說話的時候,不會留下任何破綻,讓別人無法利用,無法指責;
(3)善於計算的人,不用計數工具也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4)善於保守秘密的人是指道德水準高尚,從不炫耀自己的人。
(5)善於綁繩的人,是指有組織,善於團結他人的人。
壹個有能力、有專長做“五好”的人,就是壹個當老師的好人。因為聖人經常拯救別人,所以沒有被拋棄的人;聖人往往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遺棄的物品。因為聖人能見天日,懂得天人合壹之道,所以是內斂智慧的人。所以,有德之人可以做惡人的老師,壞人可以做好人的參照物。不尊重妳的老師,不珍惜他的參考作用。雖然妳覺得自己很聰明,但是妳真的很迷茫。這就是深奧微妙的道理。
貪婪、無知和懷疑是疾病的根源。
怨恨、憤怒和煩惱是五顆毒丸。
再加上失去五常,都是病王。
要想治好病,關鍵是要找到源頭。
根不治,枝葉廢。
註:五常指仁、智、禮、義、信。
01.抱怨傷脾
怨恨傷脾胃,噎食,飽脹,胃痛。
胃炎、胃虛及胃潰瘍、嘔吐、腹瀉都很難止住。
胃黏膜脫落還不錯,如果變成胃癌就致命了。
02.討厭悲傷
又恨又難過,心臟病找上門來。
心肌梗塞,冠心病,瘋狂,失語癥和否認。
心肌炎伴腦積水和二尖瓣狹窄。
03.憤怒傷害肺部
憤怒導致肺病、哮喘、咳嗽和吐血。
肺虛,肺炎,肺結核,都很煩,都不滿意。
鼻炎往往是因為好鬥,感冒往往是因為挑食。
傲慢的長輩,發燒找上身。
04.憤怒傷害肝臟
切記怒傷肝,頭暈耳聾。
口歪眼歪肝膽病,偏癱中風。
05.煩傷腎
煩,傷腎,腹部,腹痛,椎間盤突出,腰腿痛。
腰椎合並糖尿病、股骨頭壞死尿毒癥。
心胸狹窄,脾氣不好,心情越差,病情越重。
如果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能夠堅定地堅持“五善”的信念,經常靜坐打坐,深入自己的內心,內心總是寂靜的、悲傷的,怎麽會有欲望、不能有欲望,那麽我們就進入了真正寂靜的道路。那些總是不動聲色的人,怎麽會問起“五毒”,怎麽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