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對婆媳關系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但是,人們的傳統觀念仍然在起作用。在壹些家庭中,婆婆的地位遠遠高於媳婦,擁有壹定的權威。那麽,下面是我提供的婆媳關系分析。歡迎閱讀瀏覽。
壹、婆媳關系概述
婆媳關系是指作為壹種社會關系的婆媳關系,婆媳關系是壹種特殊的家庭關系。既沒有像夫妻那樣親密的婚姻關系,也沒有像母女那樣穩定的血緣關系。與其他家庭關系相比,家庭關系較弱[1]。雙方是通過壹個男人的角色,也就是丈夫和兒子建立起來的壹種法律關系。彼此不熟,感情基礎薄弱,容易產生矛盾和摩擦,屬於“朋友應該和好但不能結婚”的關系。
在我看來,婆媳沖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不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兩代人之間出現思想上的代溝也就不足為奇了。老壹輩人想要的是穩定而傳統的生活,每天規律的作息,對家人有規劃的生活。婆婆追求夫妻,照顧孫輩,安享晚年。但在現代觀念的影響下,年輕壹代追求自由刺激的生活,生活隨性,對人對事有獨特的看法。媳婦們往往追求二人世界的甜蜜,不希望任何人幹涉她們的私生活。這種思維上的差異造成雙方在生活瑣事上的沖突。
第二,精神占有和權威鬥爭。對於相愛的兩個人,不管是婆婆要兒子還是未婚兒子,事實都和她商量好了,要兒子無條件袖手旁觀她。兒媳認為,丈夫作為自己的愛人,應該為自己辯護,而不是和母親對著幹。在傳統觀念中,婆婆是家務的負責人,負責教媳婦如何勤儉持家,做好媳婦。婆婆對媳婦有絕對的權威。但現代觀念強調平等,婆媳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壹定程度上削弱了婆婆的權威,動搖了家庭地位。
第三,感情脆弱,缺乏溝通。雙方在成為婆媳之前並不認識,沒有感情基礎。出現矛盾時,他們不會顧及對方的感受,更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這樣會使矛盾擴大,甚至無法調和。沖突發生時,婆媳雙方各自堅持原則,不能有效溝通,有時會在語言上互相攻擊,或者表達不清楚,這些都是沖突的原因。
第四,中間人的調節不力。這裏的中間人主要是指雙方都有關系的男方,婆婆的兒子,媳婦的丈夫,中間人與雙方都有密切關系。如果婆婆不滿意,可以找兒子談;媳婦也可以向老公發泄意見。這時候中介要舍得對夾板生氣,在其中多講道理,當好“救火隊員”,讓矛盾由大變小。如果出現偏袒壹方的情況,就會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除了以上四個主要原因,婆媳沖突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消費觀念、教育觀念、休閑娛樂觀念、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介入等。
二,家庭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家庭社會工作
家庭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在家庭中的應用,旨在解決家庭問題,調整和改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穩定。不同的學者對家庭社會工作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中國學者王思斌指出,家庭社會工作是以家庭為導向的社會工作介入,即調動社會和家庭資源,促進家庭正常運轉和發展的社會福利和服務[2]。壹般來說,家庭社會工作包括以下要素:第壹,介入的對象是家庭和家庭成員。根據其問題和需求,設計服務方案提供服務;第二,幹預手段依靠專業知識、技術和理念。在專業價值觀的指導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提供服務;第三,服務提供者是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專業的身份,從專業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
(二)家庭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在當今社會,它已經成為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不熟悉的兩個人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交流,更談不上建立深厚的感情,壹旦發生沖突,無疑是雪上加霜。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壹般包括柔弱、細膩、溫柔、感性等。具體到婆媳關系,影響最大的就是嫉妒。這種感覺是壹種強烈的帶有仇恨的感覺,渴望排除他人的優越地位,或渴望摧毀他人的優越地位[3]。
傳統的婆媳矛盾調解主要依靠家人、朋友等親近的人的口頭勸說,很難徹底化解矛盾,治標不治本。與之相比,家庭社會工作作為壹個專業,在介入婆媳關系方面有以下優勢:
第壹,家庭社會工作具有專業的知識理念,能夠以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實現利益最大化,滿足案主的需求。家庭社會工作不僅在情感上進行調節,還運用理性幫助建立雙方的情感基礎,根據具體問題制定科學的方案。與傳統的調節方式相比,就像誌願者和專業社工壹樣,前者助人熱情高但沒有專業的技術手段,很難做到“藥到病除”,這也凸顯了家庭社會工作介入的專業性和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
第二,家庭社會工作註重利用家庭系統的內外資源,強調整個家庭的和諧,而不是對個體成員進行輔導。當代婆媳矛盾涉及經濟財產、家庭地位、子女教育、家庭設施安排等諸多因素。沖突的形式更加多樣和復雜,涉及範圍更廣。傳統的自然資源監管難以應對多變的形勢,手段僵化。家庭社會工作會綜合運用家庭內部資源(包括人際資源、物質資源等。)和外部資源(包括基層組織、法律部門等。)對於雙重介入,從案主的真實需求出發,綜合解決問題,必要時運用法律調整,促使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第三,家庭社會工作註重精神幫助,有助於培養互諒互讓的意識,幫助婆媳有效溝通,增進感情。以前村委會或者社區工作人員只是說說事情,經常會批評教育,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沒能及時幫助雙方溝通。家庭社工首先會從人的角度出發,註重情感和思想的轉化,從內心深處開導人。
第四,家庭社會工作遵循個性化和保密性原則,確保家庭隱私不被泄露,維護家庭尊嚴。在不同的家庭中,家庭結構和家庭背景不同,導致家庭關系不同,自然沖突的原因也不同。家庭社工可以根據不同的家庭需求設計方案,提供服務,比傳統的說服妥協的調節方式更加多樣和靈活。此外,家庭社工在介入時會與當事人簽訂保密協議,遵循保密原則,不會向他人泄露家庭隱私,大大消除了當事人的信息泄露顧慮。
第三,家庭社會工作理論
家庭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領域的壹個具體專業,在社會工作理論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系統理論,包括家庭系統理論、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家庭沖突理論、家庭溝通理論等。
(壹)家庭系統理論
系統論認為,家庭系統由夫妻系統、親子系統、手足系統等幾個子系統組成,這些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家庭系統的有序運行[4]。當家庭系統理論中的“變化機制”和“平衡機制”發生沖突時,它們會對沖突進行變化和調整,從而使家庭系統保持平衡。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論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家庭發展有周期,每個周期階段都有自己的任務。只有順利完成壹個階段的任務,才會順利進入下壹個階段,否則積累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在某個時刻發展成矛盾和沖突。
(三)家庭沖突理論
家庭矛盾被認為是正常的。家庭沖突理論認為,沖突是由於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生活方式和行動目標的差異,以及成員之間因爭奪家庭資源和權力地位而產生的差異。家庭沖突包括情境沖突、人格沖突和權利沖突。
(四)家庭溝通理論
家庭溝通理論認為,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溝通是維系關系的關鍵,溝通可以增進情感,明確角色。家庭結構的復雜性使得成員承擔多重角色,容易導致角色緊張和角色沖突。如果不能及時溝通,發泄情緒,就會造成家庭矛盾。
第四,家庭社會工作的介入方法
家庭社會工作的介入方式有很多。為了滿足婆媳關系的需要,筆者主要介紹了以下方法,包括家庭個案工作、家庭小組工作、家庭服務和家庭治療。
(A)家庭工作案例幹預
雖然婆媳矛盾有雙方,但可以用個案咨詢來調節,根據各自的需求提供服務,面對面直接接觸,滿足雙方需求,解決問題。
簡單地說,個案工作就是為當事人提供咨詢和輔導的個人工作。個案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或情感上的支持和服務,目的是幫助個人和家庭減輕壓力,解決問題,實現個人和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家庭個案工作具有個案工作的壹般特征。如關註案主的需求,激發案主的潛能,增強其面對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5]。
首先,通過與案主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職業關系,可以打消他的後顧之憂,讓案主說說他的問題,允許他發泄自己的情緒;其次,與案主討論婆媳矛盾產生的原因,確定主要因素,制定具體的服務方案;最後,關註案主的自我發展,尊重案主在執行過程中的權利和自由。在個案幹預中,可以對婆媳分開服務,讓雙方共同成長,認識到各自的問題,促進雙方積極化解矛盾。
由於婆媳關系的敏感性,案主在接受服務時可能很難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想法,害怕家人暴露。家庭個案工作的優勢在於單獨服務,保密性強,不泄露私人秘密,消除了案主表達的顧慮,使工作者能夠清晰準確地了解問題的根源,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達到幫助他人的目的。
(B)家庭工作組幹預
小組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利用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促進小組成員的成長,達到幫助他人的目的。家庭小組工作通過組織壹群有著相同問題和需求的成員,在小組工作者的指導下,促進成員之間的充分互動,分享經驗和觀點,實現* * *共同成長。
在處理婆媳矛盾時,可以組織壹群有相同需求的人,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互相交流經驗,從而解決尷尬,同時讓他們知道這種問題很正常,增加他們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動力。在群體中,可以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婆婆或媳婦的認知能力和文化素養,培養他們良好的溝通能力,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相互溝通的能力。
家庭工作----社區參與
家庭社區工作主要利用社區內的各種資源提供生活教育、醫療保健、家政管理等服務。增強家庭功能,實現家庭發展,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針對婆媳矛盾,家庭社區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提供維護婆媳關系和諧,提高思想素質的知識。通過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讓婆媳雙方都參與進來,讓雙方都清楚如何處理矛盾,解決問題。
第二,傳授家務管理技巧,可以幫助婆媳成為“賢妻良母”,讓她們共同管理家務,避免權力鬥爭,有相同的話題,促進相互溝通。
第三,提供咨詢服務。當婆媳之間出現矛盾時,我們可以提供及時的咨詢服務,給予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或指導,這樣會避免矛盾的積累,促進家庭的健康發展。
另外,在家庭社區工作中,要註重對整個家庭的服務,動員家庭成員的參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
總之,在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環境的變化是家庭矛盾的復雜化,婆媳矛盾和沖突也是多元化的。家庭社會工作可以彌補傳統調節方式的不足,適應多變的矛盾,滿足需求。家庭社會工作的介入不僅會以專業的手段解決問題,還會增進家庭關系,幫助改善家庭結構,確定家庭角色。工作者在處理婆媳問題時,可以運用西方先進的經驗和理論,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全方位解決問題,這也是家庭社會工作解決問題的必然趨勢。
參考資料:
朱強。家庭社會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7129頁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43頁
[3]劉劍鋒。影響中國社會婆媳關系原因的多維透視[J].山東女子學院校報,2013。10第五階段
[4]朱美華文君。社會工作實踐手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240頁
[5]韓莉莉,家庭問題與家庭社會工作的介入[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