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在勞社保函[2007]103號中正式納入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健身教練代碼為404030141),這意味著健身教練(私人教練)的工作必須達到國家職業標準。健身教練行業資質將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統壹化,全面提升健身教練的水平和專業水準。證書將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頒發。該證書是健身教練執業的唯壹資格證書。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的通知(2011-2015)5號【201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1-2015)》印發給妳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2011年2月15日
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
全民健身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幸福。它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壹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進程,制定本規劃。
壹、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體育事業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善、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公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合法權益,促進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擴大競技體育群眾基礎,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文明。
二、目標和任務
到2015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壹步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進壹步增加。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普遍增強,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鍛煉強度在中等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16歲以上城鎮居民(不含在校學生)達到18%,農村居民達到7%,分別比2007年提高4.9和2.9個百分點。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提高老年人和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
(2)城鄉居民體質進壹步提高。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比例明顯提高。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要求,其中達到優秀標準的比例超過20%,耐力、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3)體育健身設施有了很大發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654.38+0.2萬多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654.38+0.5平方米以上。市(地)、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普遍建有體育健身設施的體育場地。50%以上的市(地)、縣(區)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50%以上的街道(鎮)、社區(行政村)擁有方便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廣場都有體育健身設施。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無障礙條件,各類體育設施開放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形成各級體育設施布局合理、優勢互補、覆蓋面廣、普適性強的網絡格局。
(4)全民健身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大力開展競技性強、普及面廣的田徑、遊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體育項目,廣泛開展健美操(舞蹈)、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太極拳(劍)、自行車、爬山、跳繩、踢毽子、門球等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
(5)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更加完善。市(州)、縣(區)壹般都有體育聯合會、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和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農民、學生體育協會。社區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婦女健身站(點)有較大發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和60%以上的農村城鎮有體育組織。城市社區普遍有體育健身站(點),50%以上的農村社區有體育健身站(點)。形成遍布城鄉、規範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
(六)全民健身指導和誌願服務隊伍進壹步發展。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證書的人數達到654.38+0萬人以上,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654.38+0萬人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廣泛組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和學校體育教師開展義務健身輔導,培養全民健身骨幹力量,形成組織合理、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充分的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隊伍。
(七)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不斷完善。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健身方法,積極開展體質測定和運動能力評價。通過市民日常體質測試,根據個體體質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增強全民健身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質量和水平。
(八)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形成規範有序的體育健身休閑市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消費意願明顯增強,體育健身服務從業人員大幅增加,培育形成壹批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體育健身服務企業和品牌。研究推廣適合青少年、老年人和殘疾人、易於進入家庭的健身器材。
三、工作措施
(壹)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互聯網等新興媒體,開辦專欄,舉辦講座,播放公益廣告、宣傳片和海報,出版科普書籍和音像制品,普及知識,提高公民科學健身素養。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體育賽事和各類體育活動,加強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終身體育”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和參與體育健身的社會氛圍。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應安排專門的時段播放體操、健美操(舞蹈)、傳統武術和太極拳(劍)等大眾健身活動的節目。
(2)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體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把城市社區體育作為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區公共體育設施,不斷改善社區居民體育健身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街道辦事處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建立體育健身指導站、體育俱樂部等體育組織,培育和發展基層體育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區體育社會組織;推進社區體育健身站(點)規範化建設,支持社區居委會提高體育服務能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廣泛頻繁的社區體育健身活動。整合街道轄區單位和學校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社區體育、單位職工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發展。
(3)加快農村體育的發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農村體育發展納入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統籌城鄉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促進城鄉體育資源和公共體育服務均衡配置,逐步構建城鄉壹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農村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作用,利用好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廣泛組織農民體育活動,開展“體育下鄉活動”,辦好基層農民運動會。
(4)積極發展少數民族體育。建立和完善基層少數民族體育協會。重視培養少數民族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高水平體育人才。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以優秀民族體育項目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競賽和活動,在學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中設置與優秀民族體育項目相關的教學內容。建立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之鄉”。辦好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
(5)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堅持健康第壹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重要評價內容。完善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監督體系,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深入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積極開展課外體育訓練,倡導科學健康的身體素質和生活理念。辦好各級各類體校和傳統體校。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中心和營地建設。建立健全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和聯動機制。
(6)重視老年體育的發展。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體育協會、體育健身俱樂部和體育健身隊。廣泛開展老年人經常性體育健身活動,辦好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不斷創新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式。公共體育設施為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便利和優惠。老年教育機構開設體育課,老年活動中心設置適合老年人體育活動的設施,社區服務兼顧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老年人體育服務機構和體育健身設施。
(7)大力發展殘疾人體育。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組織,培養為殘疾人服務的體育教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實施“殘疾人健身工程”,建設就近方便的殘疾人體育健身設施。公共體育設施應當進行必要的無障礙改造,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便利。研究開發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體能康復手段。特殊教育機構和普通學校應當重視殘疾學生的體育教育,提供適合殘疾學生的體育健身和身體康復項目。辦好殘疾人運動會和健身展示活動。
(八)努力推進職工體育。充分發揮行業體育協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職工體育協會的作用,廣泛建立職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隊,開展符合本單位特點、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和比賽。鼓勵企業制定職工體育健身指導計劃,為職工參加體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時間保障。堅持工(預)練制度,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試和體質測試活動。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每年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積極開展農民工體育活動。創新職工體育發展模式和基層職工體育組織形式和活動,完善社區體育和職工體育互補機制。
(九)繼續實施體育鍛煉標準和體質健康標準。修訂完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達標活動。制定殘疾人體質測定國家標準,深入貫徹國家體質測定標準。積極推進各類運動項目業余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建立證書和徽章激勵制度,引導和鼓勵城鄉居民定期、永久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不斷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
(十)傳統民間體育的繼承和發展。重視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的挖掘、整理、傳播和推廣,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將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傳承和保護。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活動,舉辦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展示和比賽,促進民族和地區之間的交流,擴大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的國際影響。
(十壹)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遵循“因地制宜、業余自願、小而多樣、就近方便”的原則,組織開展傳統武術運動、冰雪運動、戶外運動、群眾性登山、渡河、元旦登山、春節長跑、健身拜年、女子健身展示等豐富多彩、具有品牌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提高活動的普遍性、規律性、科學性和社會化水平。
(十二)組織全民健身運動會。以深化運動會改革為突破口,創新辦賽模式,倡導勤儉辦賽,減少重復建設,簡化大型活動,堅持淡化錦標賽,註重參與、交流、健身、快樂;定期組織大中學生運動會、農民運動會和民族傳統運動會,充分調動和保護全民參與體育競賽的積極性。
第四,保障措施
(1)加大各級財政對全民健身計劃的投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全民健身條例》的規定,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體育主管部門預留的彩票公益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主要用於全民健身,並加強監督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動投入,為公益性全民健身機構和服務機構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通過加大轉移支付支持農村、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加大對全民健身的投入。
(二)鼓勵社會興辦全民健身事業。充分調動全社會興辦全民健身事業的積極性,拓展社會資源進入全民健身事業的途徑,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助學,興辦全民健身項目。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對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的監管。對社會力量興辦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要在登記註冊、工作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為全民健身提供的公益性捐贈,可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
(三)有計劃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引導和支持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基本體育設施建設。根據國家《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規定,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保障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用地需求。新建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住宅規劃設計標準設計和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公共體育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無障礙設計和建設的標準。基層政府應監督執行。加強“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功能,規範“全民健身路徑”管理和建設,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和自然條件,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健身步道、登山步道等戶外運動設施。
(4)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和特點向公眾開放,並在壹定時間和範圍內,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實行優惠或免費。學校應當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在確保校園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給予補貼,並為學校辦理相關責任保險。新建和改建的學校體育設施應當便於向公眾開放。維護和改造體校各類體育設施,使之成為全民健身活動的場所。公園每天固定時間免費向公眾開放。應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對於露天體育場,要創造條件免費開放;已經開放的,不得改為收費經營。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崗位責任制和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體育設施的維護和更新,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體育設施被閑置、浪費、占用或挪用。
(5)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的作用,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管理和服務工作。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勵機制,不斷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優化結構,增強活力。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提供培訓經費,完善培訓制度,創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便利。積極發展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以高危運動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取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證書,並持有相關證書。鼓勵和支持退役運動員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拓寬就業渠道,服務全民健身。
(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誌願服務活動。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全民健身誌願服務活動。形成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科技工作者、體育教師、體育學生和社會愛好者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隊伍,豐富全民健身內容,擴大競技體育群眾基礎。建立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體系和組織體系,完善註冊管理和培訓制度,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立足基層,將示範推廣活動與日常健身指導服務活動有效結合,推廣實施多元化服務項目,形成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長效機制,樹立崇尚互助、強身健體的良好社會風尚。
(七)繼續加大科學健身指導力度。完善體質檢測服務機構,開展城鄉居民日常體質檢測和科技健身指導。依托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各類綜合性體育中心,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體質測試和體育健身指導站”網絡,為群眾進行體質測試和運動能力評價,提供體育健身指導。宣傳科學健身知識,贈送練習本,傳授鍛煉方法,普及運動健身科學知識,對人們的身體素質水平和運動健身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和科學研究。
(八)搞好信息、科學研究和法制建設。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礎數據統計制度,繼續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調查。充分發揮體育科研機構和院校的作用,加強全民健身的科學研究工作,組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開發和推廣新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學化水平。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條例》配套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執法監督檢查。
動詞 (verb的縮寫)組織和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國家體育總局和有關部門、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共同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規劃,並責成體育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組織共同組織實施。
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認識,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保障、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監督獎勵等措施,建立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書,實行目標考核。
(2)加強效果評估。縣級以上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對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和全民健身實施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對2014年的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並將評價報告報同級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對為全民健身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可根據本方案並結合部隊實際情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