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擴大信息
深圳市龍崗區司法局頒布
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解讀】該條是關於當事人在訴訟中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的規定。
本條所稱當事人,是指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定和判決約束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理人起訴,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起訴。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當事人是指因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訴和參加訴訟,受人民法院裁定和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壹方是不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壹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專家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對壹個專家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對壹個案件的多個專家意見有異議。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根據《訴訟法》的規定,鑒定結論是證據的壹種,是鑒定人運用其專業知識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判斷後提出的個人意見。因此,鑒定人本質上是對某壹特定問題提供意見和證據的證人,壹些國家的法律稱之為“專家證人”。鑒定人是訴訟的參與者。根據鑒定人責任制,進行鑒定的個人應對自己的行為和出具的鑒定意見負責。專家出庭作證時,從科學依據、鑒定步驟、鑒定方法、可靠性等方面闡述自己的專家意見,並在法庭上面對面回答問題,可以使法官更好地考察專家意見的可信度,或者對幾種不同的專家意見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的專家意見。經法庭質證,鑒定人不能使法官相信其鑒定意見正確的,法官可以決定重新鑒定。這對於判決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利於當事人進壹步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消除疑慮,服從判決。《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經公訴人、被害人、被告人、辯護人當庭訊問、質證,法庭經審理核實後,才能將各方證人的證言作為定案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包括專家在內的證人不出庭作證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利於確立判決的公正性。尤其是在存在多種不同的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麽要采納壹種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采納另壹種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不進行公開質證,這就容易導致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壹項非常重要的程序制度。該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時,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後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法定義務。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他組織由其委托人代理。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當事人是指因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訴和參加訴訟,受人民法院裁定和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壹方是不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壹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專家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對壹個專家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對壹個案件的多個專家意見有異議。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經公訴人、被害人、被告人、辯護人當庭訊問、質證,法庭經審理核實後,才能將各方證人的證言作為定案的根據。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包括專家在內的證人不出庭作證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利於確立判決的公正性。尤其是在存在多種不同的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麽要采納壹種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采納另壹種專家意見或證人證言,不進行公開質證,這就容易導致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壹項非常重要的程序制度。該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時,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後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