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應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他們雖然還處於辨識力和自制力差的階段,但還是有壹定的分辨真、善、美和假、醜、醜的能力。要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他們明辨是非、保護自己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誘惑和侵害。當然,這需要結合家庭預防和學校預防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2)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制青少年犯罪應從家庭入手。1980第三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的有關材料指出,“家庭是影響各國青少年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養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不好孩子是父母的罪過。壹個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道德觀念,行為規範,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壹個和諧的家庭,加上父母適當的教育,可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預防他們的犯罪心理和行為。?
做好家庭預防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父母要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為孩子樹立榜樣。同時,這也是社會相關部門需要做的工作。提高婚姻質量,加強父母的修養,不僅要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給他們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
2,註重家庭教育方法,因人施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度溺愛縱容,不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歧途。例子很多,教訓深刻。武漢16歲愛玩網遊的男孩徐,拿起菜刀朝熟睡中的母親砍去,目的是索要8000元。母親面部和腰部被砍6刀(經搶救脫險)。當他逃離現場時,他媽媽追著他喊:“餵,穿上妳的毛衣,別凍著了!”(26)窮繼承風!這就是縱容縱容種下的苦果。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註意教他們如何做人,不斷觀察和了解他們在想什麽,做什麽,關心什麽,和誰交朋友。我們應該平等的和他們溝通,多壹些體貼,少壹些訓斥。多壹些愛,少壹些冷漠;多壹些理解,少壹些專橫。對於失足犯錯的孩子,要給予家庭的溫暖,絕不能拋棄,任其自生自滅。?
3.如果教子不力,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規定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應當履行的教育義務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職責,但並沒有規定父母因教育不善應當承擔的嚴厲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條僅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縱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嚴加管教。”“令其嚴加管教”,但不管教怎麽辦?尤其是父母離異(並已組建新家庭)的孩子。法律應增加對未能教好孩子的“拘留”、“罰款”等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追究刑事責任。在英國,有壹種“孩子逃學,家長坐牢”的做法。壹位母親因女兒經常曠課被判60天監禁。在她上訴後,她被判處30天監禁,盡管她的刑期減半。(27)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有委員提出建議:對於未成年人犯罪,建議在父母的法律責任中增加壹條處罰條款,以督促父母教育好子女。(28)看來有必要改進這壹領域的立法。?
(3)學校預防?
學校作為家庭的延伸,在青少年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司在《綜合預防犯罪措施匯編》第10條中寫道:“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兒童在為滿足其教育和社會需求而建立的各種機構中度過了許多年。……學校可以提供倡導社會平等、文化多樣性和個人親密關系的機會,並幫助青少年獲得道德標準、社交技能和公民責任。更具體地說,學校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他們的公民義務、犯罪的性質、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犯罪的後果、刑事司法系統的工作以及預防犯罪的方法。”如果壹個人能在青春期得到良好的教育,那麽他就有可能成為壹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思想高尚的人;否則,如果學校教育不好或不利,他可能會誤入歧途,甚至犯罪。在我看來,學校教育主要應該做到:?
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搞好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1款)“片面追求升學率”這種長期存在的指導思想和做法應該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