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享受壹次性建設資金補助:對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資質條件、運營1年以上的自建養老機構中床位不足50張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按核定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不低於4000元的壹次性建設補助;對50張床位以上(含50張床位)的自建養老機構,符合有關部門規定資質並投入運營1年以上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按核定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不低於5000元的壹次性建設補助;對合同期在5年以上、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資質條件、投入運營1年以上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給予每張床位不低於1000元的壹次性建設補助;
2.享受床位運營補貼:對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社會養老機構,按照實際接收本縣戶籍老年人數量給予運營補貼,運營補貼標準按照每人每月不低於200元的標準確定。接收失能失智老人,根據其失能失智程度,運行補貼標準在200元、400元、600元以上;
3.享受領取政府轉移補貼:社會養老機構、企業、社會組織接受政府供養的保障對象,按規定標準轉移其生活、醫療等費用,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600元的補貼。
辦理康復中心的條件:
1.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要的生活設施和戶外活動場所,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準。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和《方便殘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築設計規範》;
2、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應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準和其他條件。
綜上所述,各地逐漸湧現出養生館、養生基地、養生小鎮等養生機構,依托地理位置和服務優勢,打造不同的新型健康產業。大健康慢病管理服務是未來最有前景的行業之壹。壹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註重健康;另壹方面,生活和飲食快節奏導致的亞健康問題泛濫;而另壹方面,全民健康對社會進步意義重大。再加上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對醫療保健的需求與日俱增。不了解保健行業的人以為保健中心只是壹個純粹的為老年人服務的場所,但實際上它的功能遠沒有老年人那麽簡單。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第三條
大力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各地要根據城鄉規劃布局要求,統籌規劃建設各類養老機構。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壹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手續,規範程序,公開信息。行政許可和登記機關應當核定其經營和活動範圍,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利服務。
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個人興辦家庭化、小型化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興辦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機構。鼓勵民間資本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等可用於養老服務的社會資源。辦好公安養老機構。各地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養老功能,重點為“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其贍養人和扶養人不具備贍養和扶養能力)、低收入老年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費或低價的贍養和護理服務。
政府辦養老機構要實用適用,切忌鋪張浪費。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積極穩妥地將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政府投資的養老床位要逐步通過公建民營的方式進行管理和運營,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托管理的方式運營公有養老服務設施。要開展服務項目和設施的安全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國家對民辦養老院的補貼包括:壹次性建設補貼、床位補貼、相關稅費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