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礦物標本的可用性,特制定《礦物標本資源整理技術規範》,規範國家科技基礎平臺標本資源的整理,使標本的整理與標本的科學研究緊密結合。
本規程從開箱、清洗、觀察、研究、鑒定、命名到資料整理提出了***14項,並簡要說明了每壹項的工作方法,全面實用。
本法規的附錄A-C是規範性附錄,附錄D是信息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何。
本規程由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負責解釋。
1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礦物標本整理的內容、步驟和方法。
本程序適用於自然科技資源平臺建設中礦產標本資源的整理。
2規範性參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對於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有隨後的修改(不包括勘誤表)或修訂均不適用於本法規。但是,鼓勵根據本規定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日期的參考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9649.9—2009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9部分:結晶學和礦物學
GB/T17366—1998礦物巖石電子探針分析樣品的制備方法。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北京分析儀器廠。核磁共振波譜儀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陳雲奎。紅外吸收光譜法及其應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迪安·賈。分析化學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李哲,應玉普。礦物的穆斯堡爾譜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泛趙露。結晶學和礦物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索洛多夫·尼科娃》(蘇聯),鄧·譯。礦物鑒定指南和表格。北京:地質出版社,1957。
王佳音。常見礦物的鑒別。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
王璞,潘,翁靈寶等。系統礦物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
謝廣元。礦物加工。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元·。野外礦物鑒定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58。
曾廣策。簡明的攝影礦物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
張國棟。材料研究和測試方法。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薄片中透明礦物的識別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0。
礦石礦物的定量數據文件,第3版。倫敦查普曼音樂廳,1983
典型礦物標本的正式定義。礦物學和巖石學,1998,38,(1),77~79
歐內斯特·H·尼克爾,喬爾·D·格萊斯。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的礦物命名程序和原則。巖石礦物學雜誌,1999,18 (3): 273 ~ 285。
約瑟夫·曼達裏諾。礦物標本類型(形式)的正式定義。巖石礦物學雜誌,1987,6 (4): 372 ~ 373。
3術語和定義
以下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程序:
A.礦物:主要由地殼及其相鄰層中的化學元素經過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包括宇宙中形成的)。它們具有壹定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在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範圍內是穩定的,是巖石和礦石的基本單位。
B.礦物標本整理:是礦物標本采集(主要是收藏)後為進壹步科學研究所做的準備。根據礦物標本資源的描述標準,礦物標本分為標本、薄片、光學薄片、模型(模具)和其他。
C.新礦物的模式礦物標本:用於確定礦物種類的考證樣品。新礦物的標本稱為標準標本。根據提供的測試數據,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正模式:作者提出的單壹標本,可以獲得原描述中的所有數據。
原型:作者確定的那些可以在原始描述中獲得定量數據的標本。所附標本僅用於提供定量數據,並非所有必要數據。
——新模式:當全模式和附模式標本丟失時,用修訂者或重新研究者選擇的標本來代表丟失的標本,即使經過實驗研究,在化學式和細胞常數上與原全模式和附模式標本略有不同,但只要確定屬於同壹物種,就可以作為補充模式標本。所有補充標本必須經中國金屬礦物資源網和國際礦物學協會IMA批準。
4礦物標本的排列
4.1概念
整理取得的礦物標本的工作包括標本的清理、復原、編號、登記和歸檔,以及與標本有關的圖像和資料的收集和歸檔。
4.2修整工具
手套、刷子、小鑿子、尖針、小錘子、小水槍、放大鏡、礦物硬度莫氏標度、無釉瓷板、磁針、小刀、粘合劑、筆記本、錄音筆、目錄卡。
4.3樣本編號工具
油漆、油漆刷、膠帶、編號筆。
4.4標本保存材料
-軟紙、海綿、棉花:避免破壞礦物原晶體的包裝材料,也可用作小而完整晶體的包裝。
-標本盒:裝有礦物標本。
——玻璃瓶:主要用於存放易潮解、易氧化的礦物標本和較小的礦物標本。
4.5工作環境的要求
放置標本的地方應有足夠的空間和相應的工作臺,分類室應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設備。
4.6修整的內容和方法
4.6.1開箱
拆除包裝箱,按順序取出每個標本,對照包裝登記表核對每個標本包裝上的編號和現場記錄編號,按順序排出。
4.6.2清理標本。
使用軟刷清除樣品表面的灰塵、汙垢和其他附著物(小鑿子、尖針等)。可用於移除它們)。然後清洗標本,將原標簽壹起放入托盤。
4.6.3標本觀察和研究
用肉眼(可用放大鏡和雙筒望遠鏡)觀察和研究礦物的形態和表面物理性質,以及生物礦物和伴生礦物之間的時空分布特征。選擇切割輕(薄)件的位置和測試方法。如果選擇的測試方法是分析單壹礦物,就要選擇單壹礦物,單壹礦物樣品純度越高越好。步驟包括破碎和分離,可分為手工分離、重力分離、浮選、磁選和電選。
4.6.4標本鑒定和研究
要正確命名壹個礦物標本,需要利用各種礦物鑒定方法結合野外命名或原始資料,與已知礦物核對,正確命名。對未知礦物提出了進壹步的鑒定方案。評估報告應詳細、規範。
4.6.4.1形式和物理方法
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取決於其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因此可以通過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顏色、條紋、光澤、硬度、解理、斷口、密度、磁性等)來鑒別礦物。).
形態: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礦物以集合體的形式出現,但也有具有規則幾何多面體形態的晶體。對於晶體形態完美的晶體,可以測量(測角)和研究晶體單形符號和晶體微形貌(包括晶面條紋、生長層、螺旋線、生長丘和刻蝕像等。)根據需要。
——顏色:通常有兩種描述顏色的方法:①標準色譜法,即根據紅、橙、黃、綠、藍、靛、紫,或白、灰、黑等標準顏色來描述礦物的顏色。如果礦物是標準色之壹,就直接用,比如石青是藍色,朱砂是紅色,如果礦物沒有壹定的標準色,就接近標準色。(2)類比法,即用普通物體的顏色來描述礦物的顏色,如塊狀應時為乳白色,正長石為肉紅色,黃銅礦為銅黃色等。顏色的疏密程度用“濃”、“淡”、“深”、“淺”、“深”等前綴來描述,極淡的顏色可用“帶××色相”來描述。
-條痕:條痕通常是在白色無釉瓷盤上打磨得到的,描繪方法類似於顏色。
-光澤:光澤從強到弱可分為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鉆石光澤、玻璃光澤。由礦物表面特征或集合體引起的特殊光澤包括蠟狀光澤、珍珠光澤、絲綢光澤、油脂光澤、樹脂光澤、瀝青光澤和泥土光澤。
-硬度:壹般有兩種方法來確定礦物的硬度。壹種是基於待測礦物與標準硬度礦物(礦物硬度的莫氏標度)的相互描述和比較,稱為莫氏硬度。標準硬度礦物由十種標準礦物組成,分為十個等級(見表1)。第二,根據壓力確定被拋光的表面或面(晶面、解理面等。)礦物所能承受的,對金剛石棱錐施加壹定的壓力壓入礦物拋光面,用壓力與壓痕面積的比值表示,壹般用顯微硬度計測量,單位為kg/mm2。
表1莫氏硬度分級表
卵裂:根據卵裂面的完整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即極度完美卵裂、完美卵裂、中度卵裂、非完美卵裂和極度完美卵裂。
——骨折:主要骨折類型為貝殼狀骨折、鋸齒狀骨折、鋸齒狀骨折和土狀骨折。
-密度:通常用密度瓶、密度液、扭秤、體積計和密度計來測量礦物的密度。密度分為:低密度(< 2.5g/cm3)、中密度(2.5 ~ 4g/cm3)、高密度(> 4g/cm3)。
-磁性:根據磁性的強弱,可分為強磁性、弱磁性和無磁性。
化學方法
簡單化學檢驗:是壹種快速、靈敏、簡便的化學定性方法,壹般使用簡單的化學試劑來檢測礦物中的主要化學成分。簡單的化學檢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吹管分析法、點樣法、磷酸溶解法、粉末研磨法、染色法等。
-微量化學分析的結晶法:壹般利用溶解礦物的溶液與適當的試劑相互作用生成的化合物來鑒定礦物的化學成分。微量化學分析如下:將少量礦物磨成細粉,用鹽酸溶解成溶液。如果礦物不溶於鹽酸,可以事先放在鉑絲的耳環上與碳酸鈉熔融,然後將熔融體溶於鹽酸中。用玻璃棒把這個液滴移到玻璃上,然後並排放壹滴反應溶液,用鉑絲或玻璃棒把兩個液滴溝通起來。引導兩種溶液沿著形成的狹窄通道混合。沿著液滴界面或連接溝的邊緣,微小的晶體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而從溶液中析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等光學性質,確定它們屬於哪壹類化合物,進而分析礦物的化學成分。
4.6.4.3顯微鑒定法
偏光顯微鏡是巖石礦工最基本的測試儀器。顯微鏡下礦物的鑒定包括:
-晶體形式;
-乳溝,乳溝;
-彩色、多色和吸收性;
突起和粗糙表面;
-幹涉色和雙折射;
-消光類型和延展性;
-孿晶;
-軸、光學符號和光軸角度;
-光學方向。
4.6.4.4的其他測試方法
在礦物鑒定中,必須選擇和使用分析測試方法。這些測試方法可以準確地確定礦物的種類,對礦物的成分、結構、形貌和物理性質進行深入的研究。
X射線衍射分析:①粉末X射線分析。多晶粉末衍射法可以提供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準確測定晶格參數,測定晶粒大小和分布,晶格畸變,堆垛層錯等不完全晶體結構,研究造巖礦物和粘土礦物。制樣的基本要求是將礦物磨成細度為200 ~ 300目、質量約為500mg的粉末。②單晶X射線分析:單晶X射線衍射法可以測得分子的三維結構,可以解釋大到100個原子的復雜分子結構。另外,對於化學結構,壹個晶體的測定,結合礦物的單晶數據(即結晶學數據),可以揭示固態下分子的構型和組成。包括晶系、空間群(通常只能得到衍射群)、晶胞參數(A、B、C、α、β、γ)、軸比和晶體結構特征,可以鑒別礦物。制樣的基本要求是選擇無裂紋、無夾雜的均勻晶體或晶體碎片,接近直徑約為2/μ(μ為晶體)的圓柱體
-電子探針分析:電子探針是壹種用於微區成分分析的儀器。它測量壹次電子與樣品相互作用產生的特征X射線的波長(或能量)和強度,從而確定樣品中的元素及其含量,可用於定性和定量分析。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①樣品顯示必須經過精細拋光,在100倍反射顯微鏡下觀察,很容易發現50μm×50μm的區域沒有凹坑或劃痕;(2)樣品的尺寸應適合裝入所用電子探針的樣品架。常用光學片尺寸小於20mm×20mm×10mm,常用光學片尺寸為26mm×50mm;(3)樣品表面應清潔,無磨料、灰塵和其他外來汙染物;④樣品的導電性好,不會影響分析結果,即樣品的吸收電流能達到正常值。
-紅外吸收光譜分析: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分子結構,因此會吸收不同的紅外輻射能量,產生相應的紅外吸收光譜。因此,可以通過儀器繪制出樣品的紅外吸收光譜,然後根據各種物質的紅外特征吸收峰位置、數量、相對強度和形狀,推斷出樣品中所含的物質成分,確定其分子結構。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選擇合適的樣品制備方法。常用的固體樣品制備方法主要有粉末法、糊狀法、壓片法和薄膜法。
-SEM分析:通過SEM可以進行各種形式的圖像觀察、元素分析和晶體結構分析。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①樣品可以是塊狀或粉末狀顆粒,在真空中能保持穩定。表面被汙染的樣品應在不破壞樣品表面結構的情況下適當清洗,然後幹燥。壹般新斷裂的斷口或斷面不需要處理,以免破壞斷口或表面的結構狀態;(2)樣品大小要適合儀器專用樣品架的大小,不宜過大。樣品架的尺寸因儀器而異。壹般小樣架為φ 3 ~ 5 mm,大樣架為φ 30 ~ 50 mm,分別用於放置不同大小的樣品。樣品的高度也有限制,壹般在5 ~ 10 mm左右;(3)對於塊狀導電樣品,用導電膠將樣品粘接在樣品架上,可以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對於塊狀不導電或導電性差的樣品,應先在樣品表面形成導電膜。鍍膜有兩種方法,壹種是真空鍍膜,另壹種是離子濺射鍍膜。(4)對於粉末樣品,先在樣品架上貼上導電膠或雙面膠紙,然後將粉末樣品均勻的鋪在上面,用洗耳球吹掉沒粘上的粉末,再塗上導電膜。
-差熱曲線和熱重分析:根據礦物在不同溫度下的熱效應,研究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礦物的升溫曲線,確定礦物在溫度變化時的吸熱或放熱作用。這種方法常用於肉眼或其他方法難以識別的隱晶質或微細分散礦物。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實驗前將單礦物樣品研磨成粉末,壹般盡可能減少用量,最多可達mg;樣品的粒度約為100 ~ 200目。小顆粒可以提高熱導率,但太細的顆粒可能會破壞樣品的結晶度。對於容易分解產生氣體的樣品,顆粒要大壹些。對照品的粒度、填充條件和密實度應與樣品壹致,以減少基線漂移。
拉曼光譜分析:激光拉曼測量法是壹種無損的微區分析方法,可以提供固體物質的結構信息,用於研究物質的性質、晶體化學特征、物理性質(包括晶體結構畸變、晶體缺陷等)。)的礦物化學鍵及其與成因的關系。到目前為止,拉曼光譜儀不僅可以測量粉末樣品或大塊礦物的背散射光譜,還可以測量單晶的偏心振動,進行顯微定點分析。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樣品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固體、粉末或片劑。
穆斯堡爾譜分析:穆斯堡爾譜是壹種核γ射線振動吸收譜,約有40種元素和70種同位素能產生這種效應。目前廣泛使用的是57Fe和119Sn。該方法可用於確定鐵在晶體結構中不同位置的價態、配位和分布。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①對於單晶樣品,必須先確定晶體取向,然後根據具體要求按壹定方向切割薄片;②壹般固體樣品可先磨成粉末(小於100目),再與適當的粘結劑混合,壓制成小圓片。
4.6.4.5新礦物的測定
如果發現壹種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或晶體學性質明顯不同於任何已知的礦物物種,則該礦物有可能是壹個新物種。壹種新的礦物及其名稱在被文獻接受之前,必須事先得到CNMMN的批準。為獲得批準,主要作者應直接或通過國家新礦物委員會向中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提交壹份提案。新礦物的提案應在出版前提交審批。本建議書應包含盡可能多的信息(見附錄D ),以便CNMMN能夠充分評估本建議書的有效性。
樣品編號
樣品編號按倉庫規定進行,並做好相應記錄。將礦物標本用油漆或膠帶粘上,然後用不易褪色的編號筆在油漆或膠帶上標出標本的室內編號。對於因粒徑較小而裝在玻璃瓶中的樣品,可將編號膠帶貼在玻璃瓶上。
樣品的修復
用膠粘劑、修補材料、填充材料修補裂縫或破損處,並做好記錄。標本修復後,其形狀、顏色等。不得隨意更改。修復前後應做好拍照和測量記錄。修復前,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應制定修復方案,並對修復過程中的配方、材料和工藝過程進行記錄。修理工作完成後,應將這些材料歸檔,並在檔案卡上進行標記。如果確定松散的碎片屬於某個標本,應將碎片裝入紙袋,與標本放在壹起,然後對標本進行修復和整理。
4.6.7樣本的分類和分級
根據礦物的成分和結構進行分類分級。詳情見附錄A。
4.6.8樣本的拍攝
標本拍攝專業人員在工作室內從不同角度拍攝標本,並附上刻度,力求真實反映原物。每張照片都要按照標本編號進行編號,做到與實物壹致,便於查閱。
填寫標簽
標簽內容和格式見附錄b。標簽壹式兩份,壹份與標本壹起入庫,另壹份與資料壹起保存。
4.6.10光學薄片、(光學)薄片以及試樣和子試樣的排列。
每個光切片和(光)切片按標本號編號,與手工標本號壹致。
4.6.11倉儲
將礦物標本連同標簽放入標本盒,並根據礦物種類放入倉庫標本櫃。將(光)切片按編號放入切片盒,放入指定用於收集切片的標本櫃中。
4.6.12填寫存檔卡
填寫標本檔案卡,裝訂成冊,集中保管。卡片內容和格式見附錄c。
4.6.13提交樣本信息
登錄“全國巖礦化石標本資源信息網”,按照“礦物標本資源描述標準”逐項填寫信息。
4.7數據整理
標本的野外采集記錄、鑒定報告、照片、測試數據和研究成果(包括文字資料和數據光盤)均歸入資料袋,礦物標本在資料袋上標註,集中保存。
附錄a
(規範性附錄)
礦物標本資源分類與編碼
表A.1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資源分類編碼表(礦物標本資源部分)
表A.1(續)
附錄b
(規範性附錄)
標本標簽記錄
表B.1標本標簽記錄表
附錄c
(規範性附錄)
礦物標本檔案卡的數據組成
表C.1礦物標本檔案卡數據成分表
附錄d
(信息附錄)
新礦物提議內容
新礦物方案應包含以下信息:
-建議的名稱和選擇它的原因。
產狀說明(地理和地質產狀、成因關系和伴生礦物,特別是與新礦物明顯平衡的礦物)。
-化學成分和分析方法。
-化學分子式-經驗公式和簡化公式。
晶體學-晶體系統、晶體類型、空間群、點群、晶胞參數、晶胞體積、每個晶胞的分子數和X射線粉末衍射數據。
-晶體結構-壹般描述,占有率,結構式和可靠系數。
-外觀特征和物理性質-粒度和骨料粒度、形狀、骨料類型、顏色、條痕、光澤、透明度、硬度、韌性、解理、斷裂、密度(測量和計算)。
——光學性質:①透明礦物的光學特性(同質或非同質、單軸或雙軸)、光學符號、折射率、2V、色散、取向、多色、吸收等。,並用Gladstone-Dale關系計算壹致性指數;②不透明礦物在反射平面偏振光下的顏色、內反射、反射率、雙反射、多色性和不均勻性,必須按照礦物顯微鏡委員會(COM)批準的反射率標準進行測量。理論上是在400納米到700納米間隔20納米測量,對反射率數據的最低要求是470納米、546納米、589納米、650納米。提供油浸測量數據時,使用的油浸應符合德國標準DIN58.884。關於COM的建議,請參考Criddle-Stanley (1983)的數據。
其他信息:熱重分析、紅外光譜分析、化學測試等。
——標準礦物:應按照鄧恩·曼達裏諾(1987)公布的原則進行指定和分類,新礦物標本必須由國家地質博物館保存,並向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提交收據復印件。
-與其他礦物種類的關系。
-相關參考資料。
-有助於澄清礦物描述困難的任何信息。
應該認識到,不可能總是獲得所有上述數據;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作者應該解釋缺乏信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