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魯主要作品

魯主要作品

在魯壹生創作的100多部小說中,《新上海》和《新中國》最為著名。《新上海》深刻揭露了晚清上海十裏洋場“嫖、賭、騙”的種種離奇醜惡現象,寫得淋漓盡致。1997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十大經典社會譴責小說”,其中魯的《新上海》與的《官場現形記》、吳的《二十年目睹妖魔鬼怪的現狀》並列。《新中國》是魯32歲時寫的壹部力作。是壹本讓人驚嘆的小說。小說又名《憲政四十年後的中國》,以第壹人稱寫成,是壹部以夢境為載體的奇幻小說。書上說:“世博會”在上海浦東舉行。為此,浦東鐵路橋和過江隧道建在了沙灘上,地鐵也建了起來。有意思的是,地鐵(有軌電車隧道)的建設還存在爭議,有的說是地下,有的說是高架;論證最後說建高架鐵路太吵,高架鐵路的立柱影響市容,不方便,最後決定建地下電車隧道。以抗擊八國聯軍為題材的小說《馮婉貞》的壹部分,被編入清代抄本,後人將其作為史實編入歷史教科書。此外,他還寫了各種小說的續集,包括古典四大古典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新水滸傳》,描寫了梁山好漢開銀行、跑鐵路、發展實業,探討了經濟技術發展與人性的沖突。

魯對醫學和武術感興趣,這是他寫武俠小說的技巧之壹。讀了很多醫書,拜名醫唐春齋為師,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在上海掛了鍋。他雖以醫學為業,但從未放棄寫作,以清初社會現實為背景,寫了20多部武俠小說。其中“斷頭臺”尤為流行,以至於世人以為雍正的繼位和滅亡都歸於斷頭臺的成員。他還寫過《西遊記》《飛劍奇俠傳》《七俠八義》《七俠三奇》《三劍客》《紅武士》《黑武士》《順治皇太後》《皇後秘史》《大清演義》《建國演義》《十尾》。在言情小說方面,他還寫了《新洱海花》和《洱海花續集》。由於《洱海花》的原作者看後提出抗議,魯接受了他的意見,銷毀了這本書。1910晚清小說家魯在他的奇幻小說《新中國》中寫下了這些驚人的句子,神奇地預言了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並指出地址在浦東。近日,記者采訪了魯的第壹個孫子魯振雄,聽他講述這位神奇的長者是如何打造百年世博的。

當時32歲的魯寫了《新中國》,盡管只有2萬字,卻預言了壹百年後中國的繁榮和世博會的舉辦。該書以夢為載體,作者化身“魯運香”,以第壹人稱描述了他在夢中所見:上海租界早已收復,法庭律師全是中國人,道路異常寬闊,房屋鱗次櫛比。

最神奇的是,他寫道:那壹年,“世博會”在上海浦東舉行。為了方便市民參觀,浦江鐵路橋和過江隧道都建在了沙灘上,還建了地鐵。為了建地鐵,還發生了不同意見的爭執。有人說它將建在地下,有人說它將建在空中。最終決定修建地下電車隧道。“挖空地面,修隧道,鋪鐵軌,沒日沒夜地點燈,電車就在裏面飛。”還有“壹座橫跨黃浦,直通對岸浦東的大鐵橋。”

現居黃浦區的魯振雄認為,雖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四個字沒有出現在祖父的書中,但他為未來的城市發展勾勒了壹幅美好的藍圖,相信最終會實現。新中國結束時,魯運香跌跌撞撞地跨過門檻,醒來後才知道這是壹場夢。妻子說:“這是妳長久以來的壹廂情願,所以妳做了這個奇夢。”他說,“不要說是夢。不清楚那時候會不會有這樣的場景。”今天,這壹切都實現了。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魯為什麽能“造”出如此宏偉的呢?為什麽預測百年世博會?魯振雄認為,“祖父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睿智的頭腦、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中國綜合國力的準確估計,然後層層推理,最終構思出這個百年奇夢。”

魯的兄弟姐妹和其他親屬都是同盟會、南社等當時進步團體的成員,使他們接觸到《生產者黨宣言》等進步書籍,所以他相信革命進步人士壹定會建立壹個獨立的“新中國”。而且,魯當時是壹個“西化”的人。在魯振雄向記者展示的老照片中,有壹張魯和妻子李幼琴穿著西式婚紗的結婚照。

在《夢》中,魯還準確地預言了世博會的壹些細節。比如“新中國”夢裏的三大工程,與現實中的延安東路隧道、地鐵壹號線、南浦大橋的位置是壹致的。魯振雄分析,這和他爺爺的醫生生涯有關。"他經常到處參觀,對上海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所以,哪裏人流量大,哪裏最需要這些項目,就很清楚了。14歲時,陸從家鄉青浦朱溪鎮(今朱家角)到上海當學徒,卻因為“家鄉話”而受到歧視。三年後,他回到家鄉跟隨名醫唐春齋學醫。1905年,27歲的陸去上海行醫謀生。1925因治愈富商疑難病而成名,被譽為上海十大名醫之壹。

魯喜歡讀野史,寫野史小說。上海第二年,他以“秦”為筆名發表了《百鳥填海的故事》。之後,他壹邊行醫,壹邊寫了很多小說。

魯振雄介紹,《新中國》的寫作是因為當時“改良小說社”的雜文寫作。"祖父看到這篇文章後,開始寫《新上海和新中國》. "但當時書出來後反響並不好。“大家都覺得是胡說八道,說他構想了壹個‘烏托邦’。沒人看。有人把書扔了或者燒了,所以現在書很少了。”據魯振雄說,上海圖書館只剩下壹本。

按魯振雄的說法,“祖父愛喝老酒”,所以“新中國”從正月初壹喝酒開始,“兩斤雕花使人昏昏欲睡”,由此開始了這個“百年奇夢”。

他曾經預言,100年後,上海浦東將舉辦“世博會”,現在已經成為現實。上海世博會在中國成功舉辦。

魯的“預測2010上海世博會”是誤傳。

為2010上海世博會拍攝《上海傳奇》的導演賈說:“他(陸)寫了壹部科幻小說,他預言2010上海世博會將舉行,世博會將在浦東舉行。那時,將修建壹條海底隧道。100年後,世博會真的要在上海舉辦了。我認為這是夢想成真。”

由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和上海文光新聞傳媒集團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紀錄片《世紀世博夢》也是如此。據媒體廣泛報道,“魯在100年前就準確預言上海2010將舉辦世博會”的說法已經深入人心。這樣壹個“夢想成真”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值得推廣。但遺憾的是,這個故事其實經不起考證。老實說,這是典型的“人雲亦雲,其樂融融”。"

最近,為了編《清末民初萬國博覽會傳》(商務印書館2010年4月出版)這本書,筆者拿到了百年前魯寫的《新中國》這本書,才知道我們今天說的並不屬實。如果我沒有看到原始材料,恐怕我就是這個“魯預言”中的“以訛傳訛者”。

魯不僅沒有準確預言“2010”,而且他所謂的“國內博覽會”也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世界博覽會”。在魯的小說《描繪新中國》中,主人公在朋友李友琴的帶領下,於1951遊覽了上海。他來到人民廣場(馬場)的“新上海舞臺”看新劇,坐南京路(主幹道)地鐵,到達外灘。突然,他驚訝地看到壹條“大鐵”橫跨在黃浦江上。這位女士說:

已經20年了。宣彤二十年(據,1928),中國博覽會舉行。為了在上海無處建場館,在浦東開地建房。當時上海人因為交流不便,提出要建這座橋。現在浦東幾乎和上海壹樣繁榮。

李有勤在介紹黃浦江大鐵橋的由來時,順帶提到,這座橋是1928年浦東舉辦“中博會”時,為方便民眾而建的。白紙黑字,怎麽變成了“魯百年前準確預言滬2010將舉辦世博會”?時間不對,壹個是1928,壹個是2010;性質也不對,壹個是“國內博覽會”,壹個是“世界博覽會”。

讀者可能會問:“國內博覽會”是“世界博覽會”的人的錯嗎?壹百年前的書犯點小錯誤也不是不可能。以這本書為例。目錄的第二個標題是“拍馬屁擋手煎藥,送仙丹女深情”,正文的第二個標題是“冠天下大興水師,演故事改良新劇”。這種錯誤有點離譜。顯然,文中的標題是正確的。

那麽,“國內博覽會”會是“世界博覽會”的錯嗎?“內”字與“萬”字相近,但妳要知道這本書是繁體中文版。如果是“萬”字,就要印成“萬”字。如果“萬”字出現在這本書的背面,就印成繁體字“萬”。看來這裏的“內”字不會因為字體相似而印錯,壹定是“內”。

其實“國內博覽會”就是“國內博覽會”的意思,在今天聽起來很別扭,但在當時並不別扭,也正好有例子可以證明。在提到1915出版的馮子有《巴拿馬太平洋世運遊記》中的中國館建築時,他說:“該工程為朱所作,舊物為新學所作,不宜鑿刻。紫凝擅西制,故宮殿建築似不及內工。”好像“國內”“國外”就是“國內”的意思。

還有壹個例子。在同壹本書中,在介紹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通知局時,它說:“會場內有壹個專門的局,叫做通知局,負責壹切集會和通訊事宜。任何協會會議都必須提前在本局登記,主席團成員將確定日期以避免混亂。它的職責有四:壹、國內和國際會議;2.學術聚會;3.特殊團體的秘密結社和集會;介紹太平洋沿岸的酒店、鐵路、名勝古跡。”看來“國內”和“所有民族”是相對的,都是“國內”的意思。

如果這真的是壹次世界博覽會,魯會直接告訴它。吳在1905的《新石頭記》中寫道:“浦東已經開館,世博會正在這裏舉行。我邀請妳來這裏。第壹件事就是為了這個。這個世博會極難遇,壹定要看。”這裏的“世博會”不是“國內博覽會”。

可見,“國內博覽會”不太可能是“世界博覽會”的錯誤。

因此,我們可以說,魯不僅沒有準確預言“2010”,而且他所稱的“國內博覽會”也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世界博覽會”,所謂“準確預言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不過是粗心的後人的壹廂情願罷了。

他今天蒸蒸日上的名氣與其說來自於“預測世博會”,不如說來自於他壹百年前對上海未來的幻想,而這些幻想中有壹些在今天成為了現實。

然而,魯的名聲卻在今天的人眼中蒸蒸日上。為什麽?多虧了他的小說《畫新中國》。表面上看,他的名氣來自於“預言世博會”,但實質上,他的名氣來自於他百年前對上海未來的“幻想”,而這些幻想有的在今天變成了現實。

這本“理想小說”講述了這樣壹個故事。宣彤二年(1910)正月初壹,主角魯運香(作者本人)百無聊賴。喝了好友李友琴贈送的20年花雕後,“穿越”到了宣彤四十三年(195655)。

他在好友李幼琴的“指引”下,遊覽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上海。此時,上海租界的治外法權和行政權已經收回,領事裁判權已經廢除,租界已經歸還中國,外國貨被國貨淘汰,京滬開通了火車(宣彤八年召開國會時,參加儀式的人太多,“京滬火車為此加了幾輛專車”),外國人和華僑都得遵守我們的法律。我國各種戰艦堅固靈活,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我們的海軍。

此時,人民廣場(賽馬場)豎起了“12萬個座位”的“新上海舞臺”,全市各地都設立了售票點。走在鋪著透明琉璃瓦的“雨街”上,不需要打傘。南京路(主幹道)下有地鐵,黃浦江上架設鐵橋,黃浦江底挖隧道。中國的人們正在法院(裁判辦公室)起訴它。外國學生來到中國的高校學習,漢語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語言。"我國幾乎所有的工人都很富裕."婦女開始外出做會計工作(“總帳室”),賣淫和賭博被禁止。中國已經生產出了款式極其智能、油耗極其經濟的汽車。人們出門可以租出租車,從徐家匯到南京。

全民健身中心有各種報刊閱覽室、竹制室、棋牌室、臺球室、圖書館、古玩室、書畫室。新發明的煙花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畫面,把浴池變成壹種區別於化學的“蒸汽”,可以清除汙垢,殺死壹切微小的昆蟲。中國發明了西方國家從未有過的飛艇。穿“水鞋”可以在澱山湖上安全行走。漁民用“量水鏡”和“聽魚機”捕魚。所有的電動船都在水上行走。通過X射線透視,可以在不傷害貽貝幼苗的情況下收獲珍珠。社會穩定,中華文明不得不開始減少偵探。蘇已經成功試驗出壹種“除根藥”,吳淞口海軍正在進行壹次大演習。“愁財”的人不得不打算投資海外(“把錢運到外國去辦點事”),聯合國安理會(救護會議廳,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審判廳”)就設在中國。

當作者醒來時,他發現自己仍然睡在沙發上。所有奇怪而美妙的場景只是壹場夢。

是魯對上海和中國未來的想象,以及兩者之間的許多想象,在今天成為現實,而不是他預言的世博會,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從而使魯壹度成為“神人”,也使這本書成為“奇書”。

今天,人們把魯視為“神人”,把《新中國》視為“奇書”,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把他視為“先知”,把這本書視為“預言小說”。

在我看來,還不如把這本書當成“玄幻小說”(就像這本書封面上印的“理想小說”壹樣);魯認為是壹個“先知”而不是壹個“空想家”。預言和幻想有什麽區別?預言更多地體現了預言家的“巧妙算計”和“遠見卓識”,而幻想更多地寄托了幻想家的“憧憬”和“希望”。

準確地說,新中國是幻想的作品,而不是預言的作品。因為魯是壹個在不幸的現實中掙紮、痛苦的人,他渴望改變現實,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看不到改變的希望,只能通過幻想來安慰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不是壹個為受苦受難的人們預示未來可能生活圖景的先知。

今天,我們常常驚奇地發現,壹百年前的魯竟然能“預言”南京路下有地鐵,黃浦江上有鐵橋,黃浦江下有隧道,大劇院有電影,而這些“預言”在今天都變成了現實。我們的驚訝顯然是基於這樣壹種想法,即這些新事物都是壹百年前魯在醫療室或書房裏“獨家想象”出來的。

事實上,他的設想並不是他的“專屬想象”。他所認為的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存在的,但在當時的上海是不存在的。看到別人有什麽,他就可以幻想自己,這也是魯的“準預言”在今天行之有效的關鍵。

早在1876,李鬼就看到了在紐約高架橋隧道上開車的場景。他說:“鐵路和電線就像靜脈壹樣,都是相通的。如果獨輪車壹定要經過城市,那就在空中建壹座長橋,或者走在街底。”(李鬼:《環遊地球新記錄》,山谷與世界學校,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第74頁)我到倫敦的時候,倫敦的地鐵更發達更完善。李鬼是這樣描述倫敦地鐵的:“美國每條街都多建鐵路,多坐有軌電車,所以載客,而這個城市走地下隧道坐輪船。分段設立汽車票房。行人想去任何街道的任何路段,都可以到處買票,下四五十級石階,搭車去地下車庫。還有小攤和商店,讓旅行者徜徉在另壹個世界。就是因為地狹人稠,國與國相遇,大街小巷早已擁擠不堪。是隧道,出行方便。”(同上,第86頁)

當年在倫敦漫遊的李鬼也提到了正在討論的英法海底隧道。“聽說兩國開會,打算開海底,造鐵路手推車。這壹步棋或許有可能。”(同上,第146頁)

眾所周知,上海是新西學聚集的地方。所以,34年後,魯設想上海將有壹條地鐵在主幹道下,壹條隧道在黃浦江下。這有什麽奇怪的?

下壹個問題是,魯知道西方城市地鐵和隧道的“新知識”嗎?答案是肯定的。說到在南京路下建地鐵,小說人物李友琴說,因為上海地狹人稠,路上的電車經常和行人相撞,所以,“總要想到改進的辦法,所以大家都研究。有人說,歐美的有軌電車,有的在半空中架起了鐵橋,有的在地下建了隧道。經過公開討論,都說空線不如隧道線,電車在鐵橋上淩空。兩邊的店鋪和走在街上的人腦袋都暈了,橋的鐵柱豎立在街上,也很討厭。我決定先修壹條隧道,然後才改成現在的樣子。”輕軌隧道不就是參考歐美嗎?

此外,黃浦江下的隧道建設都受到了歐洲海底挖掘的啟發。當魯運香提出上海和浦東被這麽寬的黃浦江隔開的問題時,有沒有可能在黃浦江下面建壹條隧道?女士說:“為什麽不呢?妳沒聽說歐洲國家在海底建了市場嗎?造電車有什麽稀罕的?”可見,魯對歐在水下挖隧道的“新知”並不陌生。

因此,我們可以說,魯的“預言”和設想,只是壹種“看到別人有,希望我有”的欲望和幻想,而不是他獨特的、驚人的“發明”。

當然,我們說他所想的有根據,並不是說他所有的夢都有根據。還有壹些“不靠譜”的幻想,可能是他的原創。比如軍艦上披著可以“制服炮彈”的“橡膠盔甲”,可以讓人在水上行走的“水鞋”,可以隨時乘坐的“飛行汽車”。如果這些想法都實現了,我們可以說他是壹個“神人”。

100年前,魯小說中的人物隨口提到上海曾於1928年舉辦過“中國博覽會”。今天,粗心的人把他誤傳為“準確預言上海將在百年後舉辦世博會”,這使他的書壹天天出名。所以采訪探索,轉載整理,非常熱鬧。

  • 上一篇:勞資糾紛無小事,忽視拖延釀成大禍。
  • 下一篇:美國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奇葩校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