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既要努力學習法學理論知識,又要努力鍛煉法律實踐能力,二者缺壹不可。所以學校開設了模擬審判這門課程,為我們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壹個現實的途徑。
林偉強老師精心挑選了六個真實案例作為素材,其中刑事、民事、行政案例各兩個;學生分為三組,即法官組、公訴組(原告組)和辯護組(被告組)。在試驗過程中,學生們輪流扮演上述角色。庭審最後,除了老師現場點評,更難得的是,林老師還邀請了深圳現任法官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平時從書本上學到的法律知識,通過這次模擬庭審的實踐得到了進壹步的鞏固。以下是我的經驗:第壹,基礎法律知識壹定要紮實。
林老師在案例的選擇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其中壹個案例是原告焦夫婦起訴被告新時代攝影中心丟失照片資料。原告主張,孩子壹歲時的照片是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殊紀念物品,因被告的侵權行為而永久丟失或損壞,被告應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5000元。被告辯稱,原告與被告達成合同關系,因攝影器材故障導致照片資料丟失,被告應承擔違約責任而非侵權責任。控辯雙方代理人就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展開辯論,可謂是唇槍舌劍。“模擬審判”不僅涉及合同法,還涉及侵權責任法和民事訴訟法。它需要我們學好基本的法律知識,並運用到具體的案例中。這樣才能做壹個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第二,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保障。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弊端。事實上,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在“模擬庭審”中,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原、被告雙方在開庭前進行了證據交換。開庭前,書記員向旁聽人員和雙方當事人宣布法庭紀律。庭審中,原告、被告按照原告、被告的順序進行了陳述、申辯、舉證、質證、法庭詢問、最後意見。在這場“模擬審判”中,程序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了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保證了審判的順利進行,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必要的審判程序和規則。在《行政案件模擬審判二》中,我作為原告團隊的壹員,擔任原告代理人。在教官的指導下,在其他隊員的配合下,我順利完成了試航任務。在整個活動和學習過程中,我更加了解了程序對實體的重要性,真正學到了庭審的必要程序和步驟,為我以後的法律服務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第三,證據是成功之王
在《行政案件模擬審判2》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證據在審判中的重要性。此次“模擬審判”涉及的案件是原告周訴許昌縣民政局行政訴訟案。首先,原告應舉出:1、周的身份證和戶口本;2.周的結婚證;3.周的離婚證;4.原告第三人周東的離婚協議書;河南省精神病醫院精神病司法鑒定委員會出具的司法鑒定證明(結論為原告患有精神分裂癥,簽訂離婚協議時處於發病期)。被告答辯稱,原告與第三人周東簽訂的離婚協議有效,需要舉出相關證據支持上述抗辯。無論原告還是被告,誰準備了充分的證據,誰就可能占據主動,最終獲得法院的支持,贏得官司。那麽,如何準備證據呢?這就要求我們理解和把握證據的三個基本特征,即真實性、合法性和與案件的關聯性。我們必須圍繞證據的三個特征進行舉證和質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增加了我們的學習興趣。
這壹次,模擬審判的實踐活動非常成功,無論是法庭的安排還是法官的著裝。所以要感謝學校給我們搭建了這麽大的舞臺,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在法官組、原告組、被告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模擬審判課程真實再現了我國現階段審判活動的全過程,給準備從事法律工作的學員壹次難忘的實踐體驗。總之,通過這次模擬庭審的實踐,提高了我們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我們的學習興趣。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這次模擬審判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壹個集中的法律實踐場所和機會,使我們跳出格式化的法律條文和理論的框框,在實踐中熟悉和掌握法律適用的具體過程,在法律適用的具體過程中鞏固所掌握的法律知識,促進理論性、系統性的書本知識轉化為感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具體實踐能力,使書本上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通過這次模擬審判的實踐活動,增強了我們的法律意識,不僅培養和鞏固了我們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而且掌握了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方法,縮短了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的距離,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的區別,對繼續學習法律有很大幫助。第六,提高綜合素質。
綜合素養包括很多方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組織和協調團隊活動的能力;創意等。要學會在開庭前形成法律意見,在開庭時進行陳述和辯論。這種能力不僅取決於對相關法律知識的理解,還取決於對各種相關學科的理解和運用。這次模擬審判活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法律人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廣博的知識和全面的素養。
“紙上談兵感覺很淺,不知道怎麽做。”通過模擬審判的過程,拉近了法學理論與實踐的距離。眼界開闊了,能力也鍛煉了。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離壹個合格的法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既然選擇了前方,我就要日夜兼程,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