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SWOT分析矩陣?
SWOT分析模型(又稱TOWS分析法),即情境分析法,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裏克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它收集企業內外的信息,分析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制定企業戰略。
1.內部環境分析
競爭優勢(實力)
競爭優勢是指壹個品牌超越競爭對手的能力,或者壹個品牌所獨有的可以提高競爭力的東西。
競爭劣勢
競爭劣勢是指品牌與競爭對手相比做得不好或做不到的事情,從而使自己與競爭對手相比處於劣勢。
2.外部環境分析
機會(機遇)
環境機會是影響公司戰略的主要因素。公司管理者要確認並充分把握每壹個機會,評估每壹個機會給企業帶來的成長和利潤空間。
威脅(威脅)
環境威脅是指環境中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挑戰。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戰略行動,這種不利趨勢將削弱公司的競爭地位。
二、優劣勢分析是什麽?
是指企業通常能夠控制的內部因素,如組織的使命、財務資源、技術資源、研發能力、組織文化、人力資源、產品特性、營銷資源等。
品牌的外部環境因素
弱點
1.有什麽不能做的?
2.缺什麽技術?
3.別人比我們強在哪裏?
4.什麽樣的客戶不能滿足?
5.最近為什麽會失敗?
機會(機遇)
1.有哪些適合我們的機會?
2.可以學習哪些技能?
3.可以提供哪些新的服務?
4.可以吸引哪些新客戶?
5.我怎樣才能與眾不同?
6.5-10年的品牌發展?
品牌內部環境因素
實力(實力)
1.妳擅長什麽?
2.妳能做什麽別人做不到的事?
3.終端的新技術是什麽?
4.和別人有什麽區別?
5.客戶為什麽來?
6.最近是什麽讓妳成功了?
威脅(威脅)
1.最近市場發生了什麽變化?
2.競爭對手最近在做什麽?
3.跟不上客戶需求的變化?
4.政治經濟環境會對終端造成傷害嗎?
5.什麽會威脅到航站樓的生存?
三、SWOT內外部分析法
1.內部環境分析
實力(實力)
q-質量。
c-成本/價格。
d-產量/效率/營業額。
d-產品開發/技術。
m-天賦/事物/方法/數據。
銷售/服務。
弱點
q-質量。
c-成本/價格。
d-產量/效率/營業額。
d-產品開發/技術。
m-天賦/事物/方法/數據。
銷售/服務。
2.外部環境分析
機會(機遇)
政治/法律/政策。
電子經濟。
社會文化/市場。
t技術。
威脅(威脅)
政治/法律/政策。
電子經濟。
社會文化/市場。
t技術。
四、Q、C、D、M、S分析方法
1.質量/品質
商品質量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美觀性、適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
2.C/成本(價格)
同壹種商品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服務成本和銷售價格(商品利潤率)。
3.D/產出、效率、營業額
總產量、產能(CT)、綜合效率、人均產量、人均附加值、準時交貨。
4.D/產品技術
新產品設計開發能力、開發周期、專利技術、專有技術、技術創新能力等。
5.M/人/事/方法
人才:有經驗的銷售和管理人才,團隊。
設備:高效率生產線,現代化高精度生產設備。
材料:優秀的供應鏈,穩定供應質優價廉的材料。
方法:先進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暢通的信息。
6.銷售/服務
銷售:強大的團隊、豐富的銷售經驗和技巧、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優秀的品牌形象、品牌價值和市場認可度、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忠誠的消費者。
服務: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優質的服務,滿意的客戶群。
五、害蟲分析方法
1.P=政策/法律
政府穩定;勞動法;貿易法;稅收政策;經濟刺激方案。行業法規等。
2.E=經濟
經濟周期;利率/匯率;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失業率;可支配收入;經濟環境;成本。
3.S=社會環境
強勁的市場需求增長;競爭對手陷入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教育水平;消費模式/水平;地域特色。
4.T=技術
重大技術突破;技術壁壘;新技術的發明和進步;技術擴散的速度;而不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