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如何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原取得,主要指申請後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另壹種是受讓取得,主要是指根據宅基地原所有權人的死亡和意思表示,轉讓宅基地使用權。下面就簡單總結壹下如何通過這兩種途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

主要情況村民申請新宅基地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壹是村民在本村沒有宅基地,需要申請新的宅基地建新房。這種情況下,村民需要具備壹定的條件(各村政策不壹樣),按照法定程序的要求申請審批,審批通過後才能建房。

二是村民在原有宅基地的基礎上擴建房屋。這裏指的是村民現有的宅基地。因家庭人口增加等因素,需要在原有房屋的基礎上擴大住房面積或占用面積的。在這種情況下,應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申請和審批手續,否則擴建房屋和占用面積將承擔被認定為違法建設和非法占地的法律風險。

第三,重建房屋。這裏指的是對原有宅基地的拆除重建和舊宅基地的改造。按照我國目前村鎮建設的管理要求,這種情況還是需要辦理房屋改造的審批手續,否則壹旦被征收,房屋實際建築面積會有爭議。

(二)主要程序宅基地申請的主要程序如下根據現行《土地管理法》、《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關於規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農批字[2065 438+09]6號):

先由村民向所在村民小組或村委會提出申請,填寫《農村宅基地及建房申請表》(規劃許可),經村民小組或村委會初審同意後,在其集體經濟組織內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上報鄉鎮,提交鄉鎮自然資源管理部門。

二是鄉鎮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到現場查看,符合建設用地申請條件的,報縣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審批,否則不予報批。

三是區、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批準同意使用宅基地的,可以登記發證。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應當對依法批準的宅基地審批結果進行公示,在公示期間可以提出異議。

二、通過繼承、買賣、分割、贈與取得的宅基地。

(壹)繼承取得繼承取得是民法典中的壹項基本制度,可以將死者的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轉移給法定繼承人或者遺囑指定的繼承人。但由於宅基地使用權只是用益物權,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而宅基地作為福利性財產,與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特定身份密切相關,因此在2020年之前,非村民子女能否通過繼承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壹直存在爭議。但自然資源部在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稅務總局意見後,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226號建議”的答復中明確,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由依法在城鎮登記並進行不動產登記的子女繼承。這壹觀點後來被最高法院以司法案例的形式在第2004/2005號行政裁決中確認。(2020)沈星9610。在這壹點上,非村民子女通過繼承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的合法性不存在爭議。宅基地被征收的,繼承人可以作為被征收人享受征收安置補償。

(二)買賣的取得原則上禁止宅基地使用權的買賣,只有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有限制地轉讓(同壹農村經濟組織成員)。所以這裏就衍生出了壹個實際問題,就是買賣農村房屋後,根據不動產和房地壹體的原則,宅基地實際上已經被賣掉了。那麽,當宅基地上的房屋遭遇征收時,買賣行為是否合法有效就成為確定征收補償主體的關鍵。買賣宅基地上的房屋能否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需要結合交易時間節點來判斷。在1982、1986、1998和2004年期間,有不同的農村土地管理條例。當征收發生時,不應該用征收時的法律制度來判斷行為的效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不溯及既往”。在尊重歷史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依法認定具有真實意思的合法買賣行為,並在征收時給予合理補償。(三)取得財產分離取得財產分離是指父母分居,子女成年結婚後,將獨立的房屋從家庭中分離出來。只要在拆遷前沒有惡意分割,即使沒有辦理分戶分離手續,只要在空間上是獨立的,符合壹戶壹宅的特點,也應該按照單戶給予單獨安置。

(4)贈與取得這是指通過贈與房屋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贈與在實踐中存在爭議,但如果贈與人和受贈人的意思表示真實,且不損害集體經濟組織的利益,也應據實認定為合法有效。實踐中,壹些喪偶老人與同村村民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約定受贈人對自己的生活、贍養、死亡、安葬負責,並在去世後將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權贈與受贈人。這種方式對於解決我國老齡化加速,解決“養老難”問題有很大幫助。如果貿然認定這個贈與無效,會對這種養老模式造成很大的打擊。

  • 上一篇:中國現行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存在哪些不足?請舉例說明,謝謝!急用!!~ & gt。& lt~
  • 下一篇:企業管理主要包括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