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壹.壹般原則

1,編織目的

積極應對企業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以最快的速度發揮最大的效能,有序開展救援,盡快控制事態的發展,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

2、編織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關於印發淄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3.工作原理

(1)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原則。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為首要任務,在事故發生前做好預防工作;事故發生後,立即搶救受傷人員,組織疏散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專家、專業救援力量及人民群眾的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檢測、檢驗和監測手段、救援設備和技術,迅速控制事態,消除危害後果。

(2)統壹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在區政府的統壹領導、組織和協調下,經貿局和相關企業按照各自的職責權限,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有責任組織制定和實施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屬地優先、分級響應原則。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事發單位必須作出“第壹反應”,采取果斷、快速的應對措施,組織應急救援隊伍,提前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有效處置,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切斷事故災難鏈條,防止次生、衍生、耦合事故(事件)的發生。同時,事故應立即向上級報告。上級部門迅速判斷事故,決定應急行動。

(四)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原則。貫徹“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方針。壹是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手段實現本質安全,盡可能防止事故發生;二是在事故不可避免的假設下,通過提前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或降低災害的影響。為此,要做好預防、預測、預警、預報工作,做好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各專業救援組織和廣大群眾熟悉應急救援的基本技術、方法和技能,掌握自救互救知識,提高應急體系的整體救援能力。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全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區經貿局、各專業應急救援機構、應急保障保障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和生產經營單位組成。

經濟貿易局的主要職責:

(1)傳達區應急指揮部命令並監督執行;

(2)通知和聯系應急救援專業組組長及相關成員,做好應急準備或立即投入救援;

(3)選址並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綜合協調各專業組的救援工作;

(4)在事故、災害對周邊單位和人員有危險時,組織協調人員和物資的疏散;

(5)檢查現場救援工作,收集險情和救援情況並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提出救援建議,協助應急指揮部工作;

(六)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善後安撫工作;

(7)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

事故單位:負責疏散人員,關閉設施,組織技術人員研究應急措施,配合相關部門。

三個。預警和預防機制

1、生產安全事故監控與信息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的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立即撥打110向公安局報告,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現場有關人員或單位可向上級報告。

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主要有害物質和危害、事故性質、事故範圍、事故發展趨勢和采取的措施。

2.預警行動

各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後,要迅速組織專家根據應急預案對事故發生地進行危害識別和評估,確定事故影響範圍和可能影響的人數,對報警情況做出準確及時的判斷,初步確定響應級別,並密切關註事態進展。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系統最低響應級別的,將關閉應急響應。

第四,應急反應

1,分級響應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企業和區經貿局應立即啟動本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控制局勢的發展。當事態超過其響應級別或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應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對事故做出應急響應。

區經貿局負責實施應急響應:

(1)及時向區委、區政府領導匯報生產安全事故的基本情況、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2)與事故區域應急救援指揮部及相關專項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暢通。

企業有責任實施應急響應:

(1)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應急響應和應急保障工作,確保組織到位、應急救援隊伍到位、應急保障物資到位。

(2)警告周圍公眾註意危險或避免危險。

(3)組織搶救和治療受傷人員,疏散、撤離和安置受威脅人員。

(4)組織和協調相關方確保和支持現場應急響應。

(5)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化、次生化、衍生化和耦合化。

(6)及時向上級報告應急救援處置、情況評估和工作建議。

2、事故現場保護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保護事故現場,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盡可能詳細地制作標誌、拍照、記錄、繪制事故現場圖,並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3、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

事故現場有關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出事故現場的規定,向應急救援人員宣傳必要的救援知識,並為其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用具。應急救援人員必須服從命令和指揮,有序開展工作。當遇到可能威脅應急救援人員、可能引發次生事故的險情時,應急救援人員要善於自我保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第五,計劃完美

1,計劃修訂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的變化,以及應急預案實施後,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組織修訂和完善,並報區政府批準後實施。

2.子計劃的制定

各企業應在本預案發布實施之日起60日內,按照本預案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日常安全制度

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值班制度、檢查制度和例會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的定期檢查應納入定期安全會議,並根據季節和事故時期定期分析研究。

  • 上一篇:朋友第壹次強制隔離戒毒,有什麽方法可以提前解除?
  • 下一篇:車買了654.38+0萬的第三者保險。如果有人被殺,他的家人能得到多少賠償?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