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1。家庭結構不完整,缺乏父愛或母愛導致的孤獨、脆弱、自卑或過度自尊。
近年來,我國離婚率飆升,與之相伴的是單親家庭未成年成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增加。比如錢故意殺人(殺人未遂)案,他在進行結構化問卷面試時,對自己的自理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有效溝通能力、情緒處理能力、和諧關系能力等9項能力的自我評價得分較低,可見其自卑心理。
2,心理脆弱,偏執,叛逆。
健全的家庭結構和不當的教育方法導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
(1)父母的縱容和溺愛,使孩子容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飛揚跋扈、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的心理。但是,如果對孩子放任不管,放任自流,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合群、冷漠、放蕩不羈、傲慢自負等不良心理,對周圍的人和事往往不滿意,容易與人發生糾紛和沖突。他們壹旦受到壞人教唆,就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觀念偏頗,教育方法錯誤,采取高壓、專制、棍棒的管教方式,導致青少年自卑、叛逆、抑郁、焦慮、過度孤立、敵視他人,具有高度攻擊性。這類青少年壹旦犯罪,暴力犯罪是主要的犯罪類型。
(3)家長素質低,親子溝通不足。由於父母文化素質較低,對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以灌輸為主,不能與他們進行心理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變化,導致青少年遠離家庭,尋求外界的認同和支持,產生不良影響。如案件采訪中被告人童某某在學校受到被害人毆打、威脅後,回家後不願向父母求助,導致其憤怒情緒升級,進而選擇以暴力方式處理矛盾,最終引發犯罪。
3.努力變得勇敢和有競爭力
青春期開始於11和12歲,結束於17和18歲。在刑法中,未成年人是指14以上,18以下的人。這個時期被犯罪心理學家稱為。危險年齡?節,其危險來自於他們的情感表現充分體現了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矛盾特征。他們的情緒是兩極的,時而激烈暴力,時而溫柔細膩,而且極不穩定,爭強好勝,容易偏執,情緒變化也體現出煩惱突增、孤獨抑郁的特點。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容易沖動,不計後果。這也是未成年人激情犯罪較多的原因。因為勇敢好鬥使他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常常容易上當,偏離正道,被壞人利用。他的犯罪動機是盲目的,模糊的,只是為了表現自己,證明自己,不顧後果。
4.盲目好奇,消極模仿。
青少年不成熟,對新鮮事物很神秘,求知欲很強,好奇心很強,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如此。引導不當也會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比如有的青少年對異性和毒品充滿神秘感,受好奇心驅使尋求刺激,加上自制力差,進而模仿;因好奇而模仿武俠小說、碟片中的暴力情節、色情內容,是違法犯罪行為。吸毒低齡化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也與青少年的盲目好奇和消極模仿心理密不可分。
5.從眾心理
在群體壓力大,個體心理承受能力小的情況下,通過從眾行為獲得安全感,是人們天然向往並積極適應群體生活的壹種社會屬性?集群化也是人類的壹種社交需求。俗話說,妳和壹個瘸子生活在壹起,妳就會學會壹瘸壹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是從眾心理,這種從眾心理是基於同年齡段青少年相同的感受和相似的需求。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數據,未成年人有組織犯罪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大多數。
6.復仇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青春期是人格產生和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容易膚淺和直觀。如今,多元化思維並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青少年更加難以正確看待社會腐敗等問題,對社會不滿甚至產生仇恨,對法律和社會的信任度降低。書本教育、老師教學和社會現實的反差也會讓青少年無所適從。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突然高漲,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和獨立意識導致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不正確引導,青少年就會誤入歧途。
7、嫉妒
?嫉妒是人類的天敵?壹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嫉妒,但關鍵在於人如何控制自己的嫉妒。不受控制的嫉妒,如壹匹野馬,必然帶來嚴重的傷害。未成年人因為嫉妒而殺人、故意傷害的犯罪也很多。
如何預防和對待青少年犯罪,重點應該放在預防、教育和懲罰上。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提高家庭素質,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壹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庭環境。父母作為家庭環境的創造者,應該認真對待,重視。他們要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孩子生活的好榜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對於壹個家庭來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是成功的。不然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長大了發現就晚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是嗎?就是這個原因。當然,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尊重和禮貌待人,而這恰恰是我們很多家長所忽略的。試想,壹個從來不懂得禮貌,不尊重別人的人,在生活中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嗎?其次,我們的家長要不斷學習,不要盲目建造?家庭民主?關註如何去愛孩子,了解什麽是真正的愛給孩子,特別是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不放任,不死板,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家庭中的溫暖關愛,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嚴。這是壹個真正和諧文明的家庭。
教師要與時俱進,改進育人方法,多表揚美德,教師懲戒學生的手段不可或缺(不是體罰),但要合理適度。教師善於以身作則,通過個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模擬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人的壹生會遇到很多挫折,關鍵在於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任何時候都不要超越別人。道德底線?我們應該有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這樣才能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學校應當開設法律課程,加強對中小學生和教師的法律培訓和教育。通過走出去(聽庭審、聽未成年犯反映)、請進來(進行法律講座、模擬庭審)等法律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學生在遇到不法侵害時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報告,放松心態,不要把事情藏在心裏,要說出來,要學會與人溝通,不要輕舉妄動。增強自衛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完善法制,築牢社會防線。應該說,我國現有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專門法律法規,不僅在壹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外少年法、少年法院法帶來的法律空白,也為我國全社會履行關註青少年成長的義務提供了法律依據,為青少年成長擁有健康的氛圍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太厚、太籠統,難以操作。比如,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屬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必要的時候,解釋是家裏沒人管教,或者是有人管教,但實在管教不了,或者是群眾反映強烈,堅持政府接受教育。這種規定顯然不利於實際操作。因此,許多未成年人家長和有識之士呼籲有關部門在進壹步完善立法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使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真正有法可依。
采取各種措施,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為進壹步改善學校周邊環境,有關部門對全市網吧、電子遊戲等經營場所進行嚴格管理,取締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場所?黑網吧?;推廣壹批內容健康的網站,凈化青少年上網空間。公安機關可在學校附近設立治安值班室或報警點,加強校園周邊巡邏;司法機關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充分利用法庭審判教育,引導青少年深挖犯罪根源,震懾道德良知,督促認罪。少年法庭要定期進行回訪,多方配合,尋求幫助教育的途徑,鞏固審判成果。
政法部門要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成長的各種犯罪,同時做好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政法部門要嚴厲打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確保青少年有壹個和諧健康的生存成長空間,加強和做好未成年犯服刑期滿回歸社會後的改造和工作。政法部門會同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同時對預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問題和青少年問題進行指導教育,組織有關人員聽課、講課。特別是政法部門要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對學校周邊各種場所和各種影視、網吧進行清理整頓,讓青少年遠離暴力、淫穢,為青少年創造壹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團組織充分發揮青年陣地的先進作用,不斷引導青年健康成長。各級團組織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待青年問題,不斷開展各種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活動,加強與社區的聯系。我們經常組織團幹部、團員到相關學校、居委會、鄉鎮、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和講座,及時給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金錢觀、道德觀,引導他們走上光明的人生道路,做合格的接班人。總之,預防青少年犯罪是壹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在黨政組織的領導下,對預防青少年犯罪實行綜合治理,充分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和文化等手段,不斷改善社會風氣,消除各種負面影響,才能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預防青少年犯罪對策概述
壹般認為,犯罪預防是整合各種力量,運用各種手段,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減少犯罪和再犯罪的主動系統。這是壹個廣義的預防犯罪概念。當代犯罪學的概念更側重於?預防?也就是說,犯罪前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被視為預防活動,即更註重?防患於未然?。這也是基於?預防?的初衷?預防?漢語中的基本意思是什麽?未雨綢繆?;用英語?預防?也指?預防?、?阻礙?(24)。這是狹義的理解?預防?的概念:?它是指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行為的可能性為唯壹或主要目的的各種措施和行為。?其實,筆者認為我國壹直實行的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正確的。既要重視犯罪前的預防,也不能忽視犯罪後的處理,以防止再次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壹個社會問題,原因很多,可以說是壹種社會?綜合癥?。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進行綜合治理。正如《聯合國預防少年犯罪準則》(第二條)提出的:成功預防少年犯罪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條)也明確指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鑒於以上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試總結出以下預防對策:
自我預防
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應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他們雖然還處於辨識力和自制力差的階段,但還是有壹定的分辨真、善、美和假、醜、醜的能力。要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他們明辨是非、保護自己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誘惑和侵害。當然,這需要結合家庭預防和學校預防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制青少年犯罪應從家庭入手。1980第三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相關材料指出:家庭是影響各國青少年生活的最重要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養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不好孩子是父母的罪過。壹個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道德觀念,行為規範,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壹個和諧的家庭,加上父母適當的教育,可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預防他們的犯罪心理和行為。
做好家庭預防,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父母要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為孩子樹立榜樣。同時,這也是社會相關部門需要做的工作。提高婚姻質量,加強父母的修養,不僅要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給他們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
2,註重家庭教育方法,因人施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度溺愛縱容,不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歧途。例子很多,教訓深刻。武漢16歲愛玩網遊的男孩徐,拿起菜刀朝熟睡中的母親砍去,目的是索要8000元。母親面部和腰部被砍6刀(經搶救脫險)。當他逃離現場時,他媽媽追著喊:餵,穿上妳的毛衣,別凍著了!?窮繼承風!這就是縱容縱容種下的苦果。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註意教他們如何做人,不斷觀察和了解他們在想什麽,做什麽,關心什麽,和誰交朋友。我們應該平等的和他們溝通,多壹些體貼,少壹些訓斥。多壹些愛,少壹些冷漠;多壹些理解,少壹些專橫。對於失足犯錯的孩子,要給予家庭的溫暖,絕不能拋棄,任其自生自滅。
3.如果教子不力,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A.法學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學。它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發展規律和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壹門學科。其研究範圍非常廣泛,主要包括法的起源、發展和消滅,法的本質和作用,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創造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重要組成部
法國移民的就業補貼
就業補貼是國會通過的勞資對話法中的壹項重要措施。它發放給65,438+08歲以上的低收入工人。收入低是指單身者月凈收入低於1500歐元。
壹、接收條件
先決條件:低收入工人年齡18。
(1)如果妳是法國人:
A.在職成年人
有職業活動(有償或無償),收入低;
在法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