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特(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生於雅典,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蘇死後,周遊列國,在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自己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他逃回雅典,在壹座名為阿加爾德學院的體育館附近建立了壹所學院,並在那裏任教40年,直至去世。他壹生著述甚多,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和《法律》兩部著作中。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他的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他的教學思想影響很大。柏拉圖認為世界由“觀念的世界”和“現象的世界”組成。觀念世界是真實的、永恒的,人類感官接觸到的現實世界只是觀念世界的壹個淡淡的影子,是由現象組成的,每個現象都因時間、空間等因素而呈現出暫時的變化。基於此,柏拉圖提出了唯心主義和回憶的認識論,並以此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認為,人類的壹切知識都來自天賦,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中。所以理解不是對世界物質的感覺,而是對觀念世界的記憶。教學的目的是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就是“回憶”思想的過程。在教學中,柏拉圖非常重視對普遍性和壹般性的理解,尤其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認為概念和真理是純粹思維的產物。同時,他認為學生可以通過觀念世界在現象世界中的影子來回憶觀念世界,並承認感覺在認知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了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認為兒童在童年時期接觸的事物對他有著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喚起學生的記憶,通過反思和思考再現靈魂中固有的概念性知識。在這方面,柏拉圖的教學知識是壹種超驗主義。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的。為了發展理性,他設置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他們分成幾個年齡階段,給他們不同的教學科目。3-6歲的孩子在操場上從事故事、遊戲、唱歌等活動。6歲以後,兒童進入小學接受初級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柏拉圖接受了雅典以體操鍛煉身體,以音樂培養心靈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安排了簡單的閱讀、寫作、計算和歌唱,也非常重視體操等運動訓練項目。17壹個20歲的年輕人到國民“光大”接受軍事教育,結合軍事需要學習文化科目,主要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20-30歲,經過嚴格選拔,10年理科教育,專註開發青少年思維能力,繼續學習“四科”,了解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30歲以後,經過進壹步選擇,我學了5年,主要是學哲學。至此,柏拉圖較為完整的金字塔形教學體系已經形成。
貝特朗根據其教學目的,吸收和發展了智者的“三藝”和斯巴達的軍事體育課程,還總結了雅典的教學實踐經驗。他在教育史上第壹次提出了“四科”(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隨後它成為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幹和指導源泉,稱霸歐洲中等和高等教育1500年。
柏拉圖認為,每壹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功能,所有的學習都會有助於性格的發展。17歲以前,廣泛而全面的學科內容是培養公民的壹般素養,而對於未來的哲學家來說,上述學科是學習辯證法必不可少的知識準備。語法和修辭是學習哲學的基礎;算術是訓練人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習幾何和天文學對航海、行軍、觀察氣候、探索宇宙都很重要;學習音樂是為了培養軍人的勇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也非常重視各種教材的選擇和提純,如語言、故事、神話、史詩等。,從而滿足道德要求,促進兒童心智發展。
就教學方法而言,柏拉圖沿襲了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把回憶已有知識的過程看作是壹個教學和啟發的過程。他反對以強制的方式灌輸知識,主張以問答的形式提出問題,暴露矛盾,然後分析、總結、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理性訓練是柏拉圖教學思想的主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柏拉圖始終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終極目標。在《理想國》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和“沈思”這兩個詞,認為只有通過反思和沈思,才能真正整合關於理性的知識,從而舉壹反三。感覺的作用僅限於對現象的理解,不能成為獲取觀念的工具。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統壹思想,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從壹個想法到達另壹個想法,最後回到想法。教師要善於啟發、啟發、誘導學生進入這種境界,讓他們在“苦苦思索”之後“豁然開朗”,享受“理性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