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是否上升,要看公布的權威數據。
我們知道,目前大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互聯網曝光速度快,閱讀人數多。相比以前只能看電視看報紙,幾乎看不到多少刑事案件,因為新聞時間只有幾十分鐘,不可能報道所有刑事案件。
報紙只有幾個版塊,不可能只報道刑事案件,也有地域特色。妳看到的電視臺或者報紙只會挑最嚴重的刑事案件來報道,小壹點的刑事案件幾乎看不到。
試想,壹個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人,怎麽可能多多少少了解到刑事案件?
比如,2020年8月,佛山壹女孩遛狗,狗繩失控,導致壹位正在走路的老人絆倒身亡;
另外,2021,1,張家口壹女子當街推倒壹老人導致骨折。如果沒有人救他,他可能會死。
像這樣的事情,如果妳換到電視機和報紙的時代,不同城市的妳絕對不會知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現在各種媒體平臺,視頻平臺,無論大小,甚至有人家裏丟了壹只寵物狗,都會被人知道。這種信息曝光度是以前沒有的。?
所以刑事案件不斷出現。是真的多,還是因為舉報人多而“多”?還是因為妳愛關註刑事案件所以刑事案件比較多?
喜歡關註養生的人會發現,看到的都是吃這個有營養,吃那個更健康,降低三高,增強體質之類的信息;喜歡關註汽車的人會發現,經常會跳出各種汽車消息。
這就是大數據的力量,可以根據讀者的喜好自動推送相關內容。不信妳可以試試。兩個人用同壹個軟件,推送不同的新聞消息,這和人們關註的信息有直接關系。
那麽,現在刑事犯罪是不是更頻繁了,犯罪率是不是又上升了?
我們來看看國家每年發布的權威信息:
2013至2017,全國各類刑事案件共抓獲45365438+萬人,較前五年下降3.4%。
2016年,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比2012年下降42.7%。人民群眾安全感達到90%以上。
2017年,中國是世界上殺人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壹。嚴重暴力犯罪比2012下降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達到95.55%。
2018年,全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7%,破獲各類刑事案件79270起,八類嚴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3.8%,* * *打掉涉黑組織129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593個。
2019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八類嚴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1.1%,涉槍案件同比下降44%。
到2020年底,從1到11,全國八大刑事案件數量下降9.3%;二審判決生效後,息訴送達率達到97.9%,人民群眾滿意度達到98.4%。
到2020年底,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刑事案件數量比2019年下降1.8%,同比下降2.5%。
值得註意的是,同比下降說明近年來刑事犯罪率壹直在下降。
從國家公布的權威數據來看,妳還認為刑事案件越來越多嗎?
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並不是真相,更何況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壹樣。不同的人對同壹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什麽樣的東西會好記,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趨利避害。”有很多刑事案件都是突然發生的,有些只是壹時沖動造成的,讓人感到危機,人們不知道這樣的意外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2020年8月,壹名67歲的老爺爺當街作案,造成壹人死亡,壹名無辜幼女死亡。因為經常有人走在街上,很多人都能感覺到身邊可能有這種意想不到的危險,會被記住。
2021 1雲南昆明某中學,壹男子在校門口持刀砍傷7人,並挾持壹名學生為人質。家長們跪下來,懇求歹徒放了他們的孩子。大部分人家裏都有孩子,這樣的事情也會讓有孩子的家庭產生危機感。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生這樣的意外,這樣的事情會很容易被記住。
像這樣的刑事案件,人們非常關註,因為這些事情隨時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與人息息相關,與每個人的人身安全息息相關,與人的記憶息息相關。
但妳不知道的是,經濟犯罪也很高。只是大家關註的少,覺得很少。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維權,除非是和自己有關的。
人們關註刑事案件是因為它關系到每個人的安全,是人們趨利避害的表現。而往往那些不相幹的東西很容易忘記。
妳關註的東西就變得多了。
這是壹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刑事案件是否頻繁發生,犯罪率是否上升,在壹個和諧的法治社會,除了那些突發事件,我們在與人交往時都應該保持以和為貴的心態,這樣才能減少刑事案件的發生,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