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新時期如何加強農民工的思想素質教育

新時期如何加強農民工的思想素質教育

梁曉軍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北京102200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F323.6文獻識別碼:A文號:41-1413(2012)03-0000-01。

農民是中國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壹群體的狀況正在發生變化。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形勢,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素質教育是壹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命題。本文概述了新時期農民工的社會特征,闡述了加強思想素質教育的意義,並對實現思想素質教育的途徑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歷史條件;農民;思想素質教育;

作為我國社會的主體,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壹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關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中國“農民工”這壹群體的處境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0中央壹號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壹詞,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也是當代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擁有農民工和新時代年輕人的雙重身份。與老壹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具有壹些不同於傳統農民工的新特點。因此,如何加強新生事物中農民工的思想素質教育,需要我們把握和關註這壹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現狀,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思想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壹,當前農民工的社會特征

壹是農民工比重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我國農民工總數為2.3億人,其中新生代農民工約8900萬人,占我國2.3億勞動者的近壹半。其次,年齡構成小。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新生代農民工第壹次外出打工,年齡更小。這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壹離開初中或高中就走上了外出的道路。他們普遍缺乏離校後從事農業生產和勞動的經驗;第三是受教育程度更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30歲以下的所有年齡段中,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整體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第四,成長經歷比較簡單。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像他們的父輩那樣經歷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過程。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從小隨父母移居城市,或者農村壹畢業就去城市打工,所以他們比農村生活環境更熟悉和適應城市生活環境。即使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在沒有工作之前,也和同城的同齡人壹樣。他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不熟悉農業生產。第五,婚姻家庭因素較少。統計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壹個未婚群體,已婚的僅占20%左右。這意味著,這個群體在外出打工期間,要解決從戀愛、結婚、生育到孩子上學等壹系列生活問題,與傳統的外出期間八成結婚的農民工有很大不同。

二、新時期加強農民工思想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新生代農民工是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新鮮血液。加強這些青年群體的思想素質教育,對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和和諧社會的需要。

首先,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素質教育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內在要求。城市化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只有讓新生代農民工更快、更少痛苦地完成從農村到城市的再社會化,才能有序推進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減少他們因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沖突而產生的焦慮,加快他們融入現代社會,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和社會歸屬感,減少他們對城市現代化的不適應感。第二,新生代農民工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生代農民工進城打工,面對的是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由於他們的群體特征,他們的自控能力和道德規範相對較低,他們最容易在放任自流的狀態下迷失自我,從而采取壹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這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素質教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道德建設的新要求規範他們的行為,使他們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努力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

(二)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做好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的思想素質教育,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壹方面,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他們進城打工,獲得了大量的工資性收入,為增加農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找到了壹條可行的道路。另壹方面,他們通過城鄉之間的“流動”和市場經濟的影響,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掌握了技術,更新了生活觀念,提高了管理水平,改變了思維方式。把我在城市裏學到的這些新知識、新理念帶到欠發達的農村,給封閉的鄉村帶來了新鮮空氣,直接支持了新農村建設。這無疑對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三)有利於新生代農民工價值的實現,促進其自身的健康全面發展。

在城市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往往以他們的善良和淳樸贏得了城市人的尊重,不僅創造了社會財富,也彰顯了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有利於促進自身的健康全面發展。從上壹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工作期間都要解決婚姻、愛情、家庭等壹系列問題。但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和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約,他們很難獲得穩定高薪的工作,也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會,生存壓力較大。期刊文章的分類查詢,在於期刊圖書館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積極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婚戀觀,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自己和社會,提高社會和心理適應能力,促進自身健康、全面發展。

第三,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素質教育的現實途徑

(壹)積極創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和條件。

首先,要深化“農民工制度”改革。“農民工制度”改革是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各級政府必須不斷深化“農民工制度”改革,消除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的制度障礙:把建立城鄉壹體化的戶籍制度作為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首要任務,變戶籍身份功能為統計功能,變靜態戶籍管理為動態戶籍管理;加快戶籍制度與就業、醫療、養老、教育制度的分離,進而閹割戶籍制度所涉及的壹切利益和特權,恢復戶籍制度的中立性;推動醫療、教育、住房等相關領域改革與戶籍改革齊頭並進、相互呼應,使“農民工制度”改革這壹系統工程中的各要素良性互動;積極探索戶籍改革的新途徑;此外,“農民工制度”改革應遵循發展規律,堅持漸進原則,促進農民工有序的社會流動,避免“休克療法”造成的城市管理混亂和政府財政能力超支

其次,我們應該改善城市的生活環境。要推進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將人文關懷融入日常管理和教育,營造關愛新生代農民工的良好社會氛圍:①加強輿論引導。要培養媒體公平的理念,杜絕新聞報道中的階級偏見現象,引導民眾以客觀公正的心態對待農民工;媒體要善於聚焦,“關註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聲音,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2)優化企業教育管理模式。企業要改變以管理和家長權威代替教育的管理模式,重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改善勞動環境和生活條件,重視職業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治;要消除同工不同酬、拖欠和克扣工資的現象,尊重農民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企業要重視與政府的聯系與合作,建立制度化、常規化、制度化的就業和再就業培訓體系。③改善社區生活環境。④重視社會交往環境的建設。比如,市民在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日常接觸中要避免歧視和偏見,定期開展市民與農民工節日聯誼會、明星家庭評選、城市身心健康講座等活動,讓兩個群體在情感上相互包容,思想上相互信任,觀念上相互認同,理解上相互進步,行為上相互幫助。

(二)積極完善思想素質教育體系。

首先,要正確定位思想素質教育的主體。只有明確教育主體,思想素質教育工作才有明確的承擔者和實施者,才能填補制度管轄的“空缺”。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素質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各級黨組織”、新生代農民工所在的企業、所屬的生活社區、參加的技能培訓機構和社會誌願者組成的誌願組織。由於這些組織和群體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有效彌補政府管理和服務不如從前的微觀領域,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實施。基於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多樣性和分散性,有必要設立統壹的專門機構負總責,建立各主體的責任分擔機制,防止職責不清影響思想素質教育的效果。

其次,要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壹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括普通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包括其具體內容(如法律知識和理性維權能力培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婚姻調適教育、義利引導教育、城市文明生活方式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等。)根據新生代農民工的現實困境、實際需求和時代特征。另壹方面,考慮到新生代農民工的層次性和同壹個體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建設應該是“先進性和廣泛性”與“歷時性和* * *適時性”相結合。

第三,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快政府管理和職能轉變步伐,督促政府加強和改善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堅持推進動態管理和發展性教育;各級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統籌城鄉、工農關系的戰略高度,做好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盡量避免宣傳說教等居高臨下的工作方式和“妳打我”的教育模式,重視加強教育主客體的互動,充分尊重新生代農民工的主體性、平等性和差異性;要善於運用管理、文化、現代傳媒、活動等載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維度,增強吸引力和滲透力;要特別重視自我教育法的運用,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加強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增強人力資本,提高綜合素質;要在單位、社區設立必要的心理咨詢室,在廣播、電視、網絡上設立專門的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咨詢熱線,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要充分發揮農民工黨組織、農民工工會、非營利誌願組織等群眾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暢通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新生代農民工的血肉聯系。

最後,建設新壹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針對新生代農民工身份的雙重性、生活的邊緣性、意識的現代性等復雜特征,努力改變教育隊伍參差不齊的現狀,建立壹支知識結構合理、政治素質過硬、德才兼備、富有時代特色的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只有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方向,培養合格的“四有”新人;註意吸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法學專家充實兼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可以有效地協助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找到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環節的突破口或著力點,可以“彌補農民工流動帶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經常性的工作機制中得以延續和發展。”

[2]王建。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曲阜:曲阜師範大學,2010(10)

  • 上一篇:日本入境指南
  • 下一篇:如何進壹步推進共青團改革,大力推進從嚴治團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