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平衡公正與效率——對新刑訴法實施後適用簡易程序的思考

如何平衡公正與效率——對新刑訴法實施後適用簡易程序的思考

新刑訴法對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方式和程序進行了修改,可以概括為:1,擴大了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根據舊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是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自訴案件或者公訴案件,以及其他社會危害性較小的案件。新刑訴法吸收了普通程序簡易審判的審判模式,將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基層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重大案件,有效簡化訴訟環節,減少案件積壓,提高司法效率。2.改變了簡易程序的審判方式。原刑事訴訟法第壹百七十五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庭”。實踐中,大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沒有檢察院參加。在壹些地區,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檢察官不出庭是“應有之意”,違背了“檢審分離”的訴訟原則,導致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的監督缺位。新《刑事訴訟法》第210條第2款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這壹修改進壹步保證了審判公正的實現,降低了錯案風險。3.賦予當事人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的權利。過去,簡易程序的適用權掌握在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手中,忽視了當事人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的權利,影響了簡易程序的適用效果。新刑訴法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2003年發布的《關於審理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若幹意見》的司法精神,將“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無異議”作為適用簡易程序的前提條件,對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確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義。簡易程序的設置有效地提高了司法效率,在司法實踐中被廣泛運用。去年我院54.04%的案件被依法起訴,占案件的壹半。在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中,53.77%得到簡化。新刑訴法實施後,檢察機關的職責更加廣泛,新增了監督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檢查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主持制作當事人和解協議等職責。在筆者看來,為應對“案多人少”的嚴峻形勢,適應新刑訴法對檢察官的要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簡易程序的司法優勢,實現公平與效率:1,整合辦案資源,實現流程集約化。首先,加強偵查監督,實行與派出所聯動制度,及時了解掌握案情,破案,立案等。對輕微刑事案件,適用快速辦理機制,提前與公安機關協商相對集中移送;其次,公訴部門成立專門的辦案小組或辦案人員,以審查移送起訴為重點,認真學習《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關於印發公訴案件審查報告(壹審)(普通版樣本)和公訴案件審查報告(簡本樣本)的通知》精神,簡化案件證據摘錄,精簡案件分析,盡量壓縮文書篇幅,要求簡潔明了;此外,與人民法院協商相對集中,節約了訴訟資源,提高了訴訟效率。多措並舉,可以簡化辦案周期,實現案件快速偵查、審理、起訴、判決,提高司法效率。2.加強證據審查能力。通過辦案實踐發現,取證意識薄弱、證據分析能力參差不齊是影響辦案效率的主觀原因,實質公正最終決定司法效率。新刑訴法豐富了兩個證據規定的實質,確定了證據的真實性和充分性標準。“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是適用簡易程序的首要前提。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簡易程序建議權和否決權,要求檢察人員立足辦案實際提高證據審查能力。通過檢察官內部經驗交流和三院聯席會議相結合,根據各地辦案情況和取證方式現狀,互通信息,探索刑事證據充分標準,保證證據收集和補充的及時性,從源頭上保證取證質量,也是加強辦案人員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3.註意收集訴訟各方意見。首先,從閱卷開始,註意考察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度,看他是否認罪,是完全承認犯罪還是部分承認。訊問犯罪嫌疑人時,通過其供述、言語表達等進壹步確定其供述態度。,看有沒有翻供的可能,他對案件的進展速度有什麽意見;其次,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按照新刑訴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及時傳達犯罪嫌疑人委托辯護人的請求,保障辯護人會見、閱卷的權利,與辯護人溝通,聽取其對案件的意見;第三,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特別是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應當充分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權益。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應當按照新《刑事訴訟法》第五編第二章辦理,貫徹“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此外,在案件開庭前主動加強與法院的溝通,了解雙方爭議焦點,完善庭審方案。4.探索科學的審判方法。對於建議程序審理的案件,送達期限、詢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法庭辯論程序不受法定限制。筆者認為,庭審應在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無異議的基礎上,重點證明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根據案件特點制定出庭提綱,科學分類證據,明確列舉證明目的,在追求審判效率的同時保證審判效果。對於集中開庭的案件,可以參考其他省份的先進經驗,調查探索科學的開庭方式。通過出庭,全面監督案件的審理,及時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 上一篇:泉州師範學院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 下一篇:阿迪達斯如何辨別真假?我的朋友買了壹雙鞋。我怎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 ~ ~請告訴我~ ~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