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理解和貫徹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如何理解和貫徹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經濟法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應當具備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是對經濟立法、經濟司法和經濟法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的根本思想。經濟法基本原則是體現在經濟法規中的普遍指導原則,是經濟法與法學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完善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既要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的本質特征,又要體現中國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要註入新的內容。在中國,經濟法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行改革開放上來1979。在近20年的理論論爭和法治發展過程中,經濟法已經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理論界也普遍承認經濟法是壹個獨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門。對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制度淵源、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在此基礎上探討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第壹,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理論基礎和背景在中國。經濟法學界已經壹致承認經濟法是壹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整個法學界的大多數人也承認經濟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確立的。法律部門是“根據法律規範本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所劃分的不同法律規範的總和”。法律調整的對象無非是各種形式的社會關系,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等等。法律部門是根據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來劃分壹部法律屬於哪個部門的。那麽,壹個法律部門地位的確立必然有其獨特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稱國家經濟調節關系或國家經濟調節管理關系”。②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微觀監管關系、國有參與關系、外部控制關系、市場監管關系五個方面。而且,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可以從其他法律部門的調整對象中分離出來。同時,中國經濟法的立法工作與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改革緊密結合,就壹些重要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範制定了大量的經濟法規。調整經濟關系的規範性文件體系初具規模,為經濟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礎。法律的分類是指“在任何理論合理成熟、原則和規則豐富的法律體系中,法學家總是將所有的規則劃分為壹定數量的部門和子部門,以便於評論和研究,並不斷尋求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分類和分組”。可見,法律部門的設立和法律的分類必須滿足另壹個條件——“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民法作為壹個完善而重要的法律部門,具有以民法通則為核心,以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權利濫用等基本原則為基本原則的規範性文件體系。相應地,經濟法作為壹個新的法律分支,也應該有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基本法。第二,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理論。界定經濟法原則的含義是判斷該理論的前提和基礎。法律原則是“法律的基本真理和原則,或者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礎或淵源的綜合性原則或出發點”。⑤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能夠充分反映其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本質和內在規律,並包含在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指導思想。首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是壹成不變的。作為壹種工具,法律服務於統治階級的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主權者的利益不同,因此經濟法調整的國家經濟調整關系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其指導原則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第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國別性的。以英美為主的西方國家經濟法往往以國家幹預為主,而中國需要的是開放自由的市場,防止行政壟斷的幹預。第三,原則必須高度概括。如果過於具體,則屬於法律規則的範疇。目前學術界提出的壹些基本原則主要是⑥: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原則;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原則;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貫徹責權利相結合,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統壹的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經濟民主與經濟法制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等等。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上述學者提出的觀點有可取之處,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總體而言,中國經濟法學者認為,傳統民法強調“私法優先”,傳統行政法強調“公法優先”,而經濟法則將私法和公法置於“互為優先”的地位。這種“相互優先”體現了壹種社會本位思想,即兼顧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但是,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原則,不應該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因為這壹思想不僅是經濟法要貫徹的,商法、行政法等部門法也要堅持,所以應該作為憲法原則。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第壹,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律,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節和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自身經濟,改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關註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積極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第二,效率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獲得最大收益的特征;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征。”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效率和公平不能總是兼顧的。壹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要麽重效率輕公平,要麽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功能是以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個階段,可以提升其中壹個,但作為壹個整體,兩者必須兼顧。第三,兼顧利益的原則。貫徹兼顧利益原則,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國家與企業的關系、國家與勞動者個人的關系、企業與勞動者個人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經濟法的任務是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和個人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經濟發展涉及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壹系列社會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可持續發展原則,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四。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的意義上述四項原則是相輔相成的統壹整體,與各種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相聯系,貫穿於國家經濟調控的全過程,具有結合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重要作用。首先,基本原則的確立鞏固了經濟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地位,完善了經濟法的理論體系,有助於抵制“大民法”和“經濟法論”的觀念,有力地駁斥了“經濟法無理論”的觀點。其次,在實踐中,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的規則提供了依據和出發點,對新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對經濟法具體條文的理解具有指導意義。經濟法原則可以作為法律沒有規定的疑難經濟案件的裁判依據,為制定經濟法大綱指明立法方向。經濟法學界、整個法學界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將受益於基本原則的確立。
  • 上一篇:關於揚州公安機關2023年招聘47名警務輔助人員的公告?
  • 下一篇:如何做好檔案交接工作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