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在科學學科中滲透法律教育

如何在科學學科中滲透法律教育

在校學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從小培養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們形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言無為而行不遠”,“道非無言,文非無道”,我們的教育自古就有“文道合壹”、“文以明道”的基本傳統和原則。

學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憲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明確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盡的社會責任,了解公民的義務,增強守法意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多,包括系統的法制政治教育課程、少先隊員和團員法制活動的培養、學校物質、精神和人際法制教育環境的影響、溝通家庭和社區法制力量形成的壹體化法制教育。

然而,即使實施渠道很多,但毫無疑問,課堂教學是中小學實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中小學各科教育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陶冶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徑。

因此,必須綜合發展當前的各學科教學,將已發展的法學因素有機地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以增加各學科教學中的法律內容,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從而形成實施法學教育的完整學科體系。

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充分挖掘裏面的教育因素,抓住時機,適時適度滲透,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唱響法制教育的旋律。

壹,滲透的必要性

如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育不再滿足於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僅僅是結論的記憶,學生不僅僅具有讀、寫、算的能力。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是高素質、高起點的,要有壹定的法律知識。

中小學教育作為壹種基本的、初始的教育方式,應該適應和挑戰這種全球發展趨勢。

如果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都局限於傳統的教育觀念,而忽視了現代的法制教育,那麽必然會被歷史潮流所拋棄。

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立足於時代的高度,認真審視這壹社會發展趨勢,針對未來人才培養的需要和目前中小學教育的差距,提出行動策略。

滲透到中小學法制教育的教學中,其教育優勢是其他法制教育方式無法比擬的。

第壹,它有位置優勢。

在當前客觀的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學科課程始終占據著中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學科課程及其課堂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

也不可能在中小學開展超越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的法制教育。

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是中小學開展法制教育的壹個主要途徑,也是實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二,有數量上的優勢。

學科課程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它在學校教育中也是最大的。

在中小學各類教育中,學科課程的數量在整個中小學學科課程中占有絕對優勢。

數量上的優勢說明教育是廣泛而深入的,抓住了學科課程就是抓住了法制滲透的主線。

第三,有時間優勢。

學科課程在時間上的優勢也很明顯。在現行中小學課程計劃中,1 ~ 5年級的學科課程占每周總學時的75% ~ 78%,充分顯示了時間優勢,保證了中小學各科全面滲透法制教育。

綜上所述,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不僅在教育方向上符合國際發展趨勢和國情需要,而且在行動策略上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滲透原則

1,目的原則。

教學永遠是有明確方向和目的的活動,中小學法制教育滲透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目標,在備課和教學實施中善於開發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時將其列為研究內容。

2.有機原理。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學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律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既不能使學科教學成為法學課程,也不能忽視每壹學科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法學教育因素。教學中要根據學科特點,以教材為基礎,適當把握尺度,潛移默化地滲透。

比如壹次語文課,老師讓學生用“支持”這個詞,壹輩子回答“支持”。這時候老師就表揚了,並根據情況引導學生,告訴他們,父母“養”成人是子女的“權利”,“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平等的。

妳可以行使權利,但也要履行義務。

這樣,學生在接受語言教育的同時,接受了深刻的法律教育。

3.選擇性原則。

知識教學是系統的,由淺入深,以學生就近發展領域的接受程度為標準,法律知識的滲透也要基於這種觀點,循序漸進,在知識的深度上逐漸增加。

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學生的接受程度,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理解能力選擇滲透的內容和程度。

在教材體系中,有些內容在不同年級多次出現,這就要求教師選擇適合年級和班級學生特點的滲透難度和深度。

比如滲透“保護動物”這個目標時,不同年級的要求是不壹樣的。

在壹、二年級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要保護動物,了解壹些國家制定的保護珍稀鳥類動物的法律知識。

到了三四年級,學生可以滲透到如何保護動物的有限能力中。

大四的時候可以滲透壹下如何用法律的武器去打擊那些捕殺野生動物的壞人。我們可以不吃野生動物,可以主動制止父母和身邊的人吃野生動物,也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經營、捕殺野生動物的商人,讓法律來懲罰。

4.親近原則。

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法學教育的內容應該是教材應該有的內容,不能有所附加,不能牽強附會。學科法制教育要與雙基教學、雙基培訓有效融合,不能“穿靴戴帽”、“兩張皮”。

法學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而不應是零碎的、牽強的。

5.情感原則。

法律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必須充滿情感,必須註重氛圍,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真情實感。

在教學中,師生不僅要交流知識,更要交流思想感情。

這種交流非常有利於法制教育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感受情況、了解原因、了解情況,達到“內化”的實際效果。

比如教《小蝌蚪找媽媽》、《駱駝和羊》、《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鳥》等語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在課文描述的字裏行間感受動物有趣、可愛、美麗或靈性的壹面。

當學生受到美的感受的啟發和熏陶時,可以將語文教學中的美好景象與現實中嚴重破壞環境的醜惡現象(如白色汙染、城市沙塵暴頻發、酸雨影響人們生活等)進行對比。),自然會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明白正是因為這些動物和我們和諧共處,自然才會變得如此美好,從而激發學生自覺保護動植物,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

這不僅提高了閱讀興趣,也讓學生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6.利益原則。

好奇心和探究意識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是誘導他們不斷觀察、體驗、發現和創造的動力。

這壹切都是利益驅動的,所以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學教育的時候,應該貫徹利益原則。

“好玩”的關鍵是“刺激”。

在學科滲透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讓學生通過對法律制度滲透的感知、理解和探索獲得成功,進而產生滿足感,不斷激發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關於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思考

第三,滲透法

在學科中滲透法學教育,首先要充分遵循學科教學規律,根據學科特點,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中挖掘法學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同時,也要註意法學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學教育和諧統壹。只有這樣,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1,生活中的浸潤。

在法律內容的滲透上,要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律制度,體現“法律制度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河》後,學生們都由衷地喜歡這條河壹年四季的美景。這時候他們可以引導學生再次接觸現實,看到現在周圍的河流沒有壹條是清澈的,和20多年前完全不壹樣了。以前河裏有孩子在遊泳,在打水仗,河裏的魚很好吃,可以吃,女人在河裏洗衣服。現在河裏的魚已經不能食用了,甚至河水的顏色有時也是黑色的,聞起來怪怪的。學生們會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感嘆,“保護環境是多麽重要啊!”這個時候適時推出《環境保護法》,讓學生明白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這樣法制知識就滲透在實踐中,讓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可。

2.滲透到形勢中去。

營造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能使學生壹進課堂就沈浸在法制教育的氛圍中,能立即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轉移到課堂教學的濃郁氛圍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比如美術教學,學生畫《我是壹個小執法人員》時,美術教室要設置成壹個小法庭,墻壁、黑板、櫃子上要擺滿各種與法制有關的繪畫、工藝品、雕塑等...另外,教室後墻上要貼壹些標語,營造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讓學生壹踏進教室就受到情感感染,就會產生壹種情感上的嗡嗡聲。

教學時,讓學生先看模擬審判的庭審視頻,再放壹個關於法律知識的小動畫,讓學生制作壹個鐵面無私的執法者小桌子。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繪畫的欲望被激發,使他們用筆畫出的線條和色塊不再是無情的東西,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實現了情感與繪畫的完美結合。

3.滲透到遊戲中。

愛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當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欲時,就能主動學習。

此外,學生在積極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強化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例如,在牛津英語2A的教學中,學生被要求在看到交通燈時說出幾個簡單的命令。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移動,剪並畫壹幅畫,每個人準備紅色,綠色和黃三燈,然後讓學生做遊戲。請三個人分別扮演燈、警察和行人,表演過馬路的場景。停下來。黃燈。等等!綠燈。走吧。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

老師在教室裏放壹些簡單的禁止停車標誌,比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要把小教室變成壹個公園,壹條路,壹個停車場,然後讓學生掌握“邊玩邊禁止停車”這句話!沒有自行車!不要穿越!左轉!向右轉!在愉快的遊戲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英語知識,還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滲透進案子裏。

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討論分析,最終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

比如在思維課《維護公共秩序》的教學中,可以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下結論。

上課時,老師問學生這樣壹個問題:有人偷了壹輛自行車,想低價賣掉,而妳正好需要壹輛自行車。妳到底想不想買?老師話音壹落,壹個同學說:“妳怎麽不買便宜的東西?!"有的說:“偷來的東西買不到。買它們就是幫小偷賣贓物。”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時機成熟,老師給他們看了相關法律規定,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明知是贓物而買的,處15日拘留,並處200元罰款或者警告。

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罪責或者獲取非法利益,幹擾司法機關對贓物的調查,給社會帶來危害,所以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麽壹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買贓物是違法的,都說不能便宜買贓物,還說如果發現別人有贓物,要向有關部門舉報。

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法律知識深入到了每壹個學生的心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滲透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中。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更新。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及時、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比如在數學統計的前期學習中,要求學生知識面廣,但學生接觸書本的內容較窄,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的信息,如空氣汙染、噪音、青少年犯罪率、湖北省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制作統計表,讓學生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了解相關法律知識。

比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的問題,滲透環保法。

教完例題,我們談到了這個城市的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惡心,長江水越來越渾濁,即將成為第二條黃河,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人們破壞環境造成的,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並與法學教學有機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滲透在課堂總結中。

點睛之筆是老師在處理課的結尾部分時使用的滲透法。

壹節課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把學生接觸到的法律因素簡明扼要地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壹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律制度的感受,通過老師的引導變得清晰起來。這種溫和的教學往往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班級盡了最大努力”的作用

四、滲透中應註意的問題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非常重要,但也要註意化繁為簡、強化。

這裏說的是滲透,既不是強加依附,也不是篡奪主人的角色。因此,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點:

1,找到“突破點”。

各學科的教材都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因素。

因此,法學教育的滲透必須依靠教材,沒有教材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然而,教科書中的教育因素大多隱藏在知識中。

只有全面掌握教材,才能體會到育人的真諦,探索出知識教學與法律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即法律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點”。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法學教育既要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識形成的規律。找準切入點,法學教育才能直入人心。

2.把握“滲透機會”。

教師只有從教材入手,找到切入點,才能劃出源源不斷的“活水”。

顯然,滲透點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由老師隨意安排,而必須根據其在教材中的具體位置、層次和位置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的隨機滲透,因材施教的法學教育的特點是感性和感性,“感性”和“知性”,這意味著滲透的方法、形式和時機要有利於營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可和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

不能因為滲透而忽視教學知識,強行灌輸,強行灌輸,不能只註重教學。我們可以通過敷衍或事情已經改變來勉強滲透法律教育。

這樣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可見,把握滲透時機是為了獲得最佳的滲透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掌握“滲透性”。

找準滲透點就是解決從哪裏滲透、從哪裏切入的問題,把握滲透時機就是解決什麽時候切入、怎麽切入的問題。

但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如果這種滲透不夠、不到位,就會功虧壹簣,效果不佳;過度滲透會改變主體的性質,使之變成法律課程,這就要求我們既不偏頗,也不克制,精心策劃,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適度又不過分。

在法學教育教學中,處理好滲透的“點”、“時”、“度”至關重要。找準“突破點”是關鍵,把握好“突破點”是難點,掌握好“突破點”是關鍵。

教師只有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灌輸情感,適時適度滲透,才能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修養有機地融於壹爐,才能充分發揮法制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希望能幫到妳!

  • 上一篇:如何起訴卡主
  • 下一篇:三教文化內容概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