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社區健康教育得不到社區居民響應和認可的原因
1.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沒有制定壹套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不能解決居民實際的健康問題,居民得不到實惠,難以達到居民的認同。
2.健康教育內容不夠普及,用的術語太多,居民聽不懂或理解不了,也記不住。
3.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過於機械,不夠生動,只停留在理論解釋上,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
4.居民參與太少,沒有讓居民真正意識到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的好處。關鍵是我們沒有做好宣傳動員工作,沒有采用“門診預約、電話預約、上門預約”三種最好的動員手段;健康教育內容不對路,高血壓、糖尿病等居民實際健康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控制率沒有明顯提高。
5.全科醫生缺乏與住院醫師的溝通技能、健康教育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
要做好這壹切,當務之急是“明確目標,選準對象”,即關鍵是選擇貼近居民“需求”的健康講座內容,如高血壓、糖尿病、養生等社區老年居民最關心的健康問題,並在關鍵問題上喚起居民的聲音。
二、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
1.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目的是喚起和引導社區居民樹立健康意識,關心自身、家庭和社區健康問題,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體健康水平。
2.改變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往往是:先忍著生病,忍不住買些藥,吃不好又忍不住看醫生,去大醫院看病,預防也沒用,不想花錢保健康。如果不徹底改變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將缺乏群眾基礎,失去意義。
3.普及自我保健知識。缺乏衛生保健知識是社區居民患病或發生意外的重要原因。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普及自我保健知識,讓居民了解壹些基本的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鼓勵社區居民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通過身心鼓勵,讓社區居民深刻認識到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危害,自覺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促進社區居民健康。
5、在社區開展各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生活,營造健康的社區環境和社區意識。
三、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步驟
了解社區居民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分析各種疾病的主要病因以及通過健康教育進行幹預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按照普遍性、嚴重性、緊迫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和經濟性的原則對健康教育的客觀需求進行分析和排序。註意貼近實際生活,貼近群眾,列出健康教育需要優先考慮的疾病及其相應的危險因素或原因,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普遍性——這些疾病在社區居民中發病率(發病率、發病率和就醫率)較高,涉及人群較多。比如高血壓發病率在社區慢性病中居第壹位,糖尿病居第二位,所以具有普遍性,所以是我們健康教育的重點。
嚴重性——這些疾病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生活質量,給居民帶來嚴重的痛苦和威脅,使居民承受嚴重的精神壓力和沈重的經濟負擔。例如,腦血管疾病有導致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嚴重傾向,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必須註重腦血管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緊迫性——與這些疾病相關的居民大多渴望了解相關知識,采取有效措施,參與社區慢性病管理,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識,同時也願意做壹些相關的檢查,進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例如,隨著我國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高血壓和糖尿病呈高發和年輕化趨勢,同時居民又苦於保健知識的匱乏,因此在社區開展以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為主題的健康教育就顯得非常迫切。
期刊文章的分類查詢在期刊庫中。
幹預——這些疾病與居民的主觀因素和行為因素(生活方式)有關。健康教育和行為幹預可以降低這些問題的發生率或風險,或者降低患病的可能性。比如低鹽低脂飲食、心情愉快、減肥、適量運動等健康教育,可以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病率。
有效性——我們可以找到有效的教育和幹預手段。通過教育和幹預,社區居民可以轉變觀念,了解必要的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可以客觀地評價效果,堅定參與健康教育的信心。如果開展健康教育,讓居民了解和掌握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常識,指導選擇藥物,規範計量,控制率肯定會有明顯提高。居民看到療效,得到實惠,於是積極參與社區慢性病管理,形成良性互動。
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和形式都是社區居民可以接受的,社區居民也有能力和資源采取相關措施,包括時間、精力、體力、資金、感情和家庭支持。開展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好規劃,內容要簡單實用,相關服務盡量免費優惠。比如對已經參與慢性病管理的居民,采取血糖檢查、免費體檢等檢查優惠的措施,容易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
2.對所選疾病進行深入分析。健康教育主要針對社區居民的觀念、知識、遵醫行為和環境因素。因此,要抓住社區居民的主要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居民最關心的問題(如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方便的問題,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並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開展健康教育,制定相關措施。
3.效果和效益評價。簡單來說,我們只需要觀察參加每月定期舉辦的“健康教育大講堂”的人數是否有所增加(居民認為主動參加有益),參與者是否準備好電話響應(居民信任妳積極響應),血壓血糖是否主動測量(居民健康意識提高,主動關註自身健康), 以及慢性病控制率是否真的提高了(體現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等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壹目了然。
第四,社區健康教育策略
1,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從理論上講,社區居民應該充分認識到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應該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為自己的健康進行合理的投資,接受健康教育是維護和促進健康的最基本方式。我們的實際做法是:以“面對面”、電話和上門預約為主要手段,動員社區居民;把服務站、街道、居委會作為幫手、抓手、平臺,因為他們最了解、最熟悉居民的方方面面;提前在服務站或社區開展義診,輔以宣傳橫幅、海報、宣傳品;常年開展免費體檢、免費查血糖等多項活動,對增加慢病管理人員、收集檢查數據有很大作用;我們所做的就是讓居民知道,認可,參與。
2.認真學習健康教育的內容。
壹是要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確實是居民的迫切需求或關註的焦點或疾病;第二,要科普,用居民聽得懂的語言,盡量用比喻,盡量形象化。比如讓居民明白高血壓的危害,長期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導致腦動脈硬化、腦出血等破裂,這就很好理解了。第三是多教公式,總結精華,朗朗上口,記著用著,越想越合理,比如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第五,用更多的數據、證據和依據,用更直觀的圖片和圖形,用事實打動人,用效果和效益吸引人;第六,發放更多的健康教育處方和有獎問卷;第七,結合各種節日開展專項健康教育,如重陽節、無煙日、三八婦女節等。
3.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
說什麽?談群眾願意聽的(有益的吃喝玩樂)和最關心的(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怎麽說呢?說他們理解的語言(比喻、動手、活動)。第壹,講話充滿感情。好的演講能直接打動人。全科醫生要經過專門的言語培訓,也可以聘請有經驗的老專家教授,為社區的慢性病管理打好基礎。二、建立生動活潑的宣傳欄,精心設計宣傳欄內容,以漫畫、示意圖、照片為主,輔以簡短的文字說明;三是把宣傳資料做成精品,讓居民愛不釋手,內容適用、簡潔、好記。比如我們健康教育處方的最後壹個“建議”部分,用20個字左右簡要概括;第四,有深度理解的呈現,組織社區內的典型案例,除了讓當事人說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還可以互相討論交流經驗,最後由健康教育老師進行點評;五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如在社區開展了健康教育積極分子評選、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經驗交流、穴位貼敷戒煙、有獎健康問卷等活動。
4.團體健康教育與個體健康咨詢相結合。
雖然社區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特殊人群,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因此,在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時,壹定要分別了解每個對象的具體情況,最好能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並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進行個別輔導。
總之,健康教育是壹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也是其他許多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所以,為了保證這項工作做好,作為片醫團隊的壹員,我們必須成為“慈母之心,老專家之腦,居委會主任之口,老太太之腿”的社區實用人才,服務社區,在社區成長。建立兼職團隊和常駐團隊也很重要。因此,必須做好健康教育的長期和年度規劃,使健康教育真正發揮作用,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識和防病治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