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政治局會議上,中國反壟斷的大趨勢剛剛定下。對於上周政治局會議的分析,可以參考我上壹篇文章,裏面有詳細的分析。會上關於反壟斷只有壹句簡單的話,“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根據以往的經驗,話越少,事情越大。如果把最近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從壹開始官方媒體和金融監管否定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訴求,到螞蟻在IPO前夕突然被叫停,再到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的醞釀,再到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壹系列事件似乎在釋放壹個強烈的信號,國內的壹些互聯網巨頭日子要不好過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回到對三家公司的處罰,具體如下。壹是阿裏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阿裏投資三次收購銀泰商業73.79%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2065438+2008年2月,阿裏投資持股比例繼續增加。二是騰訊控股子公司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2018年8月,文悅集團與新麗傳媒簽署收購協議,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兩個月後完成交割。三、蜂巢盒網收購中郵智能投遞股權案。2020年5月,蜂巢盒子以換股方式收購中郵智電100%股權,當月完成交割。
三次收購,看似同行業的商業收購,實際上是在防止資源外流的同時,對行業資源的進壹步控制,增強競爭力。經市場監管總局調查,三起案件事實清楚,三家公司均通過收購取得實際控制權,屬於《反壟斷法》第二十條規定的經營者集中,參與集中的經營者營業額明顯達到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集中實施前,沒有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此外,市場監管總局還表示,正在依法審查虎牙、鬥魚合並等經營者集中案件。
今年6月5438+10月,騰訊成功促成了虎牙和鬥魚的合並,兩大遊戲直播平臺占據了國內大部分遊戲直播市場。依托騰訊的遊戲版權資源,運營商在直播行業的集中度非常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鬥魚和虎牙的合並可能要打上壹個大大的問號。這些案例中的收購方都與目前主導行業的行業巨頭有關。近年來,各行業巨頭也在瘋狂擴張自己的商業帝國版圖,不斷進行同行收購,成為他們快速形成行業壟斷地位的壹種方式。收購的確是大公司快速擴張業務的方式之壹,但也是最容易傷害市場和觸碰反壟斷法的方式。
今年陷入反壟斷風暴的全球四大互聯網巨頭蘋果、臉書、谷歌、亞馬遜也因為瘋狂的並購被美國發起反壟斷調查和訴訟。相比之下,我們對豪門的處罰就太輕松了。阿裏、文悅、順豐這次的處罰只有50萬元,這無疑是九牛壹分,但根據現行《反壟斷法》第48條,50萬元已經是頂格處罰了。也有人指出,對於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的,除了罰款50萬元外,還可以要求經營者恢復到“集中前狀態”。
根據《查處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經調查發現被調查的經營者未依法申報的,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責令采取下列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包括停止集中、限期處置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業務以及其他必要措施。所以,退賠是殺手鐧,對這些巨頭有威懾作用。最高罰50萬叫酒罰,最高罰壹杯菠蘿啤酒。當然,市場監管總局也做出了回應。這個處罰主要考慮了兩個方面。第壹,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如果被處罰的企業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將對企業的發展和經濟運行產生較大影響。調查表明,這三種情況都不存在“排除、限制競爭效應”,沒有必要要求經營者回到集中前的狀態。第二,投資M&A是互聯網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以上三家企業在行業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有很多投資M&A的交易,並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他們應該熟悉運營商集中申報制度,但未能主動申報,影響惡劣。所以應該在法律的固定範圍內對他們進行處罰,希望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當然,對於這個說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皮格認為反壟斷的意義不在於反對行業內形成巨頭或主導地位,而在於防止企業通過收購控制行業上下遊,從而綁架消費者,讓消費者別無選擇。對於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形成技術壁壘的企業,應該享受壹段時間的市場紅利,因為他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對於沒有創新,只靠資本花錢搶占市場份額的企業,應該成為目標。中國的反壟斷之路依然任重道遠。真正保護行業,保護消費者,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層面下真功夫,加大處罰力度,嚴格判斷依據。只有這樣,真正依靠技術突破和產業創新的企業才能看到曙光,消費者才不會再成為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