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最快的呼吸法
修行打坐,要想立竿見影,首先要改變“心法色法”。剛才大概講了所謂小乘“正”法,先變色法,色身。為什麽顏色方法要改變?在《楞嚴經》的最後,佛陀有幾句重要的話:“生以知是,滅以色。理智是頓悟,是占便宜賣的。事情不得不做,因為第二次。”“生而有知”是指我們的生命由第八阿賴耶知識轉世;“絕從色分”,思生死,把色法四先。“理智導致頓悟”,禪宗講頓悟,理智可以頓悟,工作循序漸進。“占便宜開悟賣”,等妳悟到了,就空了。“事必躬親”,但人生的因緣不是妳悟到了就空了,還是要修;“凡事做第二遍”就是開悟後再做,循序漸進。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請記住他老人家說的話,不要自大。記住!妳背了嗎?(公以為:人生因知,消於色。理智是頓悟,是占便宜賣的。事情壹定要做,因為有第二次。)
對了,練習壹定要抓,切記!剛才我們講了“六妙門”。妳真的下定決心要把它做成那樣。這是最快成就的捷徑。但是很難。妳沒辦法。看看這裏出家的老前輩和小青年。真的,很多人很聰明,很聰明。為什麽他們出家了,再也不上路了?只是因為他沒辦法。
所以我經常在書上說我有壹個12字咒語:“看著就受不了;想做也做不到。“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生活都違背了我的十二字戒律。我能看透真相,但我受不了。這份隱忍好辛苦!我想要,理論上理解,但是做不到。佛法教得再好也沒用,所以重點在修行。剛才講了六妙門,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討論。
如果妳真的想打造壹個安娜,壹定要註意重點。“十六特勝”壹定要背。十六個項目叫特贏,特別特別容易成功。(1)知所得,(2)知所得,(3)知所得長短,(4)知全身所得。這個妳還沒做到,想都不敢想。真的是“無所不知”,妳的武功不用練就到了;除非妳不做,否則妳第壹手就是高手。(5)“除了身體”。身體是空的,身上的五陰線是空靈的。這裏面有很多秘密。說到身體線條,如果妳練武術的話,可以練得在雪地裏走的無影無蹤,走在地上,卻又浮在地上。(6)“快樂”導致第壹次冥想,這是離開生活的快樂。(7)“快樂”,身體內部的每壹個細胞都散發出快樂的感覺,那種感覺是無比的舒服,無法形容的。所以得第壹禪是“心片面,樂從人生”,有與世隔絕的感覺,無比的喜悅。
(8)“被諸心所動”,回頭又覺得不壹樣,很深刻;心在壹起,身四變。再往下,此時(9)“我心滿意足”,從第壹禪到第二禪“我心滿意足”。(10)“心被攝”,壹切雜念妄想都沒有了,還有用的必要,不是完全空了;我已經掌握了壹切。(11)“思想解放了”。在這裏修行,不會受委屈出家。解脫就是要證道,不證第壹果、第二果、第三果、第四果,至少要證第壹果的“前流向”。當妳解脫了心,就像修了個安安,安安是它的壹部分,和色、法、火、水、風四體完全相關。
這都是頭腦的問題。(12)“見無常”,努力有神通,飛起來有什麽了不起!看無常,諸法不真,只是妳沒有做到。不要隨便吹。(13)“見散”,所以我做到了。轉到這個心的實踐,妳可以像那些在密宗佛教中獲得成功的活佛壹樣。當妳以後想離開的時候,妳的整個身體真的會在壹眨眼的時間裏燒成光,什麽都不留下就走了。所以我們平時很努力,這個妳要註意。大家都在身體上下功夫,忘了“觀散”。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工作和身體拋在腦後,放手,甚至扔掉。
(14)“從欲觀之”,這時,才能真正做到“從欲敬”;這種離欲,金剛經裏的佛叫菩提離欲阿羅漢,真的是離欲。然後,卡會被銷毀。(15)《小心》,如果妳想走,我們也可以像鄧銀峰的父親壹樣!(隱峰禪師,鄧世子,相傳叫鄧隱峰。我在改造的時候,先問大眾,“各方動,坐下躺下,我嘗壹嘗。有什麽創新嗎?”說:是的。老師:有倒立的嗎?嶽:我沒見過!壹個老師被翻了個底朝天。優雅的衣服適合身體。大眾討論的時候就火化了,站著不動,看遠看近,什麽都不驚嘆。老師有妹妹的時候,她也在。所以他說:“兄弟,如果妳過去不守法,死對人就更迷惑了。”。於是我用手推了壹下,但是很別扭。因此,嶽薇(火化後)收集遺物建了壹座塔。信息補充,鳥巢)
這時候所謂的涅槃境界就不算了。(16)“棄家”,也是扔掉,去大乘。關註十六特勝,不要被六妙門困住。六妙門是初步的,沒什麽,重點是十六特勝。妳明白這個嗎?都抄完了嗎?記住,我會告訴妳我是否記得,但我必須。我現在要背,我們所有人都背,我才告訴妳;全隊就不背了,告訴妳。由古道大師帶領,大聲背誦(很多背16勝)。讓我們再做壹次。
剛才講了六妙門。真的很像修壹個安娜。我想B老師妳師徒回武夷好好修修吧。也許明年妳來看我會不壹樣。也許不需要買飛機票,壹步就能跨過去。嘿嘿!
所以我們剛才討論的重點就是這個“知識”,大家都知道!這種知性不在氣息裏,也不在水火裏,也不在空氣裏,它無處不在。所以禪宗的創始人說:“壹字之識,為萬難之門。”這些知識是從哪裏來的?從無到有,從無到有。金剛經裏的佛也告訴妳“無處可去,無處可去,故稱如來”。這個“知識”不需要妳去找。它已經存在。我們平時都用!當然在用。不要再問妳這件事了。再問就太輕蔑了。妳當然知道。我們知道喝茶的時候怎麽喝茶,吃飯的時候怎麽吃飯,累的時候怎麽累,睡覺的時候怎麽睡,舒服不舒服。這個“知識”本來就在這裏,不需要妳去修。如果我們把牛變成了馬和狗,我們也知道牛變成了馬和狗。只是,我不知道自我的源頭在哪裏。妳決定成為菩提。佛妙,三摩梯不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初心是第二個決定。雲何的初衷和曖昧的決定。阿難,第壹義者,若欲舍。修菩薩,騎成佛,方知所見。要判斷病因,做個心臟。和水果感是壹樣的。阿難在地下。基於心靈的生與死。並祈願佛祖生死。沒有什麽是好的。所以,妳要以義照亮世界。壹切能做的,都是從滅絕變來的。.....第二正義。妳會想成為菩提。見義勇為菩薩命。決定放棄捐贈。我們應該檢查我們麻煩的根源。立業無始,誰謀生誰吃虧。南老師可以在這裏參考《楞嚴經》中的這段話。
如果妳問這個“知識”是從哪裏來的,我們講大乘般若的時候會講,現在不會。現在,在妳做妳的工作之前,不要問這個“知識”從哪裏來,而要先知道“知性”。妳們都在修行,打坐,關門,為什麽沒有進步?原因不清楚,原因不明確;壹方面是我沒有真的努力,沒辦法。所以古人講修道,“要想生存,要想發財,就要努力到死”,所以壹定要忍住。我們看到多少年輕的佛教高僧根本忍不住。剛坐下,外界有點挑釁,他馬上動了,跟著外界跑了,以為自己有理由。所以,看無奈!就像看到了壹只小貓。它要死了。讓它去吧。所以大乘六度:布施、持戒、忍辱,“忍”字難!“忍辱”之後,再談精進、禪定、般若。(宏忍老師擦掉白板上寫的十六個特勝,重寫為六度)
嘿,妳寫什麽呢!他們都知道這壹點,這是寫得很多。難道他們不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嗎?重新寫又麻煩又浪費。他們不知道也是活該,我們的白板很難寫。聽著,妳已經抹去了所有16個特別的勝利。(弘仁大師說:都會背)都會背嗎?這麽快?(答:我什麽都記得)是的,寫在紙上,但不在妳腦子裏。妳必須走進妳的內心。
第壹句話是什麽?(回答:知道自己的收入)對。比如從六妙門開始,妳能不能壹邊坐在這裏聽,壹邊知道自己在吸氣呼氣?說實話,我做不到,絕對不行。假設有壹個人坐在這裏,壹邊聽壹邊寫,用鼻子和全身呼吸,進進出出完全知道這個人幾乎會說話和練習,這就叫“知趣”。
我說這個,妳自己測吧!壹邊聽壹邊做事,頭腦配合呼吸,從鼻孔這裏開始。等於說眼睛看著鼻子,鼻子看著心;這個觀點不是用眼睛看的觀點,而是發自內心的觀點。如果妳這樣練習,妳會很快取得進步。
“知道妳吸入什麽,知道妳呼出什麽”。妳現在聽到呼吸聲了嗎?妳聽到了嗎?我聽不見妳說什麽!妳在哪裏能聽到我?就壹點點感覺!也就是說,我們要始終與這種感覺的來來去去保持和諧,這就是所謂的修行和禪定。如果妳坐起來,勉強找到壹個呼吸配合,那是什麽修行?妳是誰?就像我現在跟妳說話壹樣,我知道自己呼吸的“進出”。和我壹樣,腳還在跳,手還在動。妳知道如何吸氣和呼氣,妳也知道如何吸氣和呼氣。但是不能用武力,不要幫忙,不要忘記,不能不註意。
然後很難知道第三步的興趣長度。要知道妳們關系的長短,第壹步就是要在鼻孔裏知道!妳再努力壹點,妳身體的每壹個毛孔,每壹個細胞都在呼吸,妳自然會知道。所以,妳看過武俠小說,武功高的人,身上有時也會沾滿石灰。被蓋住後,它們死不了,肛門在下面呼吸。這不是不可能,十萬八千個毛孔在呼吸。如果妳研究壹下《達摩禪經》,就會知道這壹段的篇幅很詳細。有時長的是長的,有時短的是短的,有時短的是長的,有時長的是短的。為什麽老祖宗把自己的經歷講的那麽清楚?雖然他解釋的很清楚,但是妳要自己努力才能知道。不努力就覺得不清楚。
我可以告訴妳,有時候是“實力增長”,覺得自己的承諾長,收入長。到了某個時候,覺得自己的承諾很長,出去配合空之境界,沒有回來。回來後覺得回來時間短就夠了,所以“長中有短”。有時候是“短即是長”。身體內部,感覺呼吸是需要吸進去的。自然功能就是吸。壹直吸到腳底滿,腳趾滿。這是短的。還有“短中之短,長中之長”。壹切都不同了。這是告訴妳理論。妳要盡力而為,不是開玩笑,不是吹牛。
知識的長度我只說了幾句,這裏面包含了很多內容。詳細請去看《達摩禪經》。這是告訴妳要註意,要自己努力去理解,不要說空洞的理論,更不要撒謊騙人。騙人會下地獄,這是無數災難的結果!
然後“全身都知道妳的氣息”。在妳知道自己呼吸的長度之後,妳“全身都知道妳的呼吸”,妳全身都在呼吸。當妳達到這個冥想的時候,妳的鼻子已經不再呼吸了,妳的鼻子已經沒用了。這時妳才知道,妳身體的每壹個細胞、每壹個地方都在呼吸,都充滿了氣,氣脈是暢通的。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除了身體”了。
甚至像和C石,他們兩個前天還說內臟在呼吸,那根骨頭在發光,每根骨頭都在呼吸。所謂呼吸,是壹種生滅的方法,來來去去,永不去,自然運動。
知道妳全身都在呼吸,妳充滿了氣息,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是說我臃腫,也不是說我像某些練武術和氣功的人壹樣胖。如果妳想變胖,還不如去街邊的自行車店,拿個充氣管放在這裏,哢噠幾下,馬上就腫起來變胖了!
到我知道利息的時候,我已經不再說計利息和付利息了。不算,不跟,永遠休息,隨時看兩件協調清晰的事。這叫修行。無論如何修行密宗或任何方法,都不要談修行,直到妳達到這個禪定。
進壹步是什麽?(回答:除了所有的身動)“除了所有的身動”,此時的身動是不動的、飽滿的,身與空等於壹,這個身的內外是相通的。比如妳練少林武術和童子功的時候,到這個時候,妳的睪丸就會縮起來,自然就縮到肚子裏了。這個時候,縮不縮,就不說了。
第六是“幸福”。到了這個時候,我覺得很幸福。至少妳知道佛教是真的,是真的。第七,“正樂”,全身皆樂,樂是禪定的境界,所以第壹禪定叫“心有片面,樂從生”。慢慢的壹點點脫離現實,世界上的壹切都不會打擾妳,妳可以無憂無慮的入世。但是,為什麽不翻譯成“幸福和快樂”,翻譯成快樂和喜悅呢?“快樂,幸福”是自己主動發起的,當達到這種狀態,就被接受了。
第八,“收心做事”,剛才說“除身做事”,沒有陰的身感,這裏是“收心做事”。這不是矛盾嗎?沒有矛盾,這是壹個進步。這個身體的心智,受各種思想的影響,看到的是父母所生的樣子或身體。其實身體內部整個四種氣質變化都已經不是普通的身體了,陰對這個身體的感覺完全不壹樣了。這時候的生活習慣已經到了“充滿情欲,充滿憤怒,充滿睡眠”。睡五次,自然就好了。吃不吃無所謂,有水喝就行。“隨心所欲”,在這裏,妳幾乎可以把第壹禪傳到第二禪。
然後“心樂了,心照了,心解放了”,但是還沒有結果!我還沒有獲得第壹果和第二果的境界。如果要配合正法,必須參考“壹切放棄”。“貪懶”的習慣改變了多少,妳是清楚的,也會明白的。如果到了這個時候,習慣還是壹樣,那就不是修行了。
至今仍屬於色法之作,在地、水、火、風的陰中,在受陰境界中工作。但是,妳要註意,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今晚談得很順利,聽起來很輕松。其實修行中的魔(磨)境有很多,要參考《楞嚴經》中的五陰解脫。也許妳的做法很好。這時候妳突然有了聯系,什麽都懂,突然有了特長。其實妳已經在五陰魔的境界了,要特別註意。比如昨天李居石跟我說,壹個和尚有很多神通。我說他又陷入了思鄉的境界,讓她回答他。
修行特別註意,在這個五陰境界裏,有五十種陰魔,有受陰境界。有時被境界帶走,自己也不知道,卻自以為有了神通。所以,不要做神聖的解讀。首先妳要註重修行,時刻把握金剛經裏的那句話:“壹切相皆虛幻。若見不同相,則見如來。”有頭像又怎樣?忽略壹切。我怕我不懂道,我不懂道,我怕我沒有神通!很簡單。等於告訴和尚,我怕妳不成佛,怕沒有眾生!壹定要記住。
所以說,心得解脫之後,轉過身來,完全是壹個唯心主義的“智”的道理,就是心得解脫於陰陰,然後心得解脫,然後就是“無常”。妳能做到這壹點真令人吃驚。是不是無常?不去實踐,不去努力,作品就會崩塌;所以臺詞是無常的!
“看到了離別”,這是壹個秘密。這就像修復壹個安娜。如果經常練習觀察偏離,可以修復到壹定階段。當妳離開的時候,不要說妳知道它什麽時候會來,甚至坐下來寫壹首詩,說壹聲再見,妳就會化作光。
在此之後,“從欲觀”才算真正跳出了欲的境界,小乘才被證明是“依歸涅槃”,“依歸涅槃”才被證明是“依歸涅槃”。所謂滅絕是什麽?思想、知覺、感覺都是空的,叫做滅。“要苦就要滅”,還故意關機。這個時候,妳可以請假生死。“哦,這個世界真不好玩。壹千年後我會回來。我們安定下來吧!”這是可以做到的。
看普陀羅禪師,翻譯法華經的佛。他的徒弟慧智大師是廬山慧遠大師的弟弟。他曾經和他壹起打坐。最後他去峨眉山對山,從山上下來,在樂山嘉定休息。他在壹個樹洞裏坐了700年。到了宋朝,樹倒了,大家都把他請出來,問他是誰。他說他是廬山慧遠大師的弟弟。嘿!那是晉朝。我們現在在宋朝,已經700年了。他能這樣,壹定是固定了700年,像安壹樣在修法。這是歷史上壹個著名的故事。後來,宋徽宗為他作了三首詩。前陣子經常給他們講。非常好!很有意思。
壹:
誰知道老古錐設定在七百年前中期的新聞?
打架如走西天,白白去生死。
二:
世上無處可藏。
信息莊周秀不是懷疑之樹中的負面人物
三:
有情不無情,人皆留在內。
舍菩提,無樹,不必費心問魯能。
所以這叫“固定”,但他不是完全固定。我不知道他當時在樹上幹什麽。到什麽程度?確實值得研究。修行就是真正的努力,按照身心去努力。像禪宗的口頭禪,“佛是什麽?幹狗屎。”這與身心訓練無關。
十六特勝,最後“棄房”,連盈都不準入涅槃。故《楞嚴經》中諸大菩薩贊佛,曰:“無涅槃佛,無涅槃佛”。佛不入涅槃,無涅槃可入。自我現在處於涅槃狀態。這是大乘的另壹種境界。
換句話說,當“棄家”的觀念達到這個階段,從小乘到大乘,才是真正的大菩薩境界。
——摘自南懷瑾老師《答問答少年禪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