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場可怕的人類悲劇
壹般來說,老張寫這類影評的習慣是推薦或者評論經典,但至於《伊甸湖》,我只想說,如果妳沒看過,就聽我說,慢慢了解吧。真的不建議妳看,因為可能會給妳留下心理陰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壹對來自英國南部現代大都市倫敦的夫婦的故事。幼兒園老師珍妮和她的男朋友史蒂夫去遙遠的伊甸湖度假。從影片中系統的設定來看,這個地方應該是在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附近,那裏基本上居住著壹些體力勞動者。從鎮上的大人穿著邋遢骯臟的工裝就可以看出,這裏的居民文化素質比較低,所謂入劣地。兩人在湖邊玩耍,卻意外與壹群不良少年發生沖突,最後小個子離開。
然而,當他們早上起床時,發現他們的輪胎被那些少年紮破了。熊海子也沖他們吼了壹句:妳們的輪胎怎麽樣?當他們來到早餐店吃飯時,他們憤怒地向女售貨員抱怨說,這些孩子是騷擾者和恐怖分子。他們不想熱情的女售貨員突然翻臉,說這些孩子不是她的。
他們再次來到湖邊,繼續享受他們寧靜的周末。當史蒂夫正要拿出求婚戒指時,他發現他們的沙灘包不見了。原來,這些少年偷了他們的沙灘包,還有車鑰匙和手機。當他們正在抱怨時,壹輛汽車突然向他們沖來。這群膽大包天的少年居然開車撞上了他們。幸運的是,他們急中生智逃脫了。因為和陌生人吵架,這些男生居然紮破大人的輪胎,偷大人的東西,開車撞人!
事情開始變得可怕了。
汽車鑰匙被偷了,他們不得不步行離開。我不想在路上再遇到這些少年。他們在打動物。珍妮告訴他不要管它,但是史蒂夫想要回他的東西。他對男孩說,妳已經玩夠了。告訴我車在哪裏,然後忘了它。但是這個少年不承認拿了他的車,盡管他仍然戴著史蒂夫的名牌太陽鏡。史蒂夫與少年扭打在壹起,其中壹名少年上前持刀襲擊史蒂夫。打鬥中,史蒂夫不小心打死了少年身邊的惡犬。少年痛哭流涕,史蒂夫大吃壹驚。
珍妮拿到了車鑰匙,他們上了公共汽車向馬路沖去。然而,這些青少年的情緒失控了。帶著很多人,就沖過去砸大燈。在他們的恐慌中,汽車失去了控制,史蒂夫被困在了車裏。他叫珍妮跑。
躲了壹夜,珍妮再次出來時,看到少年把史蒂夫綁了起來,男友被打死。
史蒂夫拼命求饒,但首領布雷特不願意放過他。他鼓勵並威脅其他孩子互相刺傷,並讓女孩佩吉用手機拍視頻。這期間,他們找到了珍妮,開始瘋狂追她。
史蒂夫趁機逃跑,並成功結識了珍妮。這些孩子顯然想要他們的生活,他們開始害怕。
幾經周折,兩人還是沒有逃脫這些孩子的追求。此時,史蒂夫已經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布雷特想燒死兩個人,毀掉他們的屍體。其他孩子不同意,布雷特用手機裏的視頻威脅。珍妮僥幸逃脫,幾個男孩跟著她。這時,珍妮被仇恨和恐懼所激發,誓死反擊。她殺死了參與絕地反擊的兩個孩子,開車到鎮上的壹戶人家尋求幫助。就在觀眾終於感到釋然的時候,導演給了我們最絕望的結局。因為珍妮發現這裏是這些惡魔的首領布雷特的家。布雷特對他的父母撒謊說珍妮背叛了她的男朋友,並且殺了他的兩個朋友。就這樣,布雷特輕而易舉地騙過了父母,珍妮被憤怒的父母拖進了浴室,他們想用私刑處死殺害他們孩子的兇手珍妮。
隨著珍妮淒厲的呼救聲和少年按下殺害史蒂夫視頻的刪除鍵,珍妮夫婦被壹群少年謀殺的悲劇消失在人間。
導演完全無視觀眾的心理發泄需求,給出了如此令人絕望的結局。珍妮和史蒂夫無緣無故地慘死,而兇手卻似乎逃脫了法律的懲罰,讓觀眾無處釋放怒火,以至於有人建議導演拍續集,讓變態殺手與這些壞孩子見面,然後殺死他們,以暴制暴。然而反傳統驚悚片的主角也是同樣的套路,以虐殺開始,以絕地反擊結束。當它是黑色的時候,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內心震撼,表現出更多的社會意義。
英國熊海子帶來的思考
英國近年來最臭名昭著的社會問題是未成年飲酒和犯罪,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對此,導演在影片中提出以下觀點。
這部片子的導演明顯是個地域黑。珍妮和史蒂夫在影片中的設定來自英國南方發達大城市倫敦,而伊甸湖顯然位於類似英國工業重鎮約克郡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低學歷體力勞動者的居住地。豆瓣上這個刻意設置的評論“英國也有南北之分”我覺得挺貼切的。影片中的人都來自英格蘭北部、約克郡、蘭開夏郡等等。因為這些地方重工業豐富,是英國人心中的骯臟之地,所以兩個操著標準倫敦腔的人來到了骯臟的北方,被活活打死。"
兩個來自大城市的中產階級來到壹個相對蠻荒的地方度假,卻因為對野蠻人性的無知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看到有評論鄭重總結了史蒂夫對熊海子挑釁的N次不當回應。中心思想是文明面對野蠻的挑釁應該明智地選擇屈服,不能惹就躲不起?事實上,我們看到史蒂夫的反應非常正常。面對壹群小兒女對他女朋友的無理謾罵和騷擾,口頭上反擊然後罵他媽是不是過分?但我覺得導演向我們展示了,面對沒有下限的野蠻,有時候及時屈服離開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有時候不守規矩是有道理的。雖然可能會得罪壹些人,但這是事實。
影片的結局是,這些壞孩子的父母輕易相信了孩子的壹面之詞,瘋狂地謀殺了歷經千難萬險差點逃出生天的珍妮。面對珍妮不顧壹切的辯解,他們說著我們聽過無數遍的“他們只是孩子”。多麽諷刺。這樣素質的父母,妳指望他們在平時教育孩子做到仁義禮智、謙恭有禮?面對青少年犯罪,局長給出的原因分析到此為止。當然,我們也不能指望壹部電影被徹底解碼,給出壹個合適的解決方案。還不足以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同時提高我們對相關情況的認識,從而有壹定的防範意識。畢竟有些在高強度的學習環境和優秀的家庭條件下長大的孩子,太不了解這個世界的醜陋了。
年輕的魔鬼
近年來,世界各國日益嚴重的青少年犯罪現象引起了世人的關註,而且手段之狠毒令人瞠目,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
1993 2月在英國利物浦,壹起兒童殺人案創下了世界認知的新上限。兩個11歲的男孩羅伯特·湯姆森和喬恩·維納布爾斯殘忍地殺害了兩歲的詹姆斯·伯格。屍體被發現時,已被火車肢解,多處受傷。11歲的羅伯特·湯姆森(Robert Thomson)和喬恩·維納布爾斯(Jon venables)被英國警方認定綁架、折磨並殺害了布爾格,成為英國現代史上最年輕的被定罪殺人犯。兩個十壹二歲的孩子,即使被發現後,也沒有像預料的那樣驚慌失措,而是非常冷靜,堅持自己沒有犯罪。知道逃不掉後,就開始扔鍋。妳能想象這是壹個十壹歲的孩子嗎?
當然,不僅僅是英國,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是如此。現在的青少年怎麽了?
在好奇心或責任感的驅使下,影視業拍攝了許多反映青少年犯罪的作品,如近年來的熱門電影《更好的日子》和電視劇《隱藏的角落》,無壹例外都引發了觀影熱潮。人們不禁會想,是什麽讓現在的青少年如此冷漠,是充斥著性和暴力的流行文化的流毒?家庭教育缺失?甚至現在的司法制度建設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太輕?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具體的個人看法我就不細說了,留給朋友們自己去想吧。我們只能教育孩子遵紀守法,同時提高孩子的個人安全意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死神來了,壹部世界驚悚片欣賞:閻叫妳三更死,誰敢留妳三更?
連環殺手電影的鼻祖,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世界驚悚片欣賞:天使與魔鬼的遊戲》中的沈默的羔羊,羔羊如何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