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親愛的同學們,又到了班會的時間了。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請做好記錄。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幾個故事。曾經看過壹個報道,壹個技校生去應聘。大多數申請者是專科生、本科生和碩士生。面對這些高學歷的競爭對手,這個技校生的成功率幾乎為零。然而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這位技校學生成為了唯壹的報名者,因為只有他在報名現場撿到了壹張無人問津的紙,也不過是這種漫不經心。
我也看到很多報紙報道了壹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業時屢屢碰壁的原因。這位留學生畢業於美國名校,學業優秀,但就業屢屢碰壁。原因是他在美國留學期間,有三次坐公交車逃票的記錄。用人單位以為連坐公交都想逃票的人能交給什麽重任?
以上的故事都很有啟發性,發人深省。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小事,但往往壹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卻透露出壹個人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和性格。
妳可能聽說過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廣播下壹個動作
養成壹種習慣
養成習慣
收獲壹個角色
播種性格
收獲壹份緣分
是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
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是習慣。
企業
壹個國家
壹個國家
嗯,
對於壹個人的壹生來說,
更是如此。
首先,什麽是習慣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習慣,絕不是只指早上刷牙、飯前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的狹義習慣,而是對我們壹生都有重大意義的廣義習慣。用我的話來說,如果壹個行為觀念和行為規範沒能經過必要的、相當長的培養階段,成為壹種習慣,那麽這個觀念和規範就不是妳的,而是書報老師的。推而廣之,我們現在說的素質教育,說的人才素質,說的國民素質,不管這些素質有多重要,如果不通過必要的、相當長的培養階段,讓這些素質真正成為習慣,那麽這些東西就不屬於妳。只有通過努力修煉,這些東西才會真正溶解在妳的血液裏,落實到妳的行動中,才會真正屬於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再來看看競爭的激烈程度。我覺得所有競爭的本質,不管妳是傳統科技、高科技、網絡、基因、國際、國內,都是人的競爭;人類競爭的本質是人的素質的競爭;素質的競爭包括智力素質的競爭和非智力心理素質的競爭,就像奧運金牌往往不是技術而是心理素質。說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目前我們經常聽到的壹句話——關鍵是要轉變觀念。我認為改變觀念顯然是非常重要和中肯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轉變了觀念,那以後還會是什麽樣的競爭呢?我認為這將是壹場行動競賽。如果不通過艱苦有效的培養,把我們所知道的正確觀念和規範轉化為我們的個人習慣、企業文化和全民素質,那麽我們在競爭中就會遠遠落後於別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從成就自我、素質教育乃至國民素質的角度,我們也應該更加註重習慣的培養。不知道我的觀點有沒有道理?
二、學習生活中要養成哪些習慣?
1,積極的日常習慣
(1),正面概念:肯定;正面;好鬥;熱心(現代漢語詞典P584)
(2)、積極選擇:
錢包丟了又找不到該怎麽辦?孩子把碗打碎了怎麽辦?東西舊了不能用了怎麽辦?失敗?摔倒了?山河疑無路?既然冬天來了?苦嗎?光滑嗎?早操呢?內務部呢?我們班,我們專業?
說到這裏,我想總結壹下上周我們班的兩個習題和內務整理。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有不足之處。很多同學還是怕扣分,怕老師批評,這不符合我的要求。我的要求是養成晨練喊口號的習慣,家政95分。就像我說的,沒做好或者做錯都沒關系。只要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把老師告訴妳的變成妳的實際行動,行動變成習慣,最後習慣壹定會改變妳的壹生。
2.閱讀的習慣
閉門是深山,讀書處處是凈土。
關上門,把世界拒之門外,就像生活在山林裏壹樣;封閉自己的內心,把欲望放在內心之外,內心就是凈土。讀書可以了解人生的道理,凈化心靈。北宋詩人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覺其語無味,其臉厭鏡。”
有的同學又想說,老師,我從圖書館借書,那裏的書太舊了。我準備問問同學們,書可以分新舊嗎?如果妳能看完我們圖書館那些所謂的舊書,我敢說妳會是兵團技校最優秀的學生。
3、學習的習慣
送妳八個字:幾滴汗水,壹點收獲。
很多同學在周記裏說,唉,兵團技校什麽都管,就是沒人管學習。是這樣嗎?如果沒有人關心妳的學習,妳每天坐在教室裏幹什麽?壹周30節課算什麽?只是妳不明白學習是什麽意思。課堂上老師教妳的是書本知識,課後老師教妳的是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比如紀律教育,素質教育,業余文化生活教育等等。這都是學習的問題。
可能有些同學不太懂。我結合上周我們班的學習情況來解釋壹下吧。我們班老師上周回應說,課堂紀律還不錯,但是學習的主動性不好。甚至有同學說,在兵團技校待了這麽久,感覺什麽都沒學到。我很驚訝。我首先要告訴妳的是,說話不要這麽不負責任。我問妳,妳以前用五筆打字嗎?不,那現在呢?
退壹步說,妳至少可以用五筆打妳的名字。妳還想說學不到東西嗎?等等,等等,同學們,我們有很多知識要學。是因為妳現在憑感覺知道了嗎?妳需要走向社會才能體會到。妳現在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教育是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就打破了教育和習慣的本質。大部分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壹個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使他們具有鮮明的個性、頑強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質。我們不僅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壹位考上清華的學生在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時說:“所謂的方法,更像是壹種習慣,壹種在壹定時期內不斷總結、修正、發展的習慣。每個人的環境,性格,生活狀況都不壹樣,所以方法也不壹樣。想要找到真正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就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養成最適合自己的習慣。”習慣主宰人生,習慣決定命運。
下周我們班重點學習,學習基礎差的同學不要氣餒。我和班委制定了壹系列學習計劃,由學習委員會來執行。
4.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談到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們都很熟悉。只要他們遇到我不敢擡頭的學生,不言而喻,他們肯定又給我掙了壹份懲戒名單。我想告訴妳的是,如果妳犯了錯誤,妳將受到懲罰。妳將為妳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
我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曾主張,教育學生要有“金的人格,鐵的紀律,人格是人的第二生命”。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是為了培養妳的黃金人格和鐵的紀律。我曾經向妳介紹過《沒有借口》這本書。作為學生,妳沒有理由不服從。而且我還要補充壹點,妳不僅要遵守,還要把它當成壹種習慣,因為這種習慣最終會改變妳的命運。
在這裏,我想提醒每壹個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都可以看作是壹個真、善、美與假、醜並存的世界。只有不斷審視自己,反思自己,真誠勇敢的對待自己的不足,不斷的修正和完善自己,才能積累深厚的文明和文化素養,拓展心中真善美的凈土。比如,要看看自己的外貌、儀容、日常行為規範和禮儀公約,看看自己心中做人的原則,加強自身修養和性格塑造。自古以來,人才始終是至高無上的,人的人品才是精華。如果他們想成就大事,就應該受到約束。未來的企業,未來的企業家,越是想成就大事,越是要遵守規則,要有所克制。壹個人的性格修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本身就是壹種價值,是支撐人才的基礎。沒有這個價值和基礎,就不會有人才的真正價值。
第三,應該怎麽做?
我們不再是小學生了。理解這個問題並不困難。難的是讓壹些好的行為堅持下來,形成習慣和品質。要做到這壹點,我建議學生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培養習慣:培養良好的習慣。總的來說,這應該是我們的事。老師的工作是幫助妳養成良好的習慣。雖然壹開始會有點困難,但每次想到這是為了主宰自己的人生,妳都會覺得很有價值。有了好習慣,還怕做不了大事嗎?我們用“享受”這個概念來理解我們現在的學習和活動,會增加很多樂趣。壹旦有了好習慣,就很難停下來。堅持好習慣也是享受。
2.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不要做對自己和他人有害的事情。養成好習慣從不做那些壞習慣開始。學校規定了很多不允許做的事情,每個人做了都會受到懲罰。這是在幫助每個人改變他們的壞習慣。人就是這樣。沒有那些壞習慣,就會有很多機會形成好習慣。如果我們放縱自己,不犯大錯,不斷犯小錯,最後養成更多的壞習慣,那就是毀了自己,害了集體。
3、確定目標:模仿壹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其實我們都有上進心,上進心會讓我們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我們將以他為榜樣,努力以他為榜樣,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我們要樹立這樣壹個目標:學習上我要努力趕上誰,生活上我要努力成為誰的樣子等等。在這些比自己優秀的人的影響下,我們會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需要註意的是,設定目標有時候就像跳高壹樣。如果定得高,往往會因為心理作用而達不到原來的高度。如果妳把它設置得很低,妳將經常達不到原來的高度,盡管妳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它。設定現實的目標。
4.提升自己:努力做壹名合格的中學生。我們不可能不犯錯誤,但不能讓錯誤成為壹種習慣。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註意不斷提升自己,及時糾正那些不該犯的錯誤,不斷給自己充氣,給自己加油,堅持好的做法,讓他成為壹種習慣。只要妳有毅力,妳就會成功。
四。結束語
孟子有壹句話...因此,在斯裏蘭卡人民獲得壹個重要職位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先苦了他們的心智,苦了他們的筋骨,餓了他們的身體,他們做什麽就做什麽,所以要有耐心,收獲他們做不到的...同學們,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振作起來,為我們的理想而奮鬥。
最後,用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壹句話來結束今天的班會,
習慣就像壹根纜繩,我們每天都給它纏上壹根新繩,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