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蘇格拉底最後的辯護真的這麽讓人失望嗎?

蘇格拉底最後的辯護真的這麽讓人失望嗎?

讀蘇格拉底的著名演講《最後的辯護》,讓人不得不藏起思緒,感嘆:人在旦夕,其言甚好。這哪裏是“世界級智者”“哲學家創始人”的臨終告白?依山傍水,無以言表。根本沒有哲學,也沒有提到人類罪惡的制造者。總之跟現代思維差遠了不是嗎?不信的話,試著解釋壹下本質:

第壹,沒有意識到生命的尊嚴和生命權。蘇格拉底說上帝沒有告訴我不要死。我必須傾聽上帝的聲音,然後死去。“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是我的福氣。”蘇格拉底說,死後可以去見他所敬仰的智者和勇者。這不是自欺欺人。這是什麽?蘇格拉底說,死亡也是壹種休息。這不是精神上的勝利。這是什麽?現代思想認為生命是唯壹的真理,生命之外什麽都沒有,只有空虛,只有宗教的欺騙。哲學是不是和宗教壹樣,是鴉片,是騙局?現代思想認為人類幸福的最終決定者不是上帝,不是上帝,而是壹個獨立的個體,蘇格拉底的上帝,這是壹個非常前現代的東西。

第二,沒有批評和憤怒,沒有正當的抱怨,沒有對真正造惡者的不友善的揭露。公元前399年,莫萊圖等人以“向青年傳播異端邪說”為借口審判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實際上放棄了辯護,根本沒有證明自己如何不是異端,也沒有揭露時代生活中真正的醜惡,以喚起治療的希望。“我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靠防禦活著。”多麽令人失望!本來我們是要去看壹場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光明與黑暗的燭光,上帝對魔鬼的反擊。他們變得如此散漫,軟弱和書生氣,他們的眼睛變得像壹個失去目標的獵人。

如果死亡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只是遷移到了另壹個世界,那裏住著所有死去的人,那麽,我的朋友們,法官們,還有什麽能比這更美妙呢?如果旅行者在到達地下世界時擺脫了世俗的法官,但他遇到了誠實的法官宋旻浩、拉達曼·塞斯、阿克斯、特裏普·托馬斯和在這裏生活了壹輩子的眾神之子,那麽這段旅程將是真正有意義的。如果能和俄耳甫斯、博物館、赫西亞德、荷馬對話,誰不會放棄壹切?如果死亡真的是這樣,我願意繼續死去。

第四,沒有生活經驗。死亡沒有痛苦。蘇格拉底說死亡是無夢的睡眠,第二說死亡是聽從上帝的召喚,第三說“要充滿希望就要尊重死亡”,等等。總是無風無雨,風平浪靜。蘇格拉底的死很抽象,只是壹個神的死,而不是肉體的死,這與現代人真實復雜的內心體驗相去甚遠。

那麽,蘇格拉底最後的辯護真的如此令人失望嗎?其實以上所有的觀點都只是現代人站在現代思想的立場上得到的偏見;最後只能說明現代人因為現代思想的塑造,離真正的古代智慧還有多遠。

首先,光說蘇格拉底最終沒能展現出哲學體系的成就是不夠的,這是蘇格拉底的優勢。在蘇格拉底的辯護中,對“死亡”現象進行了清晰的分析。死亡的意向性無非是兩種:壹種是上帝消亡論,壹種是上帝不滅論。不管是哪種意圖,其實都是對人有利的。前者的“收獲”是因為壹個美妙的無夢之夜(根據生活經驗,所有的無夢之夜都能獲得清晰的體驗和身體上的舒適)。後者的幸福是因為再次見到許多偉大的靈魂,而這種“再見”是壹種非常高級的精神生活的幸福。因此,當生命註定要終止時,就沒有必要避免死亡。明白了這壹點,就等於明白了“死是福”。所以,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實際上是以他清晰的智慧和卓越的工作,向人們展示了不要停留在意見、情感和偏見中,幫助人們做正確的思考,成就了正義而清晰的人生,從而激勵人們更加熱愛真理和美德。哲學家展示給人們的不是他們的邏輯結構,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是最好的哲學家。

正如已故政治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所說:蘇格拉底展現了更豐富的壹面:即不懈探索塑造的人格。他教給我們的不純粹是他的方法,而是這種方法(以及那些指導他的信條)在蘇格拉底身上作為壹個整體體現出來。我們看到蘇格拉底生活在他的探索和與他人的交流中,並看到這種方式融入了他的生活和死亡。蘇格拉底用他的整個人教導我們,就像佛陀和耶穌壹樣。在所有的哲學家中,只有蘇格拉底這樣實踐哲學。

如果妳認為把別人處死就能阻止人們譴責妳,那妳就大錯特錯了。這種逃避方式既不可能,也不光榮,但另壹種光榮而簡單的方式不是約束別人,而是關註自己,讓自己變得完美。

後來讀到這裏,我的眼睛突然亮了。我發現在整個20世紀的中國思想中,“光榮而更簡單的方法”完全破產了,完全被忽視了。如果蘇格拉底也用揭露敵人、批判敵人的方法,那正好證明了敵人的邏輯:通過取消別人來實現自己。再厲害的取消別人,他甚至“踏上壹只腳,叫他永遠不要翻身”,用雕塑的方式證明了他的野蠻。人們要反抗壓迫,爭取解放。這是整個現代思想的優勢,也正是在這裏,整個現代思想喪失了。占有的同時,也是被占有,也就是新的壓迫和奴役。尤其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奴役。當他宣布勝利的時候,也是他不知不覺成為另壹種囚徒的時候。而整個古代思想,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關註自己,使自己完美”因為這種真正的自愛和真正的受益,蘇格拉底可以相當肯定地說:

如果我的兒子長大後把財富或其他東西放在美德之外,法官們,懲罰他們吧!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很偉大,但胸中卻什麽都沒有,那就怪他們吧,就像我怪妳壹樣。

這是他的臨終關懷,這是知識生活與德性生活的完美結合,是人從中獲得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是生命散發出的巨大澄明和光輝。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飲鴆而死。石說,定罪後,壹個朋友為他設計了壹個越獄計劃,但他斷然拒絕。他提出的理由是,他壹生享受法律的好處,晚年不能對法律不忠。他以死踐行了哲學對美德和真理的承諾,也維護了人類文明的尊嚴。即使這個文明有這樣的缺點。

  • 上一篇:法律教育經歷...1000多字。
  • 下一篇:組織結構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