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常識1。幼兒園安全教育“遇到危險怎麽辦”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孩子年齡小,安全意識弱,安全防護能力差,安全問題時刻存在,危險隨時可能發生,這足以引起廣泛關註,尤其是教師的重視。正如《綱要》所指出的,“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時時保護孩子的安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保護自己。而且,漫長的暑假就要開始了。許多父母沒有時間照顧他們的孩子,把他們壹個人留在家裏。不安全因素總是存在的。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勢在必行,義不容辭。因此,在這學期,我設計了壹個“遇到危險怎麽辦”的安全教育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必要的、正確的自我保護常識,有效地保護自己,讓每壹個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活動的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孩子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教給孩子壹些必要的自我保健方法,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
3.培養孩子的觀察、思考、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三、活動難度大: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2.活動難點:讓孩子掌握壹些自我保健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四、活動準備:
1,安全教育小故事圖片、DVD等相關資料;2.DVD播放器;3.獎品;五、活動流程:
(1)教師以“人生有許多危險”為題引入話題,吸引幼兒的註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故事的前半部分:
1.孩子壹個人在家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小偷進屋偷東西。2.孩子壹個人在家,陌生人敲門;3.孩子壹個人在家的時候,家裏突然著火了;4.孩子壹個人在家,突然食物中毒、受傷、生病;(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遇到以上四種危險怎麽辦?
(四)師生對話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正確有效的方法。
(5)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故事的後半部分:
1.當妳發現小偷時,妳可以悄悄地溜出門去報警或向鄰居求助。2.陌生人敲門,不要隨便開門,要叫大人等。3.如果房子著火了,先開門逃生,再求救。如果逃不掉,應該叫大人,先報警。4.當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發生時,迅速給大人打電話。(6)老師和學生* * *總結影片中教授的方法,以及孩子和老師思考的方法。教師在總結的同時,要展示相應的圖片或資料,加強孩子的記憶。
(7)活動總結:
1,老師列舉了壹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危險,並介紹了它們的應變和防護方法;2.教育孩子,在他們的生活中,危險可能無處不在。只有不做危險的事,在危險面前保護好自己,才能避免災難;(8)活動的延伸:
鼓勵孩子多註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在獨立尋求自理措施後與大人討論自理措施。
第六,反思活動:
可以圍繞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渴望了解或解決的、生活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安全自理問題有目的地開展活動,讓幼兒充分調動自己的全部智慧去海邊壹探究竟,有效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並且活動立足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整個活動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而是幫助孩子設計場景,轉換角色,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漁,讓孩子真正觀察到真實情況,有效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探索,營造壹種有利於並能促進活動的教育氛圍。從活動效果來看,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達到了預期效果,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壹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動。
2.幼兒園安全教育知識有哪些?
防止小偷趁大人不在時闖入打開水壺。
7、父母的名字,不提也罷。11,抓蟲子,家庭住址,不爬窗戶,不滑樓梯扶手,教育孩子遠離變壓器;教育孩子養成在公共場所遵守消防標誌和疏散指示的習慣,教育孩子帶著大人,不要放在玄關,教育孩子在家不要自己鎖門,教育孩子不要和同伴玩玩具。
4;知道各種報警電話。過馬路時,教育孩子做運動或遊戲時要聽從老師的安排。聽老師(或大人)的1,鼻子,也不要留在幼兒園玩,玩電,跳樓梯。13,上下樓梯靠右邊走,不要搶,不要幹。萬壹發生意外,妳必須盡快逃離。陌生人要這樣,不要在路上逗留玩耍:“我爸媽不在家,火,玩門,咬人。
12可以說是預防事故,工地等危險場所。6、到公共* * *場所參加遊覽,耳。
9、會表達清楚,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跑來跑去沖撞園名,不要隨便離群,只有家長,走在街上靠右走,下午放學。10,避免互相追逐,引導孩子了解消防栓,有事告訴老師,不要自己亂跑,知道幼兒園安全通道的出口,不要隨意開門。
14,活動有序。5、以防受傷。
8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不要玩煤氣,懂得保護自己,遇到緊急情況要刮車窗,走人行道,防止發生意外,讓孩子懂得玩火,旅遊或野外行走不要隨便摘花摘果,教育孩子不要在沒有大人引導的情況下自己過馬路。2、滅火器的用途,請稍後再來”,不要私自和陌生人走,懂得報警,飲水機,要遵守交通規則,教育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打火機,教育孩子不要隨身帶玩具和尖銳的器具去公園,並告訴他們。
3、電話、跳樓等危險動作、毒品等危險品,教育孩子不要隨意相信陌生人,護士可以觸摸他(她)的身體,不要讓陌生人觸摸他(她)的身體。外出散步或戶外活動時,遵守紀律,毆打同伴和醫生,向孩子解釋和宣傳安全知識,教育孩子獨自在家時玩水的危害。
3.如何培養幼兒園小朋友的安全意識
兒童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他們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做好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壹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安全工作,孩子們才能在幼兒園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所以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和義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安全問題尤為重要,這主要是由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特點決定的:壹是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安全知識的空白區相當大,幾乎沒有防範能力。
尤其是戶外活動,安全隱患很多,安全問題最重要。因為我在照顧幼兒園的孩子,所以我也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活動特點有很深的了解。用壹句話總結,就是“我關不住,放不下。”
初學走路的孩子正處於喜歡鉆來鉆去、爬來爬去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生活經驗少,接觸的東西少,所以特別好奇。當他們看到有趣的東西時,他們伸出手,當他們看到好吃的東西時,他們張開嘴...戶外世界是壹個開放的世界,很多安全問題往往是意想不到的,防不勝防的。第二,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身體機能還很低下。
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還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中,它們的組織都是嫩的、不發達的,身體容易受到損傷和各種疾病的侵襲。幼兒園的孩子平衡性差,動作不靈敏,往往容易摔跤。
同時,幼兒園小朋友的認知水平也很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知道做什麽,做什麽會有危險。而且他們特別活潑好動,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經常性的安全教育,還應該抓住時機,從小堅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孩子避免傷害,甚至終身受益。因此,我們班組織孩子們開展了壹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壹是結合日常生活環節,及時引導,隨機進行安全教育。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天性好動,控制力差,安全意識差,特別喜歡玩各種物品。
所以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往往會存在壹些不安全的隱患。根據孩子的這壹特點,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收集了壹些藥品、飲料、洗潔精的空瓶子,通過故事和隨機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了解這些不同的瓶子,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孩子可以碰的,哪些是孩子不能碰的,提高他們對這些物品的安全意識。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上廁所喝水的時候經常會很擁擠。我壹直提醒他們,但是沒有用。
於是我在孩子們的小便池、洗手池、飲水機等地板上留下了小腳印。讓孩子明白,只有踩小腳印,才能洗手接水。沒有小腳印,還得在旁邊等壹會兒。
壹段時間後,擁擠的現象減少了。壹次去洗手間的時候,發現英傑的孩子在等,就對前面的孩子說:“妳洗完我可以洗嗎?”前面的孩子高興地說:“好吧。”
而且洗手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快就要輪到英傑洗了。我及時表揚了這兩個孩子,並把這句話告訴了其他孩子。
從那以後,我經常在孩子上廁所洗手的時候聽到這句話。這樣做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行為規範。
第二,通過學習兒歌和故事,萌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通俗易懂的兒歌和故事深受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擬人化的表情更能激起小朋友的* * *歌聲。
我把壹些與孩子生活相關的安全知識放進故事和童謠裏,讓孩子在聽故事和讀童謠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安全知識,萌發自我保護意識。(1)巧妙運用童謠:童謠短小精悍,簡單易記,非常適合嬰幼兒,也很受小朋友的歡迎。作為壹名幼師,我對童謠情有獨鐘,童謠更是我的得力助手。我把童謠融入安全教育活動。如果孩子經常用手揉眼睛,我會教他們童謠“小眼睛,亮晶晶的,亮晶晶的”。
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現在每個活動室都有電視、VCD、錄音機等。,電源插座的數量也增加了。
孩子們觸摸這些帶孔的插座很危險。所以兒歌《電老虎》:電老虎不讓妳碰。如果妳碰它,它會生氣。如果妳咬人,不要碰電老虎。壹定要記住。
讓孩子們知道觸摸電源插座是危險的。在戶外活動中,小孩子向後滑或者妳推我擠都是非常危險的。我組織孩子排隊,背兒歌“排隊,滑,妳不推,我不擠,壹個壹個慢慢地,快樂地滑。”
讓孩子有序滑行,減少擁擠,避免發生危險事故。(2)用紅燈綠燈、小安全員、不要和陌生人走、有趣的交通標誌、尖銳的東西會傷人等通俗易懂的故事來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第三,讓孩子通過電腦多媒體觀看安全教育的課件,激發孩子的興趣。由於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宜采取集中教育和正面引導的方式。在集中安全教育活動中,向孩子們展示有關安全知識的圖片和視聽資料,或借助現代教育手段進行全面講解。
結合安全教育活動,我們專門搜索了壹些關於安全的課件,也在網上找了壹些孩子能看懂的常用安全標誌,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如:不要玩火,不要攀爬,不要從高處跳下,小心燙傷等。
引導孩子看壹看,說壹說,通過孩子看圖像標誌和圖片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講解,讓孩子知道有些危險的事情不能玩,危險的事情不能做,讓孩子更加清楚什麽是可以做的,什麽是危險的,什麽是不可以做的。
4.關於安全知識的小課堂故事
給孩子看安全知識的圖片,讓孩子自己去了解和討論重點,從而認識到我們應該怎麽做才是安全的,通過具體的例子,加上老師的全面講解等等。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影響下吸收安全知識,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由於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采取正面引導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有益的。如果只是反復強調危險的不良後果(比如壹個不聽話玩火的孩子引起火災;另壹個孩子打翻了打開的瓶子,燙傷了手等。),孩子模仿實驗是必然的。但如果我們多舉壹些孩子註意安全的例子,這些正面的材料會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安全知識,避免盲目模仿。
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進行,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要滲透到孩子的日常活動中。根據孩子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合理的安全教育。
5.幼兒園的小朋友對安全知識了解多少競賽題目?
1.過馬路的時候,行人要走,或者。
2.坐公交車的時候要靠門上車,遇到單門車要靠門下車。3.在地鐵站臺等車時,妳應該站在裏面。妳不應該走進站臺或把頭和手伸出站臺四處張望。
4.乘出租車時,妳應該從側門上下車。5、紅綠燈有,,等三色燈。
6.歲以上的學生更適合騎自行車。7.道路上的標線按其功能可分為、和。
八月是交通安全日,提醒我們註意交通安全。9.孩子入園要向幼兒園交兩張卡,兩張卡合二為壹。
10.婦幼保健院體檢壹個月內有效。離開幼兒園壹個月以上的孩子,入園前必須重新檢查。
11.電氣設備,包括插座,應該放在兒童夠不到的地方,距離超過100米.12,紅眼的隔離期至少是天。
13,水痘的隔離期是:全部結痂但病後不少於天。14,流行性腮腺炎的隔離期為發病後天。
6.小班安全教案“活動中要註意什麽”
活動目標:
1.了解壹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知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猜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加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快樂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壹本兒童讀物。
活動流程:
首先,觀察圖片,猜測可能會發生什麽。
(1)老師引導孩子打開童書。問:請看圖片並說,圖片上的孩子們在玩什麽?這樣玩怎麽樣?為什麽?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觀察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老師:讓我們猜猜,如果這些孩子這樣玩,可能會發生什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猜測,說出後果的危害。
第二,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其他危險行為。
(1)老師:妳知道有什麽比較危險的玩法嗎?為什麽這樣玩很危險?
(2)通過討論幫助孩子了解幾種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害。
三、組織孩子討論:怎麽玩才能讓自己更安全?
(1)老師:剛才我們說了,很多玩法和東西都是危險的。那麽,我們應該怎麽玩,玩什麽呢?如何讓自己更安全?
(2)鼓勵孩子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觀點。
第四,學會自我保護策略。
老師帶領孩子在教室外玩大型玩具,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保護自己。老師們也在活動中不斷示範,提醒孩子們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學習相應的策略。
7.談談如何在小班實施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壹切都充滿好奇心。
我想看看,摸摸所有的東西。而小班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階段,身體協調性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經驗,自我保護意識差,往往無法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麽後果。
幼兒園要註意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中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讓幼兒掌握壹些基本的安全知識,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做好幼兒安全教育,重要的是開展班級安全教育。
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幼兒講道理,動之以情,行之以行,潤物細無聲。首先要講道理,從小事上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其次,動之以情,提高孩子在小事上的自我保護能力。第三,引導孩子遠離安全事故。
關鍵詞:安全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他們想看到和觸摸壹切。但他們的能力和體力非常有限,動作不靈敏不協調,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孩子往往無法清晰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往往會導致危險因素,無法對突發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
遇到危險時,他們也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場景壹:下課了,小朋友喜歡擠進門裏玩。
壹會兒開門,壹會兒關門,然後聽到孩子的哭聲——開門的時候香香的手被門夾住了。鏡頭二:早上的活動,教室裏有孩子來回跑,有的孩子拿著積木在後面追,很快孩子就亂成壹團。
場景三:晨練結束後,孩子們玩了“開火車”的遊戲。突然,壹個孩子不小心絆倒了,後面的孩子覺得很好笑,興奮地壹個接壹個壓在摔倒的孩子身上。場景四:午睡室裏,孩子們熟睡,萌萌的孩子在嚼著什麽。
當我輕輕靠近她時,仔細詢問後,發現她正在咀嚼衣服上的拉鏈頭...看到聽到這些現象,我總是忍不住想:孩子受傷離我們有多遠?安全風險壹直在我們身邊。“安全第壹”,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時刻牽動著家長、老師和很多人的心。
然而,目前成人兒童保育工作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曾經看過壹篇文章:壹個遊客租了壹輛馬車,走到盤山路的時候,遊客對馬車夫說:“妳讓馬走到馬路上,馬車會掉到山谷裏的。
”馬車夫說,“馬很聰明,它知道摔倒的後果。“馬車夫的話讓我深受感動。
作為成年人,我們往往認為孩子年紀小,沒有經驗,不懂事。教育他們的時候避開壹切負面的東西,怕造成負面影響。
尤其是父母,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每次送孩子,我只是反復告訴他們,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我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我恨我不能把孩子關在壹個有銅墻鐵壁的堡壘裏,讓他們不會受到傷害。
老師也是這樣,孩子行為出格就很擔心。但是單純的說教並不能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反復的勸誡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另外,孩子們整天被關在教室或者家裏,對外面的世界壹無所知。壹旦被釋放,他們就像被困了很久的鳥壹樣,想嘗試壹切。那麽誰能保證沒有危險呢?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孕育著希望的開始,預示著未來的收獲。孩子正處於生命的春天,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無疑就像在生命中播下和平的種子。
俗話說,春天種下壹粒種子,秋天就會收獲壹萬粒。要切實提高全民安全素質,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尤為重要。
做好幼兒安全教育,重要的是開展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幼兒講道理,動之以情,行之以行,潤物細無聲。
首先要講道理,從小事上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我當了十幾年班主任,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孩子很難教。
是的,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並不比成年人少,容易受到社會習慣的影響,往往導致學校教育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下顯得蒼白無力。如何* * *這些負面影響?壹定要註意從孩子的日常瑣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素材。
1)從聽到的小事提高孩子的防範意識。我們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情,很多都是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如果我們善於發現和挖掘,孩子就很容易被教育。
老師平時註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經歷和看法,張貼宣傳,提高安全警示教育。比如組織孩子看動畫片《小明跟誰去了》,讓孩子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走,千萬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2)從妳看到的小事進行安全教育。眼睛是我們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很多小事也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
小班的孩子好奇,好動,隨心所欲,不知深淺,不知是非。他們經常在老師不註意的時候玩壹些危險的東西,做壹些危險的事情或者去壹些不安全的地方。但是老師不能因為這些限制孩子的活動。
他們雖然年輕,但是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在生活中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互動後,我們可以獲得相應的信息和感受。
教師要在壹天的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的壹舉壹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比如第壹場,燕燕關門的時候手被捂住了,孩子們看到香香受傷後痛苦的表情後都說。
8.小班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安全過馬路?
樓主妳好: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快樂每壹天。
然而,孩子生來就是小探險家。他們對周圍的壹切都充滿了好奇,想要看到和觸摸壹切。意識不到壹些活動帶來的危險。
幼兒正處於身心發育階段,身體協調性差,缺乏常識和適應能力,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在幼兒時期,經常發生燒傷、燙傷、誤食、意外變性等意外傷害,給家庭帶來巨大痛苦。所以培養日常安全意識非常重要。
那麽,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呢?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我總結了以下方法:1。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教師在日常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抓住日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隨機教育。比如孩子洗手時,要求排隊,不能推、擠,防止受傷;在室內時不要把手指放在門下,否則妳推門時別人會夾到妳的手指;做手工時,剪刀尖要向下,以免傷到別人;在戶外活動中,尤其是玩爬架、滑梯、蹺蹺板等大型玩具時,容易發生意外。
壹定要提前教會孩子正確的玩耍方式,比如抓好、拿好玩具,不要互相擁擠、推擠。2.通過學習“安全兒歌”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為了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孩子在教育活動中學習簡單易記的“安全兒歌”。
比如孩子喝水,為了避免燙傷孩子,我們會教他們學習《喝水歌》:如果渴了,註意不要被熱水燙傷。萬壹熱水燙傷手,趕緊用冷水洗手。孩子壹個人在家的時候,為了防止壞人闖進家裏,教他們學兒歌《壹個人在家》:壹個人在家玩的時候,有人敲門就不要開門,防止壞人闖進來。
這樣兒歌容易理解和接受,既提高了趣味性,又註意了安全性。第三,通過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需要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開始。
習慣是經過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逐漸形成的,而孩子天性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和堅持力。因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提出要求,教給孩子方法,還要註意督促檢查,讓孩子的良好習慣不斷強化,逐漸形成自覺行動。比如:教孩子喝水前吹氣,避免燙傷;吃飯時不要嬉笑打鬧,避免食物進入氣管;走路不要把手插在口袋裏,不要推其他小朋友;在戶外不要追逐、奔跑;播放幻燈片時排隊,等等。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讓他們有更多的樂趣,大膽探索世界。第四,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兒童在戶外摔傷、擦傷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為孩子不會正確玩遊戲或者不會使用壹些工具造成的。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增加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
比如,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保護自己,我設計了“石膏熊”。我以孩子喜歡的動物和聽故事為出發點。我通過講故事和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運動熊都做過什麽,為什麽要打石膏,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熊怎麽做才不會在鼻子上貼膏藥?由此,我掌握了壹些戶外活動的方法:打球時,要用手接住;摔倒時用手撐著地面;爬梯子時要用手。
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孩子們學會了怎麽玩,怎麽安全地玩。並且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安全是第壹位的。僅僅依靠老師和老師的外在保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加強對孩子們安全意識的教育,教給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把安全的金鑰匙交給每壹個孩子,讓安全意識逐漸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為了更好的保護幼兒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