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壹段偏離主題,本末倒置的婚姻,似乎從壹開始就註定了失敗。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這些不同形式的婚姻,它們的目的是什麽,結局會是什麽。
1,閃婚,結婚太早
閃婚的出發點無非是“壹見鐘情”,不想把對方據為己有,或者是因為發展太快,本不該發生的關系,紙包不住火,對方未婚先孕,所以要盡早結婚“掩人耳目”。
壹對認識時間很短,沒有經歷過任何考驗,沒有經歷過磨合的情侶,無疑是在賭婚姻,在玩感情。就像刮彩票,對方是個靠譜的人,可能中獎,成功度過余生;壹旦對方不靠譜,不是妳想要的人,妳就人財兩空,妳會後悔的。
閃婚,結婚太早,賭上婚姻,結果似乎已經註定,十賭九輸。
2,根本不懂愛情,只是追風,或者應付婚姻。
有壹種奇怪的想法叫做“看到別人結婚我就想結婚”,或者到了年齡父母不停催我,然後我就“為了結婚而結婚”。
壹個人連自己為什麽要結婚都不明白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命運的不負責任,對別人感情的不負責任,莫名其妙地把自己和壹個陌生人綁在壹起,最終誤導了別人。
出於追風和應付結婚沖動而結婚,是親戚或朋友間的普遍現象。為了跟得上競爭,也為了所謂的“爭口氣”,看到別人結婚,覺得自己會丟面子,面子沒地方放,於是不管三七二十壹就急著結婚,只為了壹個所謂的“面子問題”。
這種不懂愛情,跟風處理婚姻的婚姻,早就註定失敗。
3.家庭婚姻,利益交織的婚姻
壹家公司因經營不善陷入財務危機,需要大量資金註入以挽救將要倒塌的大樓;壹個集團需要達到某種政治或商業目的,需要聯合另壹個強大的陣營才能共贏,於是以聯姻的形式把兩個家族捆綁在壹起,最終達到某種目的。
這類影視劇中經常拍攝的情節,在現實中也是司空見慣。家庭婚姻,利益交織的婚姻,感情是次要的。只有* * *利益壹致,戰略目標壹致。壹旦同壹個陣營失敗,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失利,婚姻自然會分崩離析。
既然“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關系”,當利益消亡,婚姻也就宣告結束。
4.壹個不大的“巨嬰”不適合結婚。
是壹個人成年後依賴父母的壹種“巨嬰”;沒有獨立的判斷思維和獨立的生活能力,凡事都要征求別人的意見,也是壹種“巨嬰”。
“巨嬰”最大的表現不是老了,而是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照顧,不可能獨立。壹個還沒長大的“巨嬰”根本不適合結婚。即使結婚了,她又如何面對新家庭的壓力,接受生活的考驗?他父母去世壹百年後,很明顯他不能獨立生活。
尚未長大的“巨嬰”不僅在組建新的家庭,還在哺育下壹代,這場婚姻的結果可想而知。
5、過於理想化的柏拉圖式精神婚姻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思想和學術流派,會有不同的思想和觀念。七八十年代的觀念,對婚姻生活的看法,已經不適合20世紀了,因為人在變,觀念也在變。
無論是歐洲的天主教,還是中國的佛道,都會宣揚壹種“善良純潔”的關系,但這種理論未必適合婚姻家庭生活。
宗派主義把這個人稱為“汙穢的”,把性接觸稱為“淫穢的”,以至於壹些誤解婚姻的人認為婚姻必須是柏拉圖式的精神婚姻,拒絕身體接觸,不能做出褻瀆神靈的事情來避免在地獄贖罪。
婚姻,宗派主義和宗教信仰是兩回事,太理想化的柏拉圖式的精神婚姻在現實中是無法生存的。
6.面對沒有寬容的婚姻
有些夫妻,天生就喜歡“頂牛”,互相對抗。沒有人拒絕接受誰,也沒有人會讓誰。似乎他們從壹開始就喜歡爭吵。甚至還有人好奇這對情侶是怎麽走到壹起結婚的。這種不寬容的對抗能持續多久?
偶爾有分歧和爭執,或許可以理解,但對抗已經成為婚姻生活的主旋律。沒有人屈服,沒有人懦弱不懂包容。很難想象這樣的婚姻為什麽會走到壹起,什麽時候會分。
7.家庭暴力依然存在的婚姻。
在當今法治社會,仍然存在家庭暴力,令人難以理解。明明可以訴諸法律保護自己,可為什麽那麽多人寧願忍受家暴也不願訴諸法律解決?
根據家暴受害者的供述,家暴多來源於酒後失去理智,或者男方潛在的暴力傾向,施暴者幾乎都是事後下跪求饒。
對施暴者的幻想可能是家暴受害者的普遍心理,但這種面對生命威脅的忍耐何時到來,結局似乎註定,誰也無法預料。
8.不考慮對方感受的自私婚姻。
任何決定,哪怕是家裏的大動作,也不會征求對方的意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在擡頭,不把老婆當回事,壹切都是自己說了算。在家裏,他奉行“壹言堂”,絕不允許有不聽自己意見的現象。
這種完全不顧對方感受的自私的婚姻,也很難長久,因為沒有人能忍受壹個把自己當空氣,沒有家庭氛圍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