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肥牛的選育
選擇2-6歲、高大、健康、無疾病的夏洛來、利木贊、西門達爾等肉用雜交公牛放牧育肥。被淘汰的公牛、不孕母牛、低產母牛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耕牛,在淘汰前都可以通過放牧和育肥來提高其產肉量。幼牛的抓草能力強,育肥效果好。老弱牛的育肥效果較差,但經過適當調理也能獲得較好的增重效果。年齡太大、沒有牙齒、有嚴重消化系統疾病和傳染病的牛沒有育肥價值,應該淘汰。
2驅蟲劑和健胃劑
牛在放牧育肥前要驅蟲健胃。牛因為吃草,經常接觸地面,所以消化道內經常感染各種線蟲,體外也容易感染虱子、蟎蟲、蜱、蠅蛆等寄生蟲。需要在健胃的同時驅蟲,以提高增重效果。目前驅蟲藥種類繁多,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研制生產的殺蟲劑(阿力佳)是驅蟲藥的首選。該藥物可驅除畜禽體內數十種線蟲,以及蜱、蟎、蜱、蠅蛆等體內外寄生蟲,具有顯著的催肥效果。用量為3kg體重,用1粉劑2粒(含10 mg有效成分),灌胃或混飼。驅蟲最好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牛在第二天白天驅蟲,方便收集處理。給藥前幾個小時最好停止進食,只給水,以提高療效。有消化不良和腹瀉癥狀的奶牛可以給健胃散,每天1次,每次250g,連用2天。個別瘦弱奶牛餵健胃散後再餵酵母粉,每天1次,每次250g,或50 ~ 100片酵母片,調節胃腸功能。
3放牧育肥技術
放牧育肥期壹般從5月下旬開始,6月下旬結束10。放牧方式可因地制宜,農戶多采用小群體放牧方式,每群約10頭。夏天天氣熱,蚊子多,影響牛的放牧和餵養。因此,夏季放牧應盡可能避開炎熱天氣,采用清晨出發,下午晚歸,中午休息的放牧方式。每天放牧兩次,早上6 ~ 10放牧,下午3 ~ 7點放牧,每天放牧8小時,中午把牛趕進棚裏或拴在樹蔭下。每次放牧後飲水1次。放牧時,讓牛喝幹凈的水,不喝死水和泡裏的水;不要在低窪地區放牧,防止牛感染肝片吸蟲。同時要註意防止日曬雨淋。秋季放牧,要愛護牛群,不要讓它們傷害莊稼和菜地,防止牛群因誤食蔬菜和農作物果實而腹瀉死亡。育肥牛不要有牛,以免影響公牛的采食量和增重。如果牛比較多,可以單獨分組。育肥牛不能用,以免“肥滑”,降低育肥效果。
4 .做好補充餵養工作
有條件的養牛戶采用放牧加補飼的育肥方式,增重效果會更好。晚上放牧後半小時內可以補飼。每頭奶牛每天補充草3 ~ 5公斤,玉米0.5 ~ 1公斤,棉籽餅0.3 ~ 0.5公斤,鹽50克,尿素50克,生長素20克。補飼時,先餵草,再將精料和各種添加劑混合均勻後拌入草中,直至飽滿。在放牧補飼條件下,改良肉牛日增重可達1.5 ~ 2 kg,本地黃牛日增重可達1 ~ 1.5~2kg。
5及時宰殺
肉用雜交牛多在3-5月出生,經過壹個冬春的飼養,次年5月1歲時體重可達250kg左右。5月下旬開始放牧育肥至6月下旬放牧育肥期結束10,育肥牛體重達到350 ~ 400公斤即可出欄。如果此時不出欄,可以從10結束進入育肥期,經過2 ~ 3個月的集約化育肥,體重達到500 ~ 550公斤時即可出售,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