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善變,財富善變,知識終將老去,唯有技能才能長存。讓法律思維和寫作技巧在妳的頭腦中生根發芽,並貫徹在妳的日常言行中。
□高雲
法律是壹門崇高而神聖的學科。美國當代著名法學家博登海默說,法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因為其他發明使人類學會控制自然,只有法律使人類學會控制自己。早在古希臘,哲學家和智者就用辯證法來尋求人類的真知,組織國家的政治生活,逐漸形成專門的技術和知識,進而演變為法律,使之成為文明人必須修煉的知識。
理想與現實之間
法律職業,尤其是律師,在外人眼裏是披著金色外衣的高尚職業。退休者可以免罪,實現個案正義;進入的人會照顧世界,為世界尋求公平正義。當前的中國社會,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依法治國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奠定。法律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乃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所有這些情況都向年輕人展示了法律職業廣闊而光明的未來。
於是,每年都有潮水般的法學院畢業生,個個都有名牌大學的法學學士、碩士學位和各種證書,躊躇滿誌,信心滿滿地投身法律行業。我認為憑借我四年甚至六七年所學的專業知識,我可以在法律行業大展拳腳,闖出壹片新天地。
然而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就是這麽大。有太多太多的年輕人徘徊在法律職業的門外。即使是取得了司法職業資格證書的新人,仍然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我遇到過很多申請律師的新人。雖然持有司法資格證,但對於法律職業和實務技能,如何與當事人溝通,如何思考和分析法律問題,如何以最佳的成本收益比設計出最佳的法律方案,如何寫出漂亮實用的法律文書,甚至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仍然茫然無措。其實壹紙證書只是意味著上天對妳過去幾個月甚至幾年不懈努力的肯定和獎勵,而不是為妳未來的職業生涯鋪上紅地毯。未來能否在法律職業的大海中自由遨遊,是否會被水嗆到,需要的不僅僅是頭腦中的法學理論知識,而是能夠指導日常言行的實踐技能。
妳為什麽選擇?
人們常常在陷入困境後發現自己沒有準備好。很多法學畢業生在走出象牙塔後,發現自己對很多現實問題的回答還是很模糊,比如:在現實社會中生存和發展需要準備哪些知識和技能?如何在有償工作和有意義的工作之間選擇?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等壹下。
站在律師行業的大門口,妳會感受到各種誘惑、沖擊或質疑。這樣那樣的選擇有很多原因。也許妳只會做壹兩年,也許壹輩子。於是,很多同學不停地問這樣的問題,是讀研還是工作;出國還是留校;我為什麽要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選擇等等。
其實法律人的就業前景還是挺廣闊的,可以從事的職業有很多,比如公安部門、企業法務、律師、教師、編輯、記者等。根據工作和生活方式,大致可以分為“法學家”或“法學家”。
壹個“法學家”可以繼續生活在大學校園的書生氣裏,然後思考社會的做法,主張正義;退隱教書育人,獨善其身,以江平、梁慧星、王黎明等人為例。因為他的作品,他在全世界都受到尊重,他能在壹個充滿物欲和金錢欲望的世界裏,給自己留下崇高的尊嚴。
二是努力成為“律師”。即加入體制內從事法官、檢察官或公安職業,或在體制外從事律師或企業法律工作,在個案中整合法律資源、幫助當事人實現正義,為個人找到安居樂業的地方,直至老。當然,這樣的法律職業者通常被稱為有知識沒文化的“法律工匠”,所以被稱為“專家”。
無論是學者還是專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研究分類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選擇。在我看來,任何選擇都意味著失去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另壹方面,放棄任何壹個都意味著獲得了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所以這類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安身立命之本。
活著的根本是什麽?知識?不,是壹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詞,是力量的源泉。人的壹生要學的知識很多,但真正記住和掌握的不多,大部分都會被遺忘或淘汰。尤其是現在,知識更新換代快,淘汰快。據說全世界的知識每四年更新壹次。所以,只是妳有多少證書,讀過多少專著或者寫過多少論文,都是證明妳積累了多少知識,而不是證明妳有多少職業生存和發展的技能。想想賣油男往錢洞裏倒油的本事,想想我解決牛的本事,妳就會明白,職業的生存和發展,靠的是職業技能。它就像空氣,難以捉摸,卻又片刻不可或缺。經過壹步壹步的學習、實踐、理解,才能融入妳的頭腦,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終身受用,永不過期。
專業技能以思維活動為基礎,外化為寫作、溝通、談判、辯論等法律專業活動的技能和能力。其中,法律思維和寫作最為重要。毫無疑問,思維是壹切職業活動的指導。寫作比口語更難,因為寫作是法律職業者最重要的武器之壹。不管妳說清楚不清楚,壹定要寫清楚。所以我只見過寫不清楚但是寫清楚的情況,沒見過寫清楚但是寫不清楚的法律專業人士。
人脈善變,財富善變,知識終將老去,唯有技能才能長存。讓法律思維和寫作技巧在妳的頭腦中生根發芽,並貫徹在妳的日常言行中。壹旦幸運之神降臨,妳會發現自己就像壹匹爬了很久的好馬。穿過長長的峽谷,妳終於發現眼前是壹片廣闊的天地,妳可以在壹天之內欣賞春風的馬蹄疾,看遍長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