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物流行業有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中國物流行業有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各種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制造企業中的不斷應用,制造過程本身的技術對提高制造企業產品競爭力的作用越來越小。企業逐漸註重提高在物流中的競爭力,註重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現在,在發達國家,物流業可以起到帶動和支撐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作用。我國物流業起步晚,問題多,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之壹。因此,分析我國物流業存在的問題,理清物流業的發展思路,是經濟理論界的壹項緊迫任務。

壹,中國物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度第三方物流服務規模小。第三方物流是指在物流供應鏈整合過程中,由除貨物的供需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物流業的發展經歷了分散物流、專業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個階段。西方國家物流產業的發展表明,獨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占到社會的50%,才能形成物流產業。因此,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了壹個國家物流發展的整體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占整個物流市場的比重,日本是80%,美國是57%,中國只有18%。

在中國,不僅第三方物流服務小,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小。調查顯示,2001年,我國物流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為259人。道路運輸物流企業平均運營車輛數為1.43輛,僅有少數車輛超過100輛。這方面與國外物流企業差距巨大。2001全球500強企業中,物流企業有58家,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連鎖公司以219812億美元的營業額占據500強企業的龍頭地位。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都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的物流企業如果不能快速做大做強,市場競爭前景實在堪憂。

2.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大多是由傳統的物資和商業儲運企業、部委下屬的儲運基地、港口碼頭等轉運代理企業轉型而來。因為這些企業脫胎於計劃經濟,是粗放管理和條塊分割的產物,基礎設施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表現為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庫的倉儲設施落後,大部分倉庫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相當陳舊。現代集裝箱和零部件運輸發展不快。我國水路集裝箱化率只有42%,而世界上壹般是60%。高效專用車少,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高,效率低,裝卸機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利用信息技術是發展物流業的關鍵。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要與許多貨主建立合作關系,處理來自多個企業的不同種類數量貨物的交付,因此必須利用互聯網收集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配送等許多合作夥伴的信息,根據企業的需求為每個環節選擇最合適的合作夥伴,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就要求物流企業具有很強的信息收集、存儲和處理能力。從整體上看,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起步較晚,信息化程度較低,企業信息化存在諸多差異。很多物流企業還處於電話聯系、人工操作、人工裝卸的低級階段。許多現代信息技術,如條形碼技術、射頻技術、EDI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等。,正處於學習和起步階段。

4.物流管理制度、法規和技術標準不完善。目前,我國物流業的管理基本遵循計劃經濟體制,物流業的管理權限分為鐵路、交通、民航、海關、商務等部門。由於沒有統壹的主管部門進行宏觀管理和協調,物流中的橫向聯系被垂直管理體制切斷。在這種體制下,壹個企業很難實現貨物多式聯運(兩個或兩個以上運輸企業或兩種或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將壹件物品壹次運至目的地的運輸方式)。

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管理範圍和專業特點,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比如公路和水路對貨物運輸合同有不同的執行規則;工商、稅務、海關、檢驗等部門對物流企業的單證要求不同。由於各部門規定不統壹、不匹配,交接手續復雜,無法保證物流順暢運行。這些都會導致物流企業成本的增加。

此外,物流的技術標準尚未建立。物流設備的生產廠家分屬不同的部門,各部門的標準不統壹,導致物流設備的標準不壹樣,比如汽車、包裝容器、托盤、集裝箱等。再比如,海關、港口、航運兩個分中心的EDI應用系統都是封閉系統,相互之間無法聯網,技術標準也不統壹。不規範導致無效操作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物流成本增加,降低了物流企業的效益。

5.缺乏物流管理人才。近年來,中國物流業發展迅速。據統計,未來五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超過25%。目前,深圳物流企業超過1500家,其中資產超億元的有32家。但是缺少懂物流管理的人才。據統計,全國取得“物流碩士”資格的只有幾百人。北京、上海、深圳的調查顯示,三地物流人才總量為80萬人。物流人才短缺的原因是物流教育的落後。在我國高校中,物流專業只有9個,物流職業教育基本空白。

6.中國物流成本高。由於以上五個問題以及其他沒有在我國物流企業中分析的問題,我國物流成本遠高於發達國家。目前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約占GDP的10%,而我國物流成本約占GDP的20%。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企業平均物流成本占商品價格的40%,物流過程占用的時間幾乎占整個生產過程的90%,而美國平均物流成本只占商品價格的10%-20%,最高為32%,英國平均為14.8%,最高為25%。壹方面說明我國物流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另壹方面也說明我國物流業發展潛力巨大。

第二,中國物流業的發展。

1.提高對物流業重要性的認識,要把物流業作為主導生產、主導產業和重要產業。應該說,長期以來,我們對物流業在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與我國計劃經濟的影響和物流業不發達有關。發達國家物流發展的經驗和我國物流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物流業是促進經濟良性循環、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消費、培育內需的措施;這是中國企業應對國際競爭的重要舉措;這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物流體系的完善,物流業有可能成為社會生產鏈的主導者和協調者,為社會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

2.深化物流企業改革,做大做強,建立企業聯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未來物流行業各自為政,部門分割,沒有統壹規劃,重復建設加劇,市場發展滯後,全國物流企業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態。此外,工商企業在物流方面基本都是個體戶,因此形成了大量的物流設施存量。據中國倉儲協會調查,目前73%的生產企業有汽車車隊和倉庫,33%有機械化裝卸設備,3%有鐵路專用線。在商業企業中,36%擁有車隊和倉庫,7%擁有機械化裝卸設備。這種粗放的經營模式造成了物流運作的低效率、高成本和低質量。這種不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物流狀況必須改革。要把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結合起來,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步伐,按照不同業態和產業鏈進行整合,推進收購、出售、兼並重組,做大做強物流企業。

在進行物流企業改革重組的同時,建立企業聯盟是必要的。由於企業聯盟是壹種合作競爭組織,可以降低搜尋交易對象信息的成本,抑制雙方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資產專用性風險,從而大大提高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

3.建立政府機構和中國物流行業協會來規範物流行業的運作。物流運作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涉及到政府的很多部門,國民經濟的很多部門。必須有壹個政府機構來協調所有部門,才能順利發展物流業。政府管理機構和全國物流管理協會應當制定全國統壹的政策法規、計量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等。根據各自的職能,限期淘汰落後的行業標準。這是物流業發展的基礎工作,要抓緊進行。

4.加強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企業運營效率。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企業的設施自動化和管理網絡化兩個方面。設施自動化是指接收、分揀、裝卸、運輸和監控貨物的自動化過程。設施自動化涉及的技術很多,如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EDI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設施,貨物可以自動識別、分揀、裝卸、自動存取,大大提高了物流作業的效率。管理網絡化是指將網絡技術應用於物流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既包括物流企業內部管理網絡化,也包括外部聯系網絡化。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比較大,各地區、各企業壹定要根據本地區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做好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們必須以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政府不要越權,不要搞行政命令,不要搞“形象工程”。信息化建設的立足點是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增強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

5.在高等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抓緊培養熟悉現代物流的高素質人才。目前,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必須抓緊物流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在高校特別是綜合性大學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培養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高素質人才要熟悉國際商業規則和相關法律;熟悉物流方法,熟悉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運作模式和發展規律。熟悉現代物流管理;熟悉現代物流技術。其次,開展職業教育,對物流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勢在必行,因為我國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從經濟、外語、工程、運輸等專業轉行過來的,他們缺乏物流知識。通過職業教育,使物流企業的員工達到崗位要求,提高物流企業的整體素質。最後,建立職業標準和職業規範,當前物流師應盡快建立職業標準和認證體系。從制度上規範物流企業用工,確保物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6.利用外資,重點引進跨國物流公司,加快中國物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物流領域引進外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1)引進國際先進的流通理念、模式、業態、管理和技術;(2)利用外資加大傳統商業改造力度,振興傳統商業,發展現代商業;(3)利用外資發展現代物流,提高我國現代物流技術,改善物流基礎設施;(4)利用已進入中國的跨國商業集團的國際營銷網絡來促進我們產品的出口。

7.盡快建立信用體系,開展商業誠信服務。衡量物流業現代化水平的壹個重要標誌是企業具有較高的商業信用,遵守職業道德。因為第三方物流通過合同調節物流供應商和物流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物流服務的行為實際上是壹系列的委托與被委托、代理與被委托的關系,完全建立在信用體系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生產企業通過合同將物流活動委托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了及時滿足客戶的要求,通過合同聚集倉儲、運輸、包裝等眾多合作夥伴。在物流的正常運作中,涉及的物流參與者非常多,其中任何壹個出現信用問題,都會影響物流行業的正常運作,甚至根本不可能。因此,要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實行企業信用分級制度,特別是大力推行“黃牌警告”和“黑名單”制度,對那些不講信用的不良記錄企業進行記錄,公開曝光,逐步安靜物流市場,優化物流環境。

作者: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董武倫來源:經濟研究參考。

  • 上一篇:如何應對網貸被套路?
  • 下一篇:政治八大復習大綱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