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通過簽訂對賭協議達成* * *雙贏:上海給特斯拉?送錢貸款35億。送地以9.37億元低價拿下臨港86萬平方米土地,拯救產能不足的特斯拉;作為回報,特斯拉將從2023年起每年向上海繳納22.3億元的稅收,還將在未來五年內向上海工廠投入6543.8+040.8億元的資本支出。如果不能滿足這壹條件,所有福利將被取消。
同時幫助特斯拉解決土地和資金,如此優厚的條件必然要求對等的回報。中國之所以給特斯拉這麽多優惠,甚至無視特斯拉對本土品牌的沖擊,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在電動車產業鏈上最薄弱的壹環?車輛制造。
弱的話肯定是要補的,但是車輛制造的難點就在於此。它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支持和完善。我們做什麽呢或許回顧中國自主手機品牌的崛起,可以給我們壹些啟示和啟發。中國手機行業的拐點其實是隨著蘋果的進入而出現的。在此之前,波導、夏新等中國手機品牌缺乏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曇花壹現?。表面上看,蘋果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完善的產業鏈賺了上億的利潤,但在中國自主手機品牌崛起的路上,也是如此?居功至偉?。?
在特斯拉之前,蘋果已經來到中國,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推動了整個產業鏈在中國的跨越式發展。如果特斯拉真的像承諾的那樣實現了所有零部件的國產化,我們能期待它能像蘋果的產業鏈在中國生根發芽壹樣,讓本土電動車企業長期受益嗎?我們壹直想做好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超過1000億。而中國的電動汽車根本沒有形成與外資競爭的競爭力,我們卻在到處研究如何獲得高額補貼。
如何阻止這種趨勢?介紹特斯拉。自己的孩子不爭氣,妳還要靠他們?別人家的孩子?鞭策。和蘋果的到來壹樣,特斯拉的到來將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涉及十個部分,包括動力系統、電驅動系統、充電、底盤、車身、中控、內飾、其他部件、外飾等等。* * *供應特斯拉的供應商超過130家,其中中企占壹半。特斯拉有大量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在產業鏈核心環節,鋰電池包括當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恩傑、Kodali、普泰來,車載通訊包括中科創達,中控系統包括盛駿電子、長信科技,外觀包括拓普集團、華宇汽車。
特斯拉在上海設廠後,關稅、運輸、倉儲、零配件等成本下降,其成本比在美國生產低65%。再加上上遊技術的不斷創新,特斯拉開?瘋狂大甩賣?節奏,從Model 3到Model Y,開始?薄利多銷?。雖然說好?降價銷售?但實際上,特斯拉Model Y的生產成本為237930元,售價為339900元,毛利率高達29.4%,遠高於汽車行業8-10%的平均水平,仍有足夠的降價空間。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特斯拉不斷壓縮價格,搶占市場份額。雖然縮水了自己的利潤,但怎麽能給其他品牌玩呢?會摧毀國內電動車行業嗎?答案是否定的,相比電動車行業,傳統燃油車行業真的岌岌可危。前幾天,豐田章男突然炮轟壹輛電動車,事情確實很緊急。世界認為未來將以電動車為主,未來幾十年燃油車將被淘汰。資本有反應:有83年歷史的豐田市值2143億美元,國內剛成立6年的Xpeng Motors市值超過400億美元,上市兩年多的蔚來市值超過6543.8+000億美元,比亞迪市值約6543.8+000億。
市值表明了資本對未來的預期價值,也宣告了燃油車市場開始進入夕陽產業。雖然,短時間內,特斯拉無法撼動燃油車的市場,但特斯拉的瘋狂降價,對於國產電動車來說,能說嗎?降維打擊?對於同價位的車來說,是精準打擊。
那中國為什麽要引進特斯拉?萬壹沖擊力太大就不怕把自己錘死嗎?真的不怕。打壓和沖擊在所難免,但相對於整個電動車上下遊產業鏈,錘死幾個品牌也不無道理。因為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需求之下,壹個品牌倒下了,無數新的品牌會站起來。前段時間,百度宣布正式成立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打造智能電動汽車。
在此之前,華為、阿裏等科技巨頭早已摩拳擦掌。阿裏聯手SAIC打造中國第壹代?互聯網汽車?騰訊、阿裏、百度、美團紛紛投入新勢力,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車生態。渴望在汽車領域分壹杯羹的科技公司的野心壹直很明顯。多家科技公司宣布與車企、產業鏈公司合作,打造全新的汽車品牌。阿裏和SAIC聯合建立新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知機?長安汽車還宣布,將與華為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壹個新的汽車品牌。
只要有產業鏈,品牌就會崛起。當特斯拉幹掉壹個,千千將會有成千上萬的新品牌站出來。特斯拉的歷史使命將和蘋果手機壹樣:我們創造足夠的條件讓妳賺到足夠的錢,但這些條件不是白給的。妳必須為我們優化行業整合。就像蘋果帶出華為、小米、OPPO、VIVO壹樣,特斯拉也會帶出壹批優秀的國產電動車品牌,這也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不是在尋找現在,我們是在尋找未來。不僅是整車產業鏈的未來,也是中國擺脫對石油依賴的決心。擺脫石油背後美元金融的控制,才是我們真正的、最終的目標。電動汽車的發展與推動中歐投資和數字貨幣全面協議、“壹帶壹路”等大戰略相結合,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幾條重要主線。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中國要堅定地引進特斯拉了。特斯拉離不開中國市場,而中國的汽車產業鏈也離不開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