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

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

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是壹個如何用民法語言解釋和表達生活世界的問題。壹個國家或地區選擇何種民事立法模式,是該國家或地區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法律歷史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不能在不考慮各國具體立法環境的情況下,評論各種模式的優劣。下面從社會經濟條件、法律歷史環境、法律文化傳統三個方面分析其與物權變動模式選擇的關系。

(1)社會經濟條件。1804年出版的法國民法典向人們展示的鄉村風光多於城市風光,生產規模和社會化程度處於較低水平:市場交易的主要參與者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民、雇傭少數手工業者的小工和小作坊主,交易對象是特殊對象,對商業信用沒有太大要求。債權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著眼於與這壹特定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特定交易。

德國民法典,形式主義的典型代表,制定於19世紀末。當時德國工業生產的規模化和社會化達到很高水平,經濟活動的重心逐漸從農業轉向工商業,大市民階層的自由主義傾向在全國占主導地位。民事主體不再是農民、手工業者、小業主、小作坊主,而是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家、農民,交易對象以品種、期貨物為主;信用交易的發展使物權和債權的設立在時間和功能上分離,導致近代物權和債權的對立,從而使交易要求形式主義。可以說,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側重於對現代盛行的信用合同交易形式的規制。

(2)法律和歷史環境。從法律的價值取向來看,《法國民法典》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自然法思想對其影響很大。正如有學者所言,自然法思想被視為“成文法的見證者或守護者,賦予壹切規則以生命,對其進行解釋和補充,並分別賦予其真實的地位”。法國民法典基於自然法的思想,主張個人意誌和自由的絕對權威,強調國家對個人的幹預必須是最小的,以實現公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而且,自然法思想主張所有權是壹種純粹的概念結構,它的轉移只需要簡單的意識形態的同意就可以實現,即只需要原始所有者的同意就可以取得所有權。因此,物權變動的效果是與法國當時的歷史背景相適應的。

1900出版的德國民法典則不同。在它出現的時候,雖然個人主義的經濟觀念和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還在盛行,但是壹種國家應該定期幹預各種力量的自由放任以保護經濟弱者的新經濟思想也已經出現。《德國民法典》處於兩個時代的交匯點,它的腳還踩在自由公民和羅馬個人主義法律思想的土壤上,但它的手卻壹直猶豫著要不要向新的社會法律思想伸出去。因此,德國的物權變動模式壹方面體現了自然法思想,物權變動的基礎是基於當事人的約定,另壹方面適應了新社會法思想的要求,物權變動必須具有壹定的外在形式。

(3)法律文化傳統。從法律的文化傳統來看,法國民法典深受羅馬法和習慣法的影響。法國南部形成了深受羅馬法影響的成文法區,北部形成了以日耳曼普通法為基礎的普通法區。這兩者並不是截然對立的。成文法區也有壹些成文的習慣,普通法區的人並不完全排斥羅馬法。法國民法典的制定者要解決的是如何通過法典的形式協調兩大法律傳統。在羅馬法中,“交付”是取得所有權的重要方式,當事人的簡單約定只能產生債權關系,而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為了“順應法國民法簡化人與物關系、不講求行為形式的傾向,民事行為不需要事先獲得司法或行政授權”,法國民法在繼承羅馬法的過程中嘗試使用“假裝占有”或“交付合同條款”,即在合同中規定如下條款:“出賣人雖未交付標的物,但買受人仍依此事實取得占有。”因此,物權變動理論逐漸轉化為“所有權的轉移不需要以標的物的交付為重要要件”,並在《法國民法典》第1138條第1款中規定。

德國民法典也深受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的影響。在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上,德國選擇了物權形式主義模式。壹方面,它繼承了羅馬法的傳統,認為當事人之間的簡單協議只有債權關系,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另壹方面,德國對不動產的轉讓實行實質審查制度。為了克服這壹制度帶來的國家過度幹預公民生活的弊端,學者們提出了物權契約理論,將登記官審查的對象從債權契約變為物權行為,這壹理論被《德國民法典》所采納。

  • 上一篇:我們享有什麽權利?
  • 下一篇:憲法宣傳周活動總結報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