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新加坡bbc匯率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新加坡bbc匯率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類別:商業/金融管理

問題描述:

能否介紹壹下新加坡bbc匯率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分析: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壹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獨盯住美元,也不嚴格盯住壹籃子貨幣,可以簡單稱為“軟盯住壹籃子貨幣”。壹些機構和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最終將實行新加坡式的BBC(Basket,BandandCrawling)制度,即匯率參考貨幣籃子進行調整,並在壹定範圍內浮動,可通過爬行調整匯率中間價。但是,這個制度所要求的壹系列條件,在中國並不壹定具備。從長期來看,中國不宜實行BBC制度,讓匯率在貨幣調控中起主導作用。

新加坡的匯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從1981開始,新加坡實行參考壹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貿易加權匯率可以在壹定範圍內波動,每半年公布壹次匯率水平和爬行波動情況。新加坡定期對匯率區間進行評估和調整,使匯率能夠蠕動,防止大幅度偏離均衡匯率。從1980年末到2004年上半年,新加坡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73%。由於國內通脹率低於貿易夥伴,新加坡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12%。實證研究表明,新加坡元的實際有效匯率基本接近其均衡匯率(MacDonald2004),不存在明顯的匯率失調。這說明新加坡元匯率具有壹定的彈性,反映了新加坡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國民儲蓄率高的經濟基本面。

新加坡元匯率管理是新加坡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是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匯率主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自1998 (Anderson2005)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如此。但是,在壹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物價穩定,貨幣當局加大了匯率調控的力度。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新加坡元匯率有過幾次明顯的政策調整:1981-1985和1988-1997。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勞動力市場緊張,貨幣當局讓新加坡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因此貨幣當局通過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促進經濟復蘇。對新加坡貨幣反應函數的分析表明,當預期通脹率上升65,438+0個百分點時,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將升值65,438+0.89%,即實際有效匯率將升值0.89%(Parrado2004)。

近二十年來,新加坡消費物價指數的增幅明顯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水平,這表明新加坡通過調整名義有效匯率實現了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中國和新加坡的顯著差異

威廉姆森曾指出,新加坡是實施BBC制度的成功範例。值得註意的是,世界上真正參考壹籃子貨幣調整匯率的經濟體遠少於盯住單壹貨幣的經濟體,而聲稱盯住壹籃子貨幣的經濟體往往難以實現其匯率控制目標。事實上,新加坡e率體系的成功需要很多條件,而中國在相當壹段時期內並不具備。

第壹,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匯率制度不透明造成的國際壓力相對較小。不公布籃子貨幣的構成、權重、匯率波動等重要信息,有利於防範和化解對匯率體系的投機性攻擊,但也容易給外界操縱匯率的借口。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小,不容易因為匯率機制不透明而受到較大的國際壓力。

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對國際經濟影響巨大,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如果中國長期實行低透明度的BBC制度,人民幣匯率升值緩慢,美國等國就會以匯率操縱為由對我施加各種壓力,導致貿易摩擦和大量跨境資本流動,增加匯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很容易根據經濟發展和國際收支狀況靈活調整匯率,從而減少匯率錯位。新加坡元匯率雖然按照壹籃子貨幣和波動區間進行管理,但也具有壹定的靈活性。新加坡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發達。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很容易在外匯市場上反映出來,貨幣當局可以據此準確調整匯率。減少其與平衡水平的偏差。此外,新加坡的國際收支沒有出現嚴重的失衡,減輕了匯率調整的壓力。比如1994以來,雖然經常項目持續較大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下出現了較大的資金凈流出(見圖1)。

在中國,匯率調整缺乏準確的依據,可能難以解決匯率失衡問題。由於經濟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中,主要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這增加了估計均衡匯率的難度。目前,經濟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不發達,外匯供求信息存在壹定程度的失真。很難據此合理調整匯率。尤其是在不透明的BBC體制下,央行在管理匯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可能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匯率失衡問題。據預測,在未來相當壹段時間內,中國仍將保持經常賬戶、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的“雙順差”格局,這將對匯率產生持續的升值壓力。如果匯率調整緩慢或不當,將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影響國內經濟和國外經濟的平衡發展。

第三,新加坡的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有利於維持匯率制度的穩定。國際經驗表明,參考壹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復雜和不穩定的,其平穩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這壹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匯率制度的成功,主要不是匯率機制的設計,而是壹系列其他因素,包括:第壹,實施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加坡財政約束較強,財政盈余從80年代末開始持續,使貨幣當局可以專註於物價穩定的目標,而無需為* * * *融資;第二,有效的金融監管、健全的銀行體系和發達的資本市場有利於抑制跨境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防止投機襲擊,維護金融安全。由於國內利率相對較低,企業和銀行通常較少借入外幣債務。同時,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有較大順差,外匯儲備充裕,增強了境外支付能力和市場對新加坡元匯率的信心。第四,國內產品和要素市場具有靈活性,能夠對匯率大幅波動和貿易條件惡化等沖擊做出及時調整,以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相比之下,近期中國的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市場發展以及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穩健性都存在不少問題。從中長期來看,我們面臨著資源瓶頸突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例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歷史欠賬大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資本管制的進壹步放松,未來的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會出現壹些脆弱性。如果不能很好地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預期,BBC系統將難以維持,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穩定將受到很大影響。

第四,新加坡元匯率對國內經濟影響很大,而國內利率影響不大。新加坡的出口和進口都遠遠超過GDP,其中出口約占總需求的三分之二。因此,新加坡元有效匯率的變化對國內物價水平和產出有很大影響。模擬分析顯示,新加坡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將壹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出口和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分別下降0.3。0.14和0.15個百分點,而利率壹次性上升1個百分點,上述三項指標僅分別下降0.17、0.05和0.07個百分點(Eeetal2004)。簡而言之,新加坡國內沒有利率政策,利率對經濟影響不大。通過有效管理匯率,

在中國,經濟開放程度遠小於新加坡,匯率對物價、進出口的影響也相對較小。比如,雖然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高達70%以上,但進出口的壹半以上是加工貿易,對匯率並不是很敏感。總體來看,我國貿易進出口壹定程度上與人民幣匯率相關,但更多受制於國內外需求。比如,中國的CPI商品籃子中包含近40%的非貿易商品,許多公共事業的價格受到人為控制,影響了匯率與物價的相關性。事實上,人民幣實際雙邊匯率和貿易加權平均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遠小於實際利率和信貸增長的影響。因此,作為壹個發展中大國,中國應該主要通過利率管理而不是匯率管理來操作貨幣政策。在實行BBC匯率制度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避免匯率波動而讓國內利率的決定權被別人控制,得不償失。

第五,新加坡實際上實行了釘住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以減少削弱匯率名義錨的負面影響。在單壹盯住美元的條件下,匯率可以作為“名義錨”,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不透明的BBC制度實施後,市場參與者很難準確判斷匯率政策取向、匯率和國內物價走勢。因此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匯率的名義錨定功能被大大削弱。長期以來,新加坡貨幣政策的核心壹直是保持物價穩定,並根據預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之間可能出現的偏差調整名義有效匯率。雖然沒有公開宣布,但新加坡的貨幣操作具有明顯的釘住通貨膨脹的特征。這壹點早已被市場廣泛認可。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穩定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解決了匯率名義錨弱化帶來的問題。無獨有偶,波蘭、智利等國在轉向釘住籃子貨幣之前或同時也實施了通脹目標制。

中國新匯率制度實施後,人民幣匯率調控的主要依據是市場供求還是籃子貨幣,還需要時間檢驗。這增加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匯率的名義錨作用。雖然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日波動不超過中間價上下0.3%,但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但是,隨著匯率浮動的放松和匯率中間價的調整,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會增加。在相當壹段時間內,中國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難度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央行獨立性不強,維護物價穩定的聲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和風險約束有待加強,對價格信號的反應不是很靈敏,影響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進壹步完善;我國仍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素市場不發達,主要經濟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不穩定,不利於中央銀行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控經濟,等等。因此,中國仍然難以通過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來應對BBC體系下缺乏名義匯率錨帶來的挑戰。

結論和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中國和新加坡的經濟金融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實行類似新加坡的BBC匯率制度,可能導致壹系列問題:匯率調整緩慢,長期失衡;匯率的名義錨功能缺失,貨幣政策操作受到很大制約;匯率制度不穩定,容易受到投機性攻擊;很容易給人匯率操縱的借口,惡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因此,從長期來看,中國不宜實行BBC制度,將壹籃子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但在近期,人民幣軟盯住籃子貨幣不僅可以使匯率動起來,還可以讓央行進行靈活調整,防止匯率大幅波動。由於人民幣壹次性僅升值2%,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將繼續升值,大量套利資本流動將影響貨幣政策操作。削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匯率盡可能雙向波動,符合國際慣例,同時避免給外界匯率操縱的印象。

從中期來看,為增加國內利率決定的自主權,防止匯率失衡和資源配置扭曲,應大力發展外匯市場,不斷增加匯率的彈性。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外匯市場企穩,就應該及時擴大匯率波動區間,讓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供求更多地決定匯率水平。這時候就沒必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了。而是大體決定了人民幣對美元的爬行區間。針對匯率彈性增加後名義錨功能的弱化,應進壹步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如構建貨幣狀況指數,根據利率、有效匯率和信貸增長的綜合情況,采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避免為了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而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加強對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的監測、統計和分析,為實施盯住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做好技術準備。

  • 上一篇:7 .學校就業部門工作總結

    學校就業部工作總結1

    時間流逝,半年過去了。我們帶著夢想來到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在過去的壹年裏,我有幸成為學生會的壹員。在雷書記和朱院長的正確領導下,在劉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德大道,技承自然”八字校訓的指引下,我們堅持“把學生會建設成為同學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努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意識,為學院的學科建設和校園文化

  • 下一篇:什麽是財產轉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