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尋找產線最拼的人,講述壹個鋼鐵企業在生產中壹個有意義的故事,故事

尋找產線最拼的人,講述壹個鋼鐵企業在生產中壹個有意義的故事,故事

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刺激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壹時復蘇,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壹律關掉,拆除。

目前鋼鐵行業出現了暫時的回暖,使得鋼鐵界老板們久旱逢甘霖,興奮不已。已經關閉的民營小鋼鐵廠蠢蠢欲動,就像驚蟄以後的小蟲,從深深躲避嚴冬的地下復蘇過來。不過,鋼鐵行業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格局沒有改變。過去民營企業靠環境汙染防治降低費用增加產品競爭力,現在嚴格監管不能再不開除塵設備了;過去靠低工資降低用工成本,現在的工人可選擇的就業機會多了,低工資不能吸引員工;過去靠承包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上繳國家稅收增加企業收入,現在嚴格執行稅法和淡化GDP政績考核,地方保護主義漸漸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過去低質劣質產品降低工序成本,現在產品過剩,低劣產品沒有了市場。唐山的小民營鋼廠雖然有資源優勢,但是破產是必然的,是經濟新常態了供給側經濟改革的必然結果。

這次去產能的政策是以市場擠壓、政策引導、技術設限、節能門檻、環保監控、銀行抽貸、拆除僵屍為手段,以國資委和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以強力的考核問責為措施進行,不具體分指標到某壹企業,誰在線內誰拆除。淘汰落後產能面臨著不少困難。首先,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及欠缺大刀闊斧動力是國家政策難以迅速落地的壹大阻礙。地方政府幹涉市場過度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尤其對“招商引資”項目格外偏愛,動輒提供各類稅費減免,土地優惠政策等條款吸引從外省轉移過來的落後產能項目,使這些本該淘汰的“敗兵”又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和死灰復燃的能力。其次,這些落後產能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渠道不暢也是急需破解的難題。手持市場退出令的企業們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處於價值鏈低端,導致市場跨地區、跨行業重組轉型困難,財務清算困難,人員安置矛盾重重,讓市場迅速擺脫這些“包袱”、輕裝上陣不是短時間內能看到重大成果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要啃掉這些硬骨頭,政府和企業都要拿出巨大的責任勇氣和歷史擔當。地方政府作為國家政策“最後壹公裏”的實施主體,要時時以國家經濟大局和轉型方向為重,淡漠地方個體“私利”,針對本地區情況因地適宜地開展淘汰落後產能行動,從源頭上減少落後產能審批和政策優待。對能耗高、汙染重、質量差的落後產能予以堅決淘汰,對短期因結構性調整出現的短期階段性產能過剩進行宏觀調節。作為政府部門的“當家人”,更該摒棄“唯GDP英雄論”等不合符市場規律、急功近利的思維思想,踏踏實實花心思,花時間重構本地區產業布局,讓地方經濟煥發出有生命力的青春。

對於處在落後產能泥陷裏的企業來說,環顧左右抓救命稻草不切實際,依靠自主創新能力的加強,依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倡導的新思路,開辟符合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並重的產品生產線,主動拋棄落後產能的“重型鎧甲”,才能減輕“重量”,從泥沼裏慢慢爬出來,擺脫生存危機。而後,再經過產業轉型升級、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強強聯合、方能打造眾多中國經濟的先進航母。

  • 上一篇: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
  • 下一篇:壹文了解:易地扶貧搬遷可享哪些稅收優惠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