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淩有法律保護嗎
校園欺淩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犯罪的,不受法律保護,但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對於校園欺淩中被拘留的人,我國的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可以實施相關保護。
相關法律知識
治安管理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壹)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證人及其近親屬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
預防和治理校園欺淩的規定
第七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負責學校周邊的綜合治理,將校園欺淩的預防和管理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並實施監督、檢查和考核。
第八條公安機關負責校園周邊的治安管理,加強學校周邊的治安巡邏,在治安情況復雜的學校周邊設立報警點或者治安崗亭;安排警力在上課時間和放學時間維持學校周圍的公共秩序;及時制止和處理涉及校園欺淩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學校法治宣傳教育,配合學校通過案例教學開展預防校園欺淩警示教育。
第十條學校是預防校園欺淩的責任主體,校長是預防校園欺淩的第壹責任人。學校負責人應當按照職責做好預防校園欺淩工作。
第十壹條學校應當加強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開展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形成團結互助、友誼友愛、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提高校園整體文明程度。
事實上,雖然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仍然有很多法律可以制裁校園欺淩的行為,但在司法實踐中,校園欺淩往往具有隱蔽性,立案審查難度較大。建議特殊情況可以咨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