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關於擁有釣魚島的文獻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元年(1403)至明朝末年的《隨風而別》。中國人楊載第壹次登上釣魚島是在1372年。其間,明人在臺灣省管轄的釣魚島采珠、采藥、捕魚開發。明朝中葉,戚繼光等人在抗擊倭寇時,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1602年日本入侵琉球,琉球被日本人監管了40多年。1654年,清康熙皇帝冊封琉球國王為商王,每兩年進貢壹次,稱中國為父國,用清國號。明清時期的許多新疆海圖都明確表示釣魚島是中國的壹部分。
錢泳手寫了關於釣魚島的文字。
《清代名篇《浮生六記》的佚文是清代學者錢泳的手記《筆記本珠》。正是他自己的抄本保存了沈復的《浮生六記》第五冊紀。日本宣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原因之壹是日本人阿桔四郎在1884年“發現”了該島,而沈復是在1808年發現釣魚島的,比日本人早了76年。海峽兩岸學者齊聚南京,進壹步考證錢泳手稿《海的故事》。臺灣省師範大學蔡根祥教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肖湘凱、古籍發現者彭羚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了文物發現與考證的幕後曲折傳奇。
由中國太平洋學會召集的專家鑒定會於2010年9月上午在京舉行,對傅《浮生六記》第五卷《海國筆記》中關於飛地琉球王國的原始註釋進行審查和評價。經過兩岸專家學者的認真討論,確認文中所記載的清代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以及作者琉球之行所見所聞的6200余字,出自《浮生六記·海的故事》古典六記初稿。明確提出古釣魚臺(島)屬於中國。
《筆記本珠璣》發現,在錢泳的筆下,多有清朝嘉慶十三年“冊封琉球王國”的記載。
釣魚島屬於中國(6件),包括詳細記錄琉球風光、沈復生平經歷及《浮生六記》各卷書名,***18頁,6200余字。公元1808年,沈復陪齊坤、費希章去硫磺球。《浮生六記》中沈復在傳教期間的經歷在《海的故事》中有所描述。船在中硫邊界航行時,沈復用55個字記錄了釣魚島海域的祭海場景:“十三日,我看到釣魚臺,形似筆桿。我遠遠地為黑水溝祈福,忽然看見白燕像海鷗壹樣大,繞著池塘飛。白天風向變了。十四日早,隱隱約約看見糜竺姑母,入琉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