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堅持道德與法律的關系,那麽這種正義就可以看作是道德,即在法律制定之前就已經存在,是人們不需要作為行為準則制定的規則。這種規則被人類廣泛接受,將其確認為法律的主要目的之壹就是讓這種規則有強制力的保證,從而保證人類不觸碰這些規則的底線。比如在原始社會,假設不允許殺害同部落的人。如果有人違反了這個規則,人們會如何對待?如果這個規定只是大家心中普遍接受的條款,但是兇手不接受,人們不知道如何看待這種情況,那麽就必須有壹個更準確的規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對兇手進行什麽樣的處罰。這是法律的原始形態,也是道德上升為法律的例子。
當然,道德和法律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在於,道德是隨著社會變化而緊密變化的,而法律具有壹定的固定性和滯後性。比如古代女性恪守三綱五常的道德界限,但是現代沒有人認為女性穿著黑絲走在大街上是不道德的,這也是為什麽有些道德不能被法律規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