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2006年6月5438+10月1起廢止哪些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

2006年6月5438+10月1起廢止哪些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起廢止。由此,國家不再單獨對農業征稅,壹個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古老稅種宣告終結。

擴展數據:

農業稅(俗稱公糧)是國家對壹切從事農業生產並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稅。夏秋兩季征收農業稅。《農業稅條例》於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廢止,意味著這壹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的傳統稅種的終結。

1簡介

農業稅農業稅是國家對壹切從事農業生產並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壹種稅,俗稱“公糧”。6月3日,NPC第壹屆人大常委會第96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10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農業特產收入征收農業稅條例》。

全國平均稅率定為65438+年產值的05.5%;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平均稅率,在征收農業稅(普通稅)時,應結合各地區的不同經濟情況,另行規定。

2歷史

農業稅起源很早。中國過去稱之為土地稅,西方國家稱之為地租稅或土地稅。在封建社會,農業是最重要的生產部門,是封建國家最重要的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當代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農業稅都不是主體稅種,而是財政收入的輔助手段。在第十個五年計劃(2000-2005)開始時,中國開始了農村稅費改革,重點是減輕農民負擔,取消“三提五統”等稅外收費和改革農業稅。

革命戰爭時期,農民用滿載糧食的大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幾十年來,農業稅壹直是國家財政來源的重要基石。據統計,從1949到2000年的52年間,農民向國家繳納糧食7000多億斤,農業稅壹直是國家財源的重要支柱。

2004年,國務院開始實施減免農業稅的惠農政策。據統計,免征農業稅,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約500億元,到2005年已有近8億農民直接受益。2005年底,農業稅免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中國9億農民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

3個特征

農業稅的特點:

1,以農業收入為征稅對象;

2、以年產量為計稅依據;

3、實行兩種方式收集;

4、在國家統壹控制下實行地區差別比例稅率;

5.地方政府擁有相對更多的管理自主權。

4納稅人

壹切從事農業生產並取得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都是農業稅的納稅人。

  • 上一篇:基礎測繪成果的使用要求
  • 下一篇:關於檢察官單獨職責順序的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