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為了維護正義和道德規範而懲罰或揭露違反法律或道德規範的親戚或熟人的行為。這種行為被視為壹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因為它體現了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即使涉及到對親人的懲罰。
現實生活中,大義滅親的情況並不常見,因為人往往會受到親情、友情等情感因素的影響,很難做出公正的判斷和行動。但在壹些特殊情況下,比如違法犯罪、道德敗壞等,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為還是值得稱贊和敬佩的。
需要註意的是,家庭高於壹切的原則並不等同於無情的懲罰或報復,而是在追求正義和真理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和冷靜的態度,譴責和懲罰錯誤的行為。
關於大義滅親的詩:
1,以公滅私,百姓允許。——《上關》:只有當公眾的心摧毀了事情,人們才會完全信服。
2.自義輕家——左傳隱逸四年:為了維護正義,作惡的親人不自私,使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
3.遵紀守法,廉潔無私。——《晏子春秋》:堅守法律,追求正義,做到大公無私,鐵面無私。
4.如果法律得不到執行,那些有罪的人將受到懲罰。——《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法無偏頗,有罪必罰,公正無私。
5、滅私而為公,受世人尊重。——後漢張綱傳:放棄個人利益,全心全意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6、仁義滅親,其性為仁。——《宋史·包拯傳》:重義滅親,是善良的體現。
7、法律不顯偏袒,懲罰不可饒恕。——三國演義:法不可私,刑不可赦。
8、不偏不倚,壹言而眾。——《淮南子修武訓》:公道無私,言行壹致,才能使人心壹致。
9.把法律作為消滅私利、保護公共利益的工具。——“齋藤優子流派”:把法律作為消滅私事、保護正義的工具。
10,無私不偏,王導淡定。——《新唐書·魏徵傳》:大公無私,君王圓滑。註意法律和程序的規範,不違法不侵犯他人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