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幹預。招投標的初衷之壹就是讓工程建設擺脫行政幹預,真正成為壹種市場行為,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但事實上,壹些地方行政幹預仍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招標結果。有的行政領導直接幹預招投標,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項目誰中標,不取決於標書的合理報價和招標人的正確決策,而取決於“後臺”的力量,使得投標人之間的競爭變成了權力之爭。表面上看,招標各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交易,制定的規則也符合法律規定,但實際上,項目的決策方案受到各種行政力量的制約。壹些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從招標文件的編制到招標、評標、決標都參與具體的招標事宜。有的違規指定招標代理機構,有的要求進入特定場所進行招標活動,有的項目負責人暗中打招呼,要求招標人關照某建築企業或向生產企業采購設備材料。
明確行動,秘密決定。這種虛假招標很有欺騙性。手續都辦完了,手續都走了。形式上無懈可擊,無可挑剔,但關鍵在於“前臺”演技和“後臺”默認。這種違法行為很有市場。在招標的幌子下,招標人興沖沖地舉行了招標儀式。其實大部分競拍者都是陪襯,只是陪著中標者把戲演完。
用邀請招標代替公開招標。公開招標是體現招標投標“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重要形式,是招標投標法的關鍵。在操作過程中,壹些地方和單位為了照顧特定關系,對應當邀請的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不發布招標廣告,只邀請特定法人或者組織投標,限制、排斥其他法人或者組織參加投標,為其邀請的投標人減輕競爭壓力,創造中標條件。
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的規避招標。壹個工程分為主體工程和附屬設施兩部分,有些施工單位就利用了這個漏洞。比如某地新建壹個幾個億的大型項目,主體工程招標。但作為配套設施的地下管線工程,投資近百萬,卻沒有招標,而是業主自己做了決定。這種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不招標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
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由於社會上壹些不正之風的影響,壹些投標人參與投標,不考慮如何精心準備標書,利用企業的資質、業績、信譽、實力擊敗對手,而是把目光放在招標人或評標委員會成員身上。發紅包,送貴重物品,補貼郊遊,安排休閑娛樂等。,並千方百計打通“關鍵”人作為制勝法寶。正如壹些業內人士所說,與招標方串通不壹定可以,不與招標方串通肯定不行。
投標人相互串通。這是壹些投標人為了中標而玩的又壹個花招。投標人結成臨時聯盟,共同行動,相互串通投標報價,達成協議,幫助該投標人中標,排擠其他投標人的公平競爭。這次妳中標,下次我中標,各方機會均等,利益均等。既避免了真刀真槍的對抗,又拿到了項目,損害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