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秦小賢給郭德綱和於謙倒水,茶壺隨便放在桌上。郭德綱說,妳對我這個壺嘴如此?秦小仙慌忙挪開,於謙在旁邊補刀:這叫規矩。
所謂茶壺嘴不能面向人的規定,不過是披著規矩外衣的封建迷信,不必太當真。德雲社還抱著這樣的規定管年輕人,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
但是,從早年開始,就有很多關於老規矩的說法,有些現在看來是合理的,有些只是供人嘲笑的。
也許妳不玩,但不允許妳玩。
比如在相聲的學習中,有壹個規律叫做“也許妳不表演,但不允許妳表演”。
這就意味著相聲演員在學習相聲的時候必須掌握更多的技巧,比如不僅要會逗還要會加油,還要學會各種技巧,比如過嘴、反嘴、學唱歌。
只有能力足夠,才能應對各種突發場景。比如壹個演員因為突發疾病不能演了。這時候就需要另壹個演員了,業務不能太生疏。
讓它更簡單。
在相聲表演方面,有壹個“開門見山”的規律。每場演出觀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情趣不同,對寶顏兒的反應也不同。演員要充分認識到這壹點,根據觀眾的情況來確定。
什麽負擔,什麽作品要表演。
有壹年,郭麒麟為嶽雲鵬專場演出時,在大劇院表演了壹段熱情洋溢的相聲,反響壹般。演出結束後,郭德綱嚴厲批評了郭麒麟,即他沒有做得更好。
臺上無大小,臺下有規矩。
還有壹句話很多相聲愛好者都很熟悉,叫做“臺上無大小,臺下定規矩”。這意味著舞臺上的演員是按照藝術規律表演的,不用太擔心輩分等因素,但下了舞臺就要講究老少順序,師徒就不壹樣了。
有時候看德雲社的演出,兩代演員站在臺上,年輕壹代什麽都敢說。很多時候看起來有點冒犯,但是在臺下從來不敢這樣。從《德雲鬥笑會》中的很多場景來看,弟子們對郭德綱和於謙都是畢恭畢敬,生怕有什麽閃失惹來麻煩,與舞臺上輕松的場景完全不同。
壹日為師,終生為父
最後說壹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的規則,那就是“壹日為師,終身為父。”
按照當時的說法,父母給了他生命,師父給了他謀生的技能,所以弟子要像父母壹樣對待師父。
老相聲藝術家的例子很多,比如張壽臣待師傅,張誌寬待師傅母親。
這種尊師重道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規矩是
太封建了。給師父治病就像給父母治病壹樣,給弟子太大壓力。
事實上,現在有些明師對待弟子就像朋友壹樣,互相尊重,沒有過多的精神負擔。
上世紀80年代,馬季並不提倡姜昆、馮鞏等人稱他為師傅,把他當朋友,更不要說舉行拜師儀式了。直到90年代才以感謝老師和表演的形式完成。這並不代表他的弟子不尊重他,即使他們壹直稱呼馬季先生而不是師父。
照例去偽存真。
150年來,留聲機圈確實形成了很多規則,這和舊社會藝人社會地位低有很大關系,所以江湖氣息顯得更重。隨著時代的進步,雖然相聲行業還是講究師夷長技,但並不是所有的相聲傳統都完全適用。
這就需要相聲演員分清這些規則,去偽存真,努力推動相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