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法院應如何處理醫生要求的醫療事故鑒定和患者要求的醫療過錯鑒定?

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法院應如何處理醫生要求的醫療事故鑒定和患者要求的醫療過錯鑒定?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民壹庭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

第壹,醫療糾紛案件實際上是醫療過失這壹特殊領域的侵權行為引起的民事賠償糾紛。目前,根據我國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醫療糾紛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因醫療事故侵權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另壹類是非醫療事故侵權或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這兩類案件雖然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起因不同。前者以醫療事故為前提,後者由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過失造成。

第二,醫療賠償糾紛應分別適用《民法通則》和《條例》處理。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因過失造成人身損害的賠償糾紛,本質上屬於民事侵權賠償糾紛,原則上應適用我國《民法通則》處理。為妥善處理醫療事故糾紛,國務院於2002年4月4日頒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法律位階低於民法通則。但由於《條例》是處理醫療事故的行政法規,體現了國家對醫療事故及其損害賠償處理的特殊立法政策,人民法院在處理因醫療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時,應以《條例》為依據。但是,其他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侵權糾紛,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壹百零六條、第壹百壹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受害人的損害必須給予救濟。因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造成患者生命或者健康損害的,行為人應當對患者所遭受的損害承擔責任。在某些情況下,雖然患者的身體受到了醫療機構錯誤行為的損害,但醫療機構經過鑒定後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當然不能作為醫療事故處理。但醫療機構仍應承擔因醫療過失造成損害的民事責任。不能因為醫療機構的錯誤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就對受害人的損害不承擔責任。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和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無論何種侵權行為,只要損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就應當給予經濟補償,這既是我國法律對受害人最基本的救濟方式,也是憲法保護人民基本權利的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規定》只是解決了特殊規定意義上的醫療事故這壹特殊類型侵權糾紛的責任問題。對於不屬於醫療事故的壹般醫療侵權糾紛,仍應按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這裏體現的準據法的雙重性,不是法律適用依據的不統壹,而是法律法規在適用範圍上的分工合作的體現。

其他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侵權行為,適用《民法通則》,理由如下:

第壹,《民法通則》第壹百零六條第二款關於“公民、法人因過錯侵害他人財產或者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損害提供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治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條例不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壹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二,《規定》是處理醫療事故的特別規定,其適用範圍僅限於因醫療事故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醫療行為引發的醫療糾紛,已經超出了《條例》的調整範圍,是對醫療事故處理的特別規定。因此,對此類糾紛的處理不能用《條例》的規定來處理,而應該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來處理。

第三,如果患者的身體受到醫療機構非醫療事故的損害,醫療機構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僅違背了我國憲法確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還會導致受害者損害賠償責任無人承擔,受害者受到侵權損害,沒有救濟渠道的局面,也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不能得到社會或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綜上所述,我認為規定只調整醫療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依照《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規定並不免除其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承擔的民事侵權責任。

因此,啟動醫療事故鑒定或醫療過錯鑒定,與患者的訴求和醫院的要求有關。即使不構成醫療事故,如果存在醫療過錯,仍然可以要求賠償。

  • 上一篇:耶魯大學留學申請怎麽寫?
  • 下一篇:藝術投資基金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