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債券的定義和特征
1.債券的定義。
(1)債券是壹種有價證券,是各種經濟主體(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和各類工商企業)為籌集資金,向債券投資者發行的債權債務憑證,定期支付利息,並按壹定利率償還本金。
買債券實際上是借錢給債券的發行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債券的性質和貸款收據是壹樣的。但債券通常有固定的格式,相對規範,因此債券持有人可以在債券到期前的任何時候將債券出售給第三方,但貸款收據不能做到這壹點。因為債券的利息是預先固定的,所以債券也叫定息證券。
債券反映了法律與信用之間的壹種經濟權益關系。債務人有使用貸款的權利,但也有按約定條件償還貸款本金利息的義務。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
(2)債券的定義包括債券的發行人、債券的投資者、使用他人資金的條件、債權債務的法律關系四個方面。
A.債券的發行人是債務人,是借款人資金的經濟主體;
B.債券的投資者是債權人和借出資金的經濟實體;
C.債務人使用債權人資金的條件是在壹定期限內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
D.債券反映的是債權債務關系,是這種關系的法律憑證。如有爭議,以債券為法律依據。
2.債券的面值。
(1)債券的票面金額:包括債券的票面貨幣和票面金額兩個因素。
債券面值的貨幣,即債券的計量貨幣,應根據債券的發行人和實際需要確定。如果發行人是境內經濟實體,可以選擇本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單位;如果發行人是涉外經濟實體,可以選擇發行國貨幣或國際貨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單位。
債券的面值:應根據發行成本、發行金額和持有人分布情況確定。
(2)債券的價格
A.債券的發行價格。債券發行時確定的價格可能不同於債券的面值。當債券的發行價格高於面值時,稱為溢價發行。當債券的價格低於面值時,稱為折價;當兩者相等時,稱為奇偶問題。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和市場的利率水平。
B.債券的交易價格。債券離開發行市場進入交易市場時使用的價格是由利率和二級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通常與票面價值不同。
(3)債券的償還期限。指債券發行日至還本付息日的時間。壹般可分為三類:償還期在壹年以內的短期債券;償還期在壹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中期債券,償還期在十年以上的長期債券。
債券的期限主要取決於債務人對資金的需求、利率的變化趨勢、證券交易市場的發達程度等因素。
(4)債券利率。債券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率。
影響債券利率的主要因素有銀行利率、發行人的信用狀況、債券的償還期限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
主要關系如下表所示:
債券利率高,債券利率低。
市場利率有高有低。
債券期限有長有短。
募捐者的信用忽高忽低。
債券利率和期限的關系比較復雜,它們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有時我們會看到短期債券利率高,長期債券利率低的現象。大多數債券都有很長的期限。但在中國,由於人們還沒有真正了解債券,債券利率可以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前者從發行時確定,壹直持續到債券到期,而各種債券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債券的期限也較短。後者隨著壹個參考利率(如優惠貸款利率)的變化而變化。
債券的上述四個基本要素並不都可以記錄在票面上。同時,面上可能不止以上四個要素,還可能記錄壹些其他事項。
3.債券的特征和性質。
(1)債券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償還性、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A.還款。指債券必須規定到期期限,債務人向債權人支付利息並按期償還本金。但從歷史上看,英法等國為了在戰爭期間籌集資金而發行的終身債券或永久債券是例外。這類債券沒有到期日,債權人不能要求還款,只能按期付息。
B.流動性。指債券在不損失價值的情況下快速轉換成貨幣的能力。壹般來說,如果債券在持有期內不能轉化為貨幣,或者需要較大的成本,比如交易成本或者資金損失,這種債券的流動性就比較差。壹般與發行人的信譽和債券的期限密切相關。
C.安全。債券安全性是相對於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而言的。壹般來說,流動性高的債券也比較安全。(註意,這裏的安全性是相對於股票而言的,並不是說債券絕對安全無風險。)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主要有兩個。壹種是信用風險,指債權人不能按時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風險;另壹種是市場風險,是指債券的市場價格因為利率上升而下跌的風險。
D.盈利能力。盈利性是指債券能給投資者帶來壹定的收益。這種收入主要有兩種。壹種是投資者按照債券的規定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另壹種是投資者在市場上買賣債券獲得的資本收益。但主要表現是興趣。
債券的償還性、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間存在壹些矛盾。壹般來說,壹只債券很難同時滿足上述四個特征。如果債券具有高流動性和安全性,人們會爭相購買,因此這類債券的價格會上升,收益率會下降;另壹方面,如果債券的流動性差,安全性低,那麽購買的人就會少,債券的價格就會低,收益率就會高。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投資目的,對債券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合。
(2)從債券的特性來看,債券區別於股票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債券具有(償還性)和(安全性)。
(3)債券投資無法收回有兩種情況: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和債券在市場上轉讓時因價格下跌遭受損失。
前者即所謂的信用風險,主要與發行人的信用狀況和經營狀況有關。信用等級越高,信用風險越小,信用風險存在於每壹個投資者。
後者被稱為市場風險。債券的市場價格和市場利率的變化方向相反。市場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債券有效期越長,市場利率波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大。隨著債券到期日的臨近,債券價格趨於債券的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