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埃萬傑利斯塔·托裏拆利(又譯托裏切利,1608 10 10月15-1647 10 10月25日),意大利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以發明氣壓計而聞名。
字符貢獻
氣壓計
托裏拆利的第壹個發明是水銀氣壓計,最初發明它是為了解決壹個實際問題。托斯卡納大公手下的水泵制造商試圖使水壓至少達到12米高,但發現10米是水泵的極限。托裏拆利用的是水銀,水銀的密度是水的13.6倍。1643年,他做了壹根長約壹米的玻璃管,封住管口,將管內灌滿水銀,將管垂直插入壹個盛滿水銀的盆中,於是水銀柱下降到約760mm,上面留下壹個真空,稱為托裏拆利真空。現在我們知道水銀柱的高度變化與大氣壓的變化有關;這是第壹個氣壓計。這壹發現使他的名聲永存,真空測量的單位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托裏切利定律
托裏切利還發現了托裏切利定律,這是壹個關於流體流出開口速度的定律。這後來被證明是伯努利定律的特例。
風的形成
托裏拆利是第壹個用科學方法描述風的人。他寫道:“風是由地球上兩個地區的溫差和空氣密度差造成的。”
2:奧斯特
簡介
漢斯·奧斯特(漢斯?丹麥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777年8月14出生於丹麥朗厄蘭魯德喬賓的壹個藥劑師家庭。12歲時,他開始幫助父親在藥房工作,並堅持學習化學。由於刻苦學習,17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哥本哈根大學的免費生,學習醫學和自然科學。他壹邊做家教,壹邊在學校學習藥理學、天文學、數學、物理和化學。在物理學領域,他首先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作用於磁針,使其改變方向。在化學領域,鋁是他發現的第壹種元素。在19世紀後期,後康德哲學和科學中的進化論因為他的寫作而更加萌芽。他也是第壹個明確描述思想實驗的現代思想家,並創造了思想實驗這個術語。
科學成就
電磁效應
漢斯·克裏斯蒂安·奧斯特自從庫侖提出電和磁本質上不同以來,很少有人會再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系。安培和畢奧等物理學家不認為電和磁之間會有任何聯系。但是,奧斯特壹直認為,電、磁、光、熱等現象在本質上是相互關聯的。尤其是富蘭克林曾經發現萊頓瓶放電可以磁化鋼針,更加堅定了他的觀點。當時有人做實驗尋找電和磁的聯系,結果失敗了。奧斯特分析了這些實驗後認為,在電流方向上似乎找不到效應,那麽磁效應會是橫向的嗎?
1820年4月,有壹個晚上的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原電池連接到鉑絲時,鉑絲附近的小磁針擺動。這種不起眼的現象並沒有引起觀眾的註意,但奧斯特卻很興奮。他連續三個月深入研究它。7月21820,他宣布實驗。
奧斯特將導線的壹端連接到加爾瓦尼電池的正極,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放置在小磁針上方。當導線的另壹端接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將玻璃板、木屑、石頭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即使是小磁針浸在裝滿水的銅盒中,磁針依然會偏轉。
電磁
奧斯特認為帶電導線周圍有“電流沖擊”。這種撞擊只能作用於磁性粒子,但可以穿過非磁性物體。當磁性物質或磁性顆粒受到沖擊時,被阻止通過,因此被驅動而發生偏轉。
當導線放在磁針下面時,小磁針反方向偏轉;如果將導線水平放置在東西方向,無論導線放置在磁針上方還是下方,磁針都將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以導線為軸沿螺旋線傳播,螺紋方向垂直於軸線。這是對圖像橫向效果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個實驗的重大意義。證明了電和磁能是相互轉化的,為電磁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奧托馮格裏克。
角色概述
在17世紀的那個時候,有壹位熱愛科學的德國市長,名叫奧托·馮·格裏克。他是個博覽群書的軍人,從小就喜歡聽伽利略的故事。熱愛閱讀和科學;我去了萊比錫大學。1621年,去耶拿大學學法律。1623年去萊頓大學學習數學和力學。他在三所大學學習,知識面很廣,天文地理都有。數學,法律,哲學工程等等,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他可以在部隊生活。還要在政治上站穩腳跟;1631入伍,在部隊做軍械工程師。後來投身政界,1646當選馬德雷堡市長。無論在部隊還是在市政府,他從未停止過科學探索。
馬德堡半球的實驗證明大氣壓力很強。大氣壓是存在的。實驗中,將兩個半球的空氣抽出,使球體中的空氣粒子數減少,減少。球體外面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壹起,所以不容易把它們分開。取出的越多,壓力越大。
4:邁克爾·法拉第
邁克爾·法拉第(公元1791 ~公元1867)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裏郡紐因頓壹個貧窮的鐵匠家庭。只上過小學。1831年,他在力場上取得了關鍵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1865438+2005年5月,他回到皇家研究所,在大衛的指導下進行化學研究。1824 1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25於2月被任命為皇家學會實驗室主任,1833-1862被任命為皇家學會化學教授。1846獲得了倫福德勛章和皇家勛章。
/view/15796.htm?fromId=4241
5:牛頓
艾薩克·牛頓爵士PRSMP(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65438+10月4日-65438+3月30日,0727,英語發音)[儒略歷:1642,65438+2月25日-1726]。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描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這些描述奠定了後來三個世紀物理世界的科學觀,成為現代工程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和他的引力理論的壹致性,表明了地面物體和天體的運動都遵循同樣的自然規律;為太陽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推動了科學革命。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壹項關於“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在接受調查的院士和網民投票中,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有影響力。
/view/61712.htm?fromId=1511
6: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view/2526.htm
7:伽利略·加利萊伊
/view/332471.htm?fromId = 4162 & amp;重定向=seach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