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沈陽經濟的發展和逐步現代化,沈陽也開始了城市建設和管理。從古代到現代,城市面貌都有壹定程度的變化。
道路和交通的改善沈陽市的街道壹直是土路,刮風天塵土飛揚,下雨天泥濘不堪,行走極其不便。甚至四平街的鋪面。只是用混凝土壓實,冬天容易凍裂。從1906開始,開始鋪砌石塊。沈陽首次出現壓路機和灑水車。與此同時,城市的排水系統也開始進行改造。但是,直到1911,沈陽才出現了兩條柏油路。壹條是從小西門經馬路灣到奉天驛(今沈陽站)。壹條是從大西門經馬路灣到奉天崗。但是兩條路都不寬,只有4.1英尺和3.15英尺。當時奉天有個植樹處,街道兩旁都種了行道樹。用於城市運行的交通工具也開始在沈陽出現,最早的是俄國馬車,然後是日本人力車(人力車,又稱人力車)。官員使用的轎子也被改成了封閉的馬車。1908 65438+10月4日,壹種新型交通工具——馬拉軌道車開始運行。這套設備雖然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貨,但是是沈陽最早的公交,快捷方便,所以開通後很受歡迎。運營初期從小西門到盛京火車站(老道口附近),全長4.03公裏。奉天崗建成後向西南延伸1.2公裏。每天往返160趟,每天發送旅客7000人。
奉天機械局
現代通訊工具的出現1884、清廷首先開通了北京經山海關到營口、旅順的電報業務,次年又從營口延伸到沈陽,再從沈陽延伸到朝鮮、東北。當時,在德勝門內廳前的胡同裏,有壹個季楓黑勢力監督辦公室。被俄日兩次破壞後,機房和桿線大多受損。到1906,在省城設立電報局總局,恢復。1906年7月電報局附設電話局,開始電話業務。最初,在各個政府辦公室安裝了30多部電話供免費使用。3月起,1908改為商用通用電話,允許商戶安裝租用。電話壹部,初裝費10元,月租6元。截至1909年底,電話安裝人員已增長至243人。1910開通沈陽至營口、遼陽、海城、新民長途電話。1906年,奉天郵政總局成立,開展郵政業務,取代了被俄日徹底摧毀的落後郵政投遞系統。
當時沈陽和日本都有電信系統。早在日本占領沈陽後,就開通了鐵路電話和軍用電話,此後不斷擴大。1909年9月,日本關東縣郵電局在沈陽設立分支機構,造成沈陽雙重郵政體制。在商業港口有許多使用日本的電話服務。
火車車廂
電燈的出現等。沈陽電燈最早出現在日本的“滿鐵子公司”。
1908年6月滿鐵豐田電光管業所在的西塔開送電。主要用戶是日軍、日軍兵營和所屬地區的盛京火車站。發電的主要設備是壹臺120kW的三相交流發電機,是日軍占領旅順時從俄國獲得的。後來由於功率小,被淘汰後由滿鐵運到沈陽。
第二年,5438年6月+10月,東北三省銀元總局創辦奉天電燈廠,廠址設在大東邊門銀元總局大院內。鍋爐、辦公室等。所用設備均借用袁茵總局原有設備,僅增加壹臺發電機組。1909 65438+10月15開始發電。當時電燈廠很小,只有壹臺西門子300 kW發電機,用戶只有幾百人。四關路燈發光時,贏得了行人和市民的好評,因此用戶與日俱增,業務發展迅速。1910年8月20日,電燈廠從銀元總局劃出,更名為奉天電燈廠。後來又增加了壹臺奇怪的美國產350 kW發電機,供夜間使用。到1919年(民國八年),電燈廠初具規模,發電量1000千瓦,安裝電燈5萬多盞,營業面積達40平方公裏。
大慶郵政局
東北三省通報
現代文化機構的出現20世紀初,隨著全國廢除科舉、辦學熱潮的興起,沈陽先後創辦了壹批大學、中小學和專門學校。光緒三十壹年(1905 65438+2月21)11月25日,沈陽歷史上第壹份由中國人創辦的報紙誕生了。它是由盛京將軍趙爾勛支持,奉天教務處謝銀常主辦的《東三省通報》。博物館位於鼓樓的南關東出版社。2月28日1907,改為《東北日報》,豐達商會主辦。1906年,教務處創辦奉天通俗白話報,同年6月10+08日,日本人中島櫻井真子在沈陽創辦盛京時報。1909年2月11日,由張蔭麟(回族,北京通縣人)創辦的沈陽第壹份民營白話報紙《奉天覺醒白話報》在太清宮西院誕生(1912年更名為《覺醒時報》),仿當時盛行的時代,辛亥革命前在沈陽創辦的官營和民營中文報紙有《簡明日報》、《奉天教育官》、《亞東白話》、《韋偃報》、《大眾公報》、《奉天輔導報》、《國民日報》、《奉天商報》、《譚峰報》、《民生報》等。除了設置大學、中小學和各種專業學校外,沈陽歷史上第壹個公共圖書館“奉天圖書館”於1908年6月在大南關建成,深受市民歡迎。
公園等公共休閑場所的建設清末,沈陽在公園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首先開發建設的是大東便門外的小河沿萬泉公園。1906由民間投資興建,民國二年由東北三省官銀接手,尚未正式運行。65438年至0907年,東三省巡撫徐世昌提議創建奉天公園,位於現市政府及西側原沈陽賓館,面積近4萬平方米。園內有鹿園、魚塘,園北有籠頭亭。徐世昌曾為蘭亭寫過壹副長聯:“居歐亞之奔,問幾個當代名人路過;館外山川如畫,沿新疆形狀的測試贏得我的關註。”表達了徐世昌主政東北時的精神。當時有美國領事館公園(現八壹公園)和大東公園。
豐田公園
清光緒以前就有公立衛生機構,沈陽沒有公立衛生機構。
光緒七年(1881),左建立了防疫局,給百姓接種牛痘,這是沈陽公共衛生的對象。1885年,基督教會開辦的聖井石醫院在小河沿(現省腫瘤醫院)開業。
1896年,同善堂在左成立,越桔局並入其中。光緒二十七年(1901),同善堂附設醫院,但沒有其他設備。1905年,盛京將軍將奉天警備總部改為奉天省巡撫總部,同時主管工程和衛生事宜。“局裏有衛生科,負責防疫、掃毒、檢查飲食、藥品、審計醫院。
同時,各巡檢局成立衛生股,負責當地衛生。奉天北部建立了第壹所公立醫院,頒布了沈陽歷史上第壹部城市誕生法。1907成立政府衛生所,春秋兩季接種牛痘。1909,省警務室成立了東西兩個掃街隊,各210人,負責街道衛生。為了保證肉類的衛生,西、南、北三個屠宰場,派出獸醫官對牲畜進行檢疫。
田豐同善堂
191011年6月,鼠疫開始在哈爾濱及其附近城鎮蔓延。6月1911日,奉天發現首例鼠疫患者並死亡。“這種鼠病最顯著的特點是:第壹,感染必死無疑。在43,942個記錄的病例中發現了這種疾病。
43942人死亡。沒有可核實的康復案例。"(《奉天三十年》)很流行,鐵路沿線感染了很多人。"幾個月就蔓延到幾十個縣縣,重病者全家被殺”;士兵和警察也相繼犧牲,危險前所未有。“當局立即成立防疫總局,有550多個防疫機構,負責檢查、隔離、醫藥、埋葬、焚燒、攔截、消毒、衛生、清潔等工作。當時去北京的火車是封閉的,在郊區建立了6個隔離營。奉天的壹些外國醫生也參與了防疫工作。誌願到火車站工作的英國傑出醫生、盛京醫學院教授亞瑟·傑克遜先生也為防疫工作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由於處置得當,疫情專線中斷,“幾個月後全省將歸於平靜”。這次防疫可以說是對沈陽新成立的衛生防疫機構的壹次考驗。通過這次防疫工作,“現成防疫方法的價值已經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裏。“1911 4月3日,瘟疫還在蔓延的時候,清政府召開國際專家會議,邀請各國專家研究奉天瘟疫的性質,討論防疫和根除的方法。* * * 11個國家派出33名代表赴奉天。大會於4月28日閉幕,取得了重要成果。
20世紀初,沈陽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只是起步階段。此時,腐朽的封建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辛亥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在即,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在新的歷史時期,沈陽的發展仍然經歷著許多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