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市黨代會的目標導向和“強投入、強管理、強效益”的主線,抓住重點、攻堅克難,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堅持退研優先,統籌人員工作取得新進展。壹是加強形勢分析。定期開展經濟運行監測,認真做好季度和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形勢分析、服務業發展運行分析和社會發展形勢分析,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我局於* *年被評為全省發改系統經濟監測預警先進單位。二是註重調查研究。圍繞中心加強調研,形成各類調研、建言20條,並多次受到市領導批示,出臺了轉化獎勵省重點建設項目等多項政策文件。三是加強規劃引導。發揮市規劃辦的統籌作用,加強對市規劃年度計劃和規劃資金的管理和監督;牽頭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資源、社會事業等20多個重點專項規劃的統籌協調、論證、審查、審批和發布工作,確保規劃銜接平衡。
2.堅持重大項目優先,擴大有效投資取得新進展。壹是重大項目快速推進。率先開展“接項目、強投入、增後勁”活動,通過完善和落實領導分級聯系制度等“十項創新舉措”,切實加強項目推進。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3億元,同比增長18.3%;服務業投資1283億元,同比增長21.7%,占比50.2%,首次超過工業投資;其中,221重大項目當年完成投資654.38+03.0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54.38+005.4%。42個重點服務項目投資59.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4.3%。二是投資選擇成效顯著。不斷創新“浙商回歸”項目協調推進政策機制,全年引進“浙商回歸”項目102個,到位資金281萬元,完成目標的206.5%,其中世界500強項目1個,中央企業2個。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會等招商活動,全年引進服務業資金36億元。三是投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出臺《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管理實施細則》,嚴格招投標管理,完成20個項目公開招標。
3.堅持改善結構優先,推動產業升級取得新進展。壹是壯大現代服務業。制定了《年度服務業倍增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關於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等政策措施,培育企業113家,促進企業91家,單獨發展服務業29家。烏鎮國際旅遊區和濮院毛紡服裝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成功入選省級和* *市級服務業集聚示範區。二是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指導督促重點產業平臺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突出各產業平臺的不同側重和錯位發展。第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發揮循環辦統籌協調作用,制定循環經濟“十二五”規劃、年度考核辦法等規劃政策;大力推進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全市* * *實施循環經濟項目103個,完成投資131億元。3個項目列入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1個項目列入國家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中央投資計劃,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普及率穩步提高。
4.堅持要素保障優先,在強化發展支撐上取得新進展。壹是強化土地安全成效顯著。加強合作,爭取進步。通九公路等7個項目成功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安全養老、養生等4個項目列入省服務業重點項目計劃,桐昆集團年產40萬噸超紡棉差別化纖維等6個項目通過省重大工業項目用地保障審查,華能熱電等7個項目獲批省用地指標1509畝,應急備用水源項目已申報創新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穩步推進“退二進三”。全市20家企業騰出土地609.6畝。二是強化金融支持成效顯著。加強項目申報,16個項目獲得中央資金8079萬元,4個項目獲得國家和省級服務業資金580萬元。組織銀企對接,35個服務業項目累計授信6543.8+0.36億元。三是推進審批提速增效。積極探索推廣模擬審批等創新舉措,審批效率加快20%以上,發展改革窗口被評為服務民生二星級* *城市滿意站。
5.堅持改革合作優先,在激發發展活力上取得新進展。壹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強對改革工作的指導和統籌協調,制定年度全市體制改革工作要點,明確職責分工。全面完成82家單位改革,8家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典範;發揮培育小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主導作用,加快推進崇福鎮省級小城市建設,制定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實施方案,全面建設五個中心,切實落實延伸市級部門機構、擴大強鎮力量等配套措施。二是加快企業上市融資。制定了全省首個縣域企業上市發展規劃,加強企業上市培訓和服務,上市企業1家,5家企業上報上會,28家企業納入上市後備資源庫。三是進壹步促進合作交流。發揮滬杭壹體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主導作用,制定滬杭壹體化合作項目年度計劃,做好推進工作;積極開展對重慶市涪陵區清苑縣平度鎮張村鄉、繆欣鎮的對口幫扶,新疆沙雅縣援藏援疆。
6.堅持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