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法規範文1:關於農村政策法規教學方法的思考摘要:對於從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幹部來說,學習、掌握和有效貫徹我國農村的基本政策和法律尤為重要,它將極大地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政策法規;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效果
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03年3月1日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奠定了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優先地位。從2004年開始,中國連續九年鎖定中央壹號文件?農業、農村和農民有關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政策法規不斷出臺,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臨夏農業學校升格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轉變工作思路,變單壹的中專教育為農業中專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農民短期培訓三位壹體的模式,並把農村政策法規作為主要課程之壹。但是,如何上好這門課程,讓學生在工作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是提高農村政策法規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障。
壹般來說,農村政策法規教師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學歷教育,或者沒有在大學進行過本專業的深造,而是來源於農業教師或者政治教師,對農業和政策的把握和理解難免有偏差。農村政策法規的制定、頒布、實施和完善是壹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多學科。所以,要做好這門課,就要求老師有極高的專業素養。
1.1教師要集中精力學習農村政策法規相關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農村政策法規不僅涉及到農學、社會學、心理學,還涉及到我國的農業法、土地法、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及其農村管理制度,新的政策法規不斷出臺。這就需要教師廣泛學習各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其他學生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到融會貫通,應用自如。同時要掌握農村政策法規的最新動態,教給學生最新政策,有效指導實際工作。
1.2教師要積極參加與農村政策相關的各類教師培訓,加強交流學習,開闊視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1.3教師要在具體工作和生活中深入農村壹線,了解農業、農民、農村對國家出臺的相關農業政策的落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為農村落實政策法規提供參考和建議,提高專業實踐水平。
2 .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農村政策法規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2.1采用參與式教學,加強師生交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參與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自主創新課堂教學的要求是什麽?學生積極參與,師生雙向互動?。在給村幹部講授農村土地經營權壹章時,作者根據村幹部生產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特點,大膽采用了參與式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討論當地農村土地管理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學生依次發言。比如壹家壹戶的生產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土地細碎化很細,農機難用;有的農民外出打工,土地荒廢。同時,壹些農民沒有土地種植。城郊農村土地被強行開發建設低補償商品房等。,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然後我就趁熱打鐵提出了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答案五花八門。這個時候我提出了壹個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些矛盾的政策,就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向同學們講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意義和方式,以及安徽省通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湧現種糧大戶的典型案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2換位教學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換位教學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臨時充當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教師坐在學生的座位上。學生講完後,講師先做自我評價,然後其他學生和老師做點評和總結。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自我思考、自我實踐、自我激勵來掌握知識。在村幹部大專班的教學中,我選擇了如何增加農民收入這壹與學生直接相關的課題,采用了師生交流的方式。七縣壹市的學生分成八組,每組推薦壹名學生代表。通過小組討論、代表講課、大家評價、老師總結四個環節,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我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發現個別村幹部的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存在嚴重障礙,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參與式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而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加強了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
2.3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農業發展成果,提高學生帶頭創新的意識。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吧?十二五規劃?這壹時期的主要任務。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近三十年來,中國逐漸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現代農業成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努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設備、人才和制度支撐。現代農業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知道?十壹五規劃?這壹時期中國農業取得的成就,講述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要素,通過圖片展示了國內外現代農業的模式和類型,使空洞的說教變得生動,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作為村幹部,他們不僅要承擔農村政策的執行,更要成為現代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力軍,更要成為推進現代農業的帶頭人。
2.4組織調查研究,增強學生的使命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教學中,我介紹了近年來中共中央的意見。三農中共中央壹號文件讓學生了解新農村建設的歷史背景,系統講述新農村建設的故事。二十十字政策?闡述了五個方面的要求及其內在聯系。幹部培訓班和大專班都布置了作業——如何因地制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兩個星期的深入調查,村幹部提出了許多好的想法和方法,但寫調查報告卻非常困難。高級課程的學員確實完成了任務,但大部分內容都是空洞的,甚至只是從網上下載打印出來的。對這種情況反復思考後,我在村幹部大專班講授了調研報告的基本格式和撰寫方法,把縣鄉先進幹部與村幹部結對,使宏觀政策與具體措施相結合,縣鄉規劃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寫出了壹份有骨有肉的優秀調研報告。通過這次活動,拉近了幹群距離,增進了溝通,讓同學們發揮特長,彌補短板,讓兩個班的同學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5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開闊視野和思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願參加,以農民經營為基礎,以某壹產業或產品為紐帶,以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在資金、技術、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實行互助合作的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農村經營體制創新、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組織農民進入市場的重要舉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既要立足本地,又要放眼世界發展趨勢。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壹種新型產業,目前還沒有得到全面系統的認識,所以我邀請省內專家進行了專題講座,系統講解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內涵、特征、功能、類型,介紹了國內外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當地發展農民合作組織應註意的壹些問題。通過這次專題講座,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如何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為老師們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
農業政策法規範文二:國外農業政策法規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韓國、美國和歐盟的農業政策,以期為我國農業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政策;國外;糧食安全;城市化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F312文獻識別碼:A
毫無疑問,城市化在中國的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城市化應著重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發展重點是中小城市;以新生代農民工和其他在城市就業的農民為主體;解決農民工就業、社保、住房、教育等重點問題。城鎮化的推進不能以損害國家農業基礎為前提,而要以發展好農業為前提。因此,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尤其是農業政策時,應重點關註如何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收入,如何保證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如何保證中國的糧食供給安全。國家在制定農業政策時,應從保障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重點考慮價格政策、補貼政策和金融保險政策。從改革方面來看,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農業從業人員減少的問題。歐美、韓國等國家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其農業政策法規對我國農業政策的制定可能有壹定的啟示。本文將對其進行總結。
1韓國農業政策法規分析
二戰後,韓國不僅依靠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實現了農業的快速發展。早在1950年,韓國就開始制定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計劃,加速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化。韓國的農業現在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生產技術和水平可以和歐美發達農業國家相媲美。
韓國國土面積小,農業人口大規模轉為非農業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壹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韓國農業的快速現代化主要是流通體制、農業科技、新村運動、農業政策和土地制度五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為了避免分散耕地帶來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促進土地的共同使用。90年代中期以後,通過法律保護農地流轉,為大規模土地經營奠定了基礎。韓國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保護本國農業。從環境政策、價格政策和生產政策入手,綜合運用補貼等手段,將水稻確立為生產政策的核心部分。新村運動通過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進壹步激發農民建設農村的熱情;在農業科技方面,60%以上的農業科技人員屬於國家政府,從而保證了科技隊伍的穩定;通過建立完善的流通體系,將銷售和生產充分結合,保證生產和流通的效率。
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的宏觀管理;完善市場經濟,確保農村經濟活力;確保農業科技隊伍穩定,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2美國農業政策法規分析
作為壹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美國的農業政策緊跟市場。農民會根據相應的市場價格變化,以利潤最大化為指導原則,這是他們農業發展的主基調。根據短板,美國政府會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彌補市場的短板,主要是宏觀政策調整。美國政府對農業的管制從原來的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是基於美國農業巨大的生產力導致糧食生產過剩的情況。羅斯福新政開始後,美國政府開始實施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和農產品減產政策。隨後開始了減產的財政政策,隨後成立了土地銀行,為休耕土地提供補貼。這些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農產品過剩可能導致的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宏觀調控的目的已經達到。
從1985到1995,美國農業政策開始向農業生產市場化調整。這是因為歐洲農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全球農產品市場發生變化,美元開始大幅升值,導致其農產品競爭力下降。隨後,美國政府不斷削減預算支出,減少補貼面積,允許農民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情況自主調整種植面積和品種,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不僅如此,美國還積極開展農業關稅和貿易談判,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隨後的《糧食、農業、資源保護和貿易法》(1990)繼續放松對生產的管制,促進農業的市場化。從1996開始,政府對農業生產的幹預進壹步減少。然而,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我們開始關註農場安全,並建立了壹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和作物平均收入選擇計劃,並為農業災害提供救援等。,構建完善的農場安全網絡。
支持農業的手段應該更加多樣化;集中財力,重點補貼糧食生產;農業扶持政策要網絡化、系統化,避免盲目出臺政策;對農業的支持不能僅僅停留在行政層面,還應該法制化,這樣才能實現工程。
3歐盟農業政策法規分析
在歐盟經濟壹體化的過程中,農業政策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雖然備受爭議,但歐盟農業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在乳制品、禽肉、糖等出口量上已經超過美國,擺脫了主要農產品凈進口的不利狀態。歐盟* * *正在改變農業政策,農業和農村並重,註重農業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建立農產品統壹市場妥協協議》著眼於提高農業效率,實現穩定農業市場和增加農業從業人員收入的目標。從65438年到0992年的農業政策變化中,強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在“邁向2020年***與農業政策——面對未來糧食、自然資源和區域挑戰”中,提出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優化自然資源管理,以保持農村發展的平衡。歐盟開始使用各種措施支持農業,如價格支持、農業發展支持和收入補貼,並進壹步提高其農產品市場的自由度。值得註意的是,歐盟的農業政策已經拋棄了原來的封閉狀態,進入了開放狀態。
必須以糧食自給為核心制定農業政策;以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為基礎,發展多功能農業;基於多邊貿易協定框架,加大對國內糧食產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適當讓出壹些低效、壟斷的農業生產領域,以獲得農業談判的主動權;借鑒歐盟雙邊合作戰略。
4摘要
作為壹個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政策對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中國的農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們應該借鑒世界先進農業國家的經驗,汲取精華,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制定最合理的農業政策。
參考
武宜州,白文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及其實現途徑[J]。經濟問題探討,2008,5: 52-55。
[2]蔡海龍。美國農業政策支持水平變化的特點分析[J].浙江農業學報,2013,
25(5): 1124-1129.
關於農業政策和條例的論文;
1.試論我國農業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及法律對策
2.中國農業貿易政策文件
3.中國農業補貼政策分析報告
4.農業法律論文
5.新農村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