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路的名字,路怎麽命名,怎麽命名才能顯得有文化?展現壹個城市的文化背景,展現這條路所在街道的特色,如何給壹條文化路起個名字?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告訴妳如何給道路命名。
有文化的路名要有文化內涵。
給人命名從來都不馬虎,給路命名也不例外。因為,如果路名確定了,就會和城市的歷史人文逐漸交織在壹起。路名好不好,其實體現了城主的文化素養。
我早就感嘆哈密這條路的名字了。我壹直以為除了中山路,阿雅路,廣東路有壹些歷史氣息,地方氣息,能彰顯援疆價值,其他大部分都是欠缺的,更別說不環城的環城路,123456新民路,隨便叫的新建路,不搭配安全的安全路,互相打架的迎賓路。糟糕的教育沒能幫我們起幾個朗朗上口的路名。究其原因,壹是文化積澱不足;第二,任性。
當中國的大小城市被成千上萬的城市包圍時,似乎只有路名才能保留壹些地域特色。如果我們真的不能用同樣的面孔阻止城市的擴張,我們能不能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多花點時間在零食上,讓這張小小的城市名片也能有不壹樣的顏色?比如環城路東西段叫回王府路還是回王府路更像哈密?
往小裏說,路名是城市形象的壹個方面;總的來說,路名也是壹種城市文化的反映。政治家應該接受人民的智慧而不是關起門來指名道姓,或者即使關起門來指名道姓,文化也能排第壹嗎?比如傳統文化中的仁愛路、信義路、忠孝路、崇文路;比如西域文化中的高昌路、龜茲路、疏勒路、樓蘭路;比如班超路、左貢()路、(澤徐)路、歷史人物的嶽公路;或者團體名,比如長安路,長春路,長治路,長寧路。最不濟也能以內地城市命名,也能彰顯華夏壹家。
在壹個城市生活久了,會產生感情,就像家壹樣,但又無法言說這個家的成長發展,令人心疼。我壹直擔心新路會繼續隨意命名。幸運的是,農十三師似乎意識到了這壹點。他們把大兵營地區的路名改成紅色路名,比如延安路、井岡山路、瑞金路等。雖然他們也關起門來改了名字,但並沒有征求人民的意見。但這種改變至少和農十三師本身的紅色淵源結合得很好,這樣的路名自然有了壹點紅色的意味和歷史深度,被視為關註和重視。
當然,我不是壹個有文化的人,文化知識也很少,更不要說上面提到的壹個名字就認為是有文化的了。只是壹個粗略的看法。至少給我們哈密起個好名字。
有文化的道路名稱7月23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獲悉,本著“尊重歷史,關愛習俗,寓意健康,內涵豐富,壹路壹名,南北為路,東西為街,便於記憶”的原則,該局擬對賽罕區25條道路進行更名,經過實地考察、反復討論和專家論證,初步確定了這25條道路的新名稱。為集思廣益,優中選優,該局現將擬更名的道路通過本報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時間為7月23日至8月15。(7月24日《北方新聞》)
呼和浩特市25條道路命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筆者認為,此舉難能可貴。在確定道路名稱的過程中,聽取公眾意見,既能發揮公眾的積極性,又能挖掘城市特色,傳承城市文化。道路名稱應該有城市文脈的傳承。
城市道路名稱是壹種符號,它反映了人們對城市的感知、認同和希望。有人說,如果把壹座城市的歷史比作壹部傑作,那麽這座城市的街名就是最好的篇章。的確,路名是城市空間的無聲指南,也是反映城市風貌、展示文化底蘊的窗口。
有很多城市的路名都很有特色,比如長沙的芙蓉巷、荷花池,杭州的嬰兒巷、清河廣場,不僅寓意深遠,而且聽起來古老而多變。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很多地方修建了很多道路、街巷,有的城市還創下了壹年內新增500多個路名、地名的紀錄,導致很多道路的命名非常常規、雷同,無法體現城市的文化底蘊。甚至有的地方拍賣道路冠名權,最後以道路命名為企業名稱,使城市特色喪失,城市文化之根被割斷,令人痛心。
筆者呼籲,城市新建道路、街道的命名可以借鑒呼和浩特的做法,廣泛征求意見,讓道路的命名能夠展現更多的城市文化細節。
有文化的路的名字3本報訊洛陽市77條新建道路將命名。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獲悉,自2013以來,洛陽已有77條新建或擴建道路。經過專家論證,這些道路已初步命名。即日起至本月31,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條新路叫什麽名字?請給出妳的看法。
77條道路|全部來自市區
新命名的77條道路為2013年以來洛陽市新建或改擴建道路,其中澗西區13、西工區16、老城區2條、和合區1、洛龍區28條、高新區10、吉利區7條。
記者在初步命名方案中看到,名單中的新建道路大多已初步命名,包括西起衡山路、東至華山路的解郁路,北至道南路68號院,南至道南路金源巷,北至濱河南路,南至開元大道李和街,東至天津路、西至青甸南路的木棉路。另外還有壹些延伸道路,比如濱河北路,從安康路向西延伸到益陽界。
這些路名有的是根據地理位置命名的,如麗景巷、曲北路等。有的用當地居民的習慣名,如三家巷、大裏巷等。有的以歷史名人命名,如子美街、左思街;還有的以樹命名,如紫檀路、木棉路等。
市民政局地名科科長關文江表示,初步命名方案已經過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市公安局戶政大隊、市地方誌辦公室等專家論證。根據廣大市民的意見進行修改後,最終上報市政府研究通過。
對於這些道路名稱,市民如有相關意見或建議,可撥打電話63937134,或發郵件至lysd-mzj@163.com,或向凱旋東路40號民政局地名處反映。
起名道|有文化,有意境,有文化味。
從1982到現在,洛陽已經命名了1400多條道路,21個水系,457個新的建築和居民區。
那麽,洛陽的路是怎麽命名的呢?對此,關文江表示,洛陽在制定城區道路命名方案時,將針對城區不同群體制定分層次、系列化、分組化的道路命名方案,既體現洛陽的地域特色,又更加註重對洛陽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
據介紹,洛陽市城區的道路分為四組進行命名:第壹組是洛龍區,以突出歷史文化和歷史人物命名,如後宰門大街;第二組是西工區、老城區和_河區,重點是洛陽古街文化和邙山地區的花卉命名,如國華路;第三組是澗西區和高新區,以突出城市和樹木名稱命名;第四組是宜賓區,以消失的村名為主線,兼顧了諸葛街等宜賓地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道路寬度超過50米的主幹道稱為“大道”,如龍門大道、牡丹大道、王城大道等,突出洛陽特色,達到宣傳洛陽的效果。
此外,漯河以南地區,東西向道路以“路”為通名,如政和路、太康路、官林路等。南北向道路以“街”為通稱,如同濟街、長興街、永泰街等。,以增強地名的方向性。
法律依據:
根據國務院《本市地名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地名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名稱包括:
(壹)自然地理實體名稱,是指山、河、湖、灘的名稱;
(二)行政區劃名稱是指縣、鄉(鎮)、街道辦事處的名稱;
(三)居民地名稱,是指街道、路、巷、樓、居民區(門、樓、戶)、行政村、自然村的名稱;
(四)專業部門使用的具有地名意義的名稱,是指橋梁、隧道、水庫以及各種臺、站、港口、體育場、名勝、古跡等的名稱。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地名管理工作;各縣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轄區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地名管理工作。發展改革、民族事務、公安、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文化、旅遊、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第五條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編制本市地名專項規劃,經市規劃部門批準後實施。縣、區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市地名專項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編制本地區地名專項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後實施,並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六條地名管理應當尊重歷史和現狀,保持地名相對穩定,保護具有悠久歷史和紀念意義的地名。第七條市、縣地名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地名檔案管理,在業務上接受同級檔案管理部門的監督和指導。第二章地名的命名和更名第八條地名的命名和更名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符合下列要求:
(壹)符合地名專項規劃的要求,反映當地歷史、地理、文化、民族和經濟特點;
(二)符合被命名實體的性質、功能、形狀、規模、環境等實際情況,含義健康、簡潔、準確;
(三)地名的命名不得有償使用;
(4)地名由專名和通名組成,不得單獨使用專名或通名;
(五)地名使用的文字應當準確、規範、簡潔、易懂,壹般不得使用阿拉伯數字、字母和標點符號;
(六)凡有蒙古語和漢語兩種地名的,應以蒙古語地名為標準地名;
(7)街、路、巷通名使用規範:道路紅線24米以上,東西方向為街(街),南北方向為路(大道)。道路紅線在車道下方24米。鄉(鎮)街、路、巷的命名參照當地情況執行;
(八)符合本條例要求的街、路、巷壹般不得更名。第九條地名的命名和更名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壹)行政區劃名稱按照國家行政區劃管理和審批權限辦理。街道辦事處的名稱由轄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準;村、社區名稱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經所在地縣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並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山、河、湖等自然地理實體名稱,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市地名管理部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涉及相鄰城市邊界和國家其他規定的,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三)道路、橋梁、廣場、公園、隧道等公共設施的名稱,由主管單位或投資建設單位申請,市區範圍內的,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縣範圍內的,由縣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各專業部門使用的帶有地名的站、機場名稱,由各專業部門提出,征得當地地名管理部門同意後,報上級專業部門審批,並報市地名管理部門備案;
(五)居民區、建築物和申請門牌編碼,由開發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項目前向地名管理部門申報命名,市區範圍內的,由市地名管理部門核準;在旗縣範圍內的,由旗縣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申報地名命名,應當提交申請,並說明命名理由。申請居民區和建築物命名,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明。第十條新建住宅區和建築物,其門牌、樓號牌、戶牌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排列:
(1)門牌號碼,從東西方向的東端、南北方向的北端、東方向的東端、北方向的北端依次排列;西邊和北邊是奇數,東邊和南邊是偶數;
(二)樓號,按自東向西或自北向南的順序排列。建築物和居民住宅的單元門牌號由東向西或由北向南排列。戶數在樓層上自下而上排列,在同壹樓層上自左向右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