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是什麽?妳明白了嗎?妳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嗎?下面是我為妳收集的壹篇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分析我國會計領域的誠信失範現象入手,論述了建立會計誠信的意義以及如何建立會計誠信機制。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誠信機制
壹,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會計法制和職業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廣大會計人員已經樹立了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廣大會計人員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績,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充分肯定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存在的問題。
1,會計職業道德薄弱。
現實中,當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壹些會計人員無法堅持準則,甚至弄虛作假,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根據對1000多名在職會計人員的問卷調查,16.8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該堅持原則;有61.27%的會計認為應該按照單位負責人的意見去做,做好會計上的“技術處理”;有21.86%的會計認為應該直接按照單位負責人的意見辦事。
2、追求私利,監守自盜。
壹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起碼的法制觀念,喪失了職業道德,故意偽造、變造、隱匿、銷毀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汙挪用公款,想盡辦法違法,走上了違法的道路。貴州省某單位會計徐在擔任會計、出納1年間,利用各種手段貪汙公款7272萬元,被媒體報道戲稱為“驚天大案”。這壹嚴重犯罪雖然是少數會計人員所為,但也反映了新形勢下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緊迫性。
3、違反指南,弄虛作假的
部分註冊會計師在開展獨立審計業務時,未嚴格執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準則,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客觀認定會計造假,為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充當保護傘。有些註冊會計師明知委托人的會計報表有重大錯報和故意舞弊,卻不予以說明,作虛假陳述,出具虛假審計報告。
二,會計誠信失範的原因分析
1,社會變革和市場經濟對價值觀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人們的利益格局必然是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由原來單壹的利益關系向長跨度、多層次的利益關系格局轉變。利益關系的變化反映在意識形態上,必然導致道德沖突。當人們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時,“利益驅動”指的是這種價值觀變化的負面效應。在會計職業道德滑坡中,小集團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占會計職業活動中的大部分利益,往往小集團利益占上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出於不同的動機,會計造假的手段也不同:(1)以業績考核和股票發行為目的,采取提前確認收入、遞延結轉成本、掛賬虧損、資產重組、關聯交易等措施增加利潤;(二)企業未能實現經營目標或者上市公司可能連續三年虧損、面臨退市時,采取延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轉移價格等措施,盡量減少利潤;(3)為了塑造藍籌股形象或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利用其他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預提費用等科目調整利潤,精心規劃利潤的穩定增長趨勢;(四)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時,新任法定代表人為撇清或推卸責任,采取將壞賬、存貨積壓、長期投資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待處理固定資產等所謂虛擬資產壹次性作為損失處理等措施,進行利潤清理;(五)對外投資、股份制改組時,為獲得大比例股權,通過編造資產評估理由、虛構業務交易和利潤等方式,高估資產價值;(6)企業借款或發行債券時,為了證明其財務風險低,采取表外掛帳,將負債隱藏在關聯企業中,低估負債。
2、會計環境不利於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
會計人員是單位內部的會計從業人員和所在單位聘用的工作人員。他們的衣、食、住、行、獎懲、升遷都取決於他們的職位和表現。當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發生道德沖突時,會計人員面臨著如果堅守準則和職業道德可能被辭退和下崗的痛苦選擇。客觀上存在“能站的站不住腳,能站的站不住腳”的現象。目前,會計信息失真的突出問題大多是由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強迫會計人員編制虛假會計信息造成的。
3.會計人員堅守職業道德的外部法律環境並不好。
會計人員堅守準則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濟制度不完善,不利於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
4.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監督和檢查缺乏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會計人員道德素質低當然受社會風氣的影響,也是不良社會風氣的組成部分。具體來說,與教育程度不夠密切相關。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長期以來片面地重視智育,而忽視了德育。但參加工作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有職業道德內容,但實際上從未見過職業道德培訓。
三、會計如何做到誠實守信?
1,做人要誠實,說實話,做老實事,不弄虛作假。
做壹個誠實的人,要求會計言行壹致,表裏如壹,光明磊落。講真話,要求會計人員講真話,就是說壹件事,不誇大,不縮小,不隱瞞,如實反映和披露本單位的經濟業務事項。實話實說,要求會計人員工作踏實,不弄虛作假,不欺騙他人。總之,會計人員要言行壹致,實事求是,正確核算,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各種錯誤,不能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而偽造賬目或弄虛作假,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2、保密守信,不為利益所誘惑。
在市場經濟中,秘密可以帶來經濟利益,會計人員由於職業特點,經常會接觸到單位和客戶的壹些秘密。因此,會計人員應當依法保守單位秘密,這也是誠實守信的具體體現。
以壹個企業為例,如果我們將產品配方、程序、設計、生產工藝、生產方法、客戶名單、供貨信息、產銷策略等商業秘密透露給競爭對手,就會使企業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在不適當的時間、以不適當的方式披露上市公司的利潤、經營狀況等商業秘密,將對廣大股票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屬於嚴重違法行為;泄露內部管理活動的秘密,可能會影響管理效果,使單位的管理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保守商業秘密,維護國家和單位的利益,是會計人員的職責。它不僅是壹種不道德的行為,也是壹種違法行為,是會計職業的大忌。此外,會計人員也應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無意披露。
3、慎行,信譽第壹。
誠實守信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始終保持謹慎,對客戶和社會公眾盡職盡責,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以維護職業聲譽。註冊會計師在選擇客戶時要謹慎,不能盲目追求業務收入,迎合客戶的不當要求,接受違背職業道德的附加條件。註意評估自己的業務能力,正確判斷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專業能力是否能勝任委托的業務。
四、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1.強化社會教育機制,激發行動者的良知。
誠信被人們接受的程度和範圍取決於誠信的宣傳和教育。讓人們認識到誠信的重要和有益,誠信是必然趨勢。會計誠信教育的主要對象應該是控制會計誠信水平的權勢集團,包括企業負責人、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政府官員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而不僅僅是壹般的會計人員。長期以來,人們壹直試圖通過提高會計人員的地位和專業水平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實際上收效甚微。通過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來減少會計舞弊是壹種擦傷,其作用將非常有限。(1)把會計誠信教育作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第壹重要內容。(2)會計誠信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賦予會計人員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格精神。(3)註重會計誠信信仰、誠信文化和誠信制度的教育。
2.加強司法和政府監督,充分發揮法律和行政力量。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應以立法先行。目前立法條件尚不成熟,應盡快制定和補充與會計誠信相關的管理法規和制度,修改與會計誠信行為相關的法律規定。進壹步明確政府管理部門、會計中介服務機構、企業、單位負責人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具體法律和行政責任,便於實際操作和法治化。在執法上,要加強和規範執法,特別是會計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企業的信用和單位領導、會計人員的誠信,對會計失信問題決不能手軟,必須依法懲處。
3.建立會計誠信評價機制,推進會計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化建設。
目前,我國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總體上聲譽不高,市場化程度有限,與發達國家的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相差甚遠,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因此,應進壹步推進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的市場化改革,建立會計誠信評價機制,使會計中介服務機構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經濟。
4.建立會計誠信內控機制,加強企業內部會計誠信管理。
加強企業內部會計誠信管理是提高我國市場交易信用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礎。通過建立嚴格的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會計、統計等經濟業務核算做出更加合理的規定,防止會計造假和欺詐,提高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使信用記錄不良的企業在各類企業的客戶管理中被篩選出來,使其沒有市場活動的機會和空間。
總之,誠信能否被社會廣泛接受,取決於它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時代的特征和要求。市場經濟需要會計誠信,所以我們應該對未來持樂觀態度。自上個世紀以來,潘序倫先生在中國會計界最早倡導誠信的概念。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以信定誌,以信誠信,以信處世,以信待人,不忘立信,以誠待人”的誠信精神已經深入會計從業人員的心中,成為忠誠敬業的座右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壹思想將得到進壹步發展。
參考
[1]財政部會計司:單位負責人必讀會計法[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
[2]李海波:會計學原理[M],立信會計出版社,22頁。
[3]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M],人民出版社,23。
;